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4-04-11 04:56王亚飞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职业道德案例

王亚飞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贯通。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知识渊博、文化修养深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中立德树人是重要环节,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高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优秀人才。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方式与大数据时代的碰撞与融合使得单纯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观念已经不足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审计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应当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将思政元素逐步渗透到专业知识教育中。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1]。

2 审计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加快审计课程改革

审计课程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更新和革新。同时,将思政教学融入审计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丰富审计课程的信息源。通过审计课程的革新,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将思政教学融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审计人才。

2.2 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审计课堂中,教师通常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然而,将思政教学融入高校审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这种方式不仅仅传授学生“知其然”,还强调“知其所以然”,使得原本抽象晦涩的审计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将课程思政与审计专业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升整体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审计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2.3 有助于培养责任感及职业素养

审计学课程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学融入审计课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深刻理解职业操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学生将在审计学习中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综合教育能够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审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

3 当前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审计学课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内化思想道德观念为思想品德。学生通过实践深入探究,认识知识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实践让学生体验审计职业特点与要求,培养道德操守,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3.2 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审计与思政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师的角色也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因此,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思政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和道德情操,对于实现审计与思政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 课程思政融入审计学课程的实施路径

4.1 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中,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审计课程的改革应以树立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为首要任务。首要目标是结合审计教育的特点,强化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审计课程在德育方面的作用。通过审计基本原理的指导,讲解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同时,适应未来实际工作需要,缩小理论与实践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奠定坚实基础[3]。

4.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情景再现、体验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授与消化吸收,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4.2.1 案例分析教学法

教学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如国内典型的舞弊案例和相关的时事新闻,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导师生共同讨论,探讨案例背后的感受和教训,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将在实践中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以及如何应对职业道德挑战。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诚信和负责任的审计人员。

4.2.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运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如:“你对审计有何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哪些舞弊案例”“如果没有审计,会导致什么后果”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对审计职业的主动探究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审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和关注审计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做准备。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审计的价值和意义,为将来在审计领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3 小组讨论教学法

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每组6人形成学习小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进行案例的收集及讲解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展开案例分享和深入讨论。最后,学生以PPT形式进行讲述和汇报,教师会对学生的案例分享进行点评和评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互动,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2.4 体验式教学法

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模拟再现的方式,提供案例背景资料,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以亲身体验审计过程中的真实情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审计工作,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4.3 挖掘思政元素

4.3.1 责任感

审计职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拥有责任感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在审计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时刻牢记责任感,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和勇气,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经济领域健康发展的守护者。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解并担负起审计职业的社会责任,成为肩负使命、忠诚担当的审计专业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3.2 客观与公正

审计的独立性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保持公正与客观是审计人员确保独立性的关键,使他们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准确评估,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审计独立性是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社会公信力和监督机制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职业道德是打造优秀审计人员,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以客观公正为指引,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守独立性原则,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价值做出积极贡献。

4.3.3 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强调对法律权威性的敬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让他们明确法律的底线,决不触碰法律的红线,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同时,要深刻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并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从而培养出遵纪守法、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法治公民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4.3.4 诚信

诚实守信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只有具备这种品质,注册会计师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并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这种信任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基础,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是最基本的目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应明白诚信是职业成功和社会认可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鼓励学生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4.3.5 爱岗敬业

审计工作面临成本、时间和资料等挑战,要战胜这些困难,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是一种专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对审计工作的热爱和投入,让他们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审计职业的热情。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质,让他们成为敬业精神充沛、热爱工作的优秀审计人员,为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4 多种路径融合思政元素

4.4.1 以具体知识点为切入点

在讲解教材中具体的知识点时,挖掘、提炼隐藏的思政元素,如在讲解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将“诚实守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坚守诚实守信,对人对事都要“以诚相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4.2 以典型人物为切入点

在讲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史,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的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谢霖先生的爱国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4.3 以经典案例为切入点

在审计课堂上,可以通过广为人知的案例来向学生展示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举例来说,经典的“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安然公司共同造假,甚至帮助销毁证据,这显示了职业道德的缺失。最终,安然破产,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倒闭。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到违反职业道德的危害,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成为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

4.4.4 以实操实训为切入点

运用人工模拟,手动模拟审计业务全过程,学生通过编写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能真切体会到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比如:细心和耐心,同时培养学生自信、专注、敬业精神与责任感[4]。

4.4.5 以影视内容为切入点

在审计职业道德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视剧《都挺好》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深入理解“独立性”的重要性。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威胁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的情形,进一步思考失去独立性可能对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责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审计职业道德的敬畏之心,并提高他们在未来实践中坚守独立性原则的意识和能力。

4.4.6 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

在讲解职业道德与审计责任时,以社会热点“康美药业造假案”作为案例导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引导学生重视审计责任,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果违反了相应规定,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与学生一起研究案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从而达到自然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明白不同的角色就要承当不同的责任。

4.5 以爱国教育和责任教育为重点

在审计学课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访谈《刘姝威:和神话较量的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该视频展示了刘姝威的坚持和勇气,最终揭露了财务造假事件。观看后,学生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意识,激发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责任感。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学生更好地领悟和内化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培养了他们做优秀审计人员的品质[5]。

5 结语

教育的三大问题在于培养怎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人。检验高校工作成效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立德树人所达到的效果。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不能割裂开。思政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其关键在教师,但是成效在学生。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精师与人师的统一,在专业学科教育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优化审计教材、创新教学载体、把握教学过程、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发挥其1+1>2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责任感职业道德案例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