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创作

2024-04-11 01:00蒋明峻
中国电影市场 2024年3期

蒋明峻

【摘要】现实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其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反映了观众对真实语境的共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同类型的现实题材电影在故事背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具备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的潜力。鉴于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重要性和市场前景,创作者应正本清源,关注现实社会环境与个体情感,赢得观众的认可,以推动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现实题材 电影创作 电影市场

现实题材电影是指以真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件、情感或社会现象为基础,创作者结合自身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以真情实感的理解和表达,构建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电影作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将“现实题材”界定为:影片创作内容以表现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生活感受为主体[1]。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戴清教授将现实题材定义为:直面当下社会现实、涉及公共领域话题[2]。这类电影通过对真实和现实的描绘,试图呈现出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挑战和冲突,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性、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现实题材电影通常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具有真实度的角色塑造来完成与观众情感的共鸣。这些电影可能涉及各种社会议题,如战争、贫困、歧视、社会不公等,同时也可以探讨人类情感、家庭关系、爱情等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

与虚构或幻想题材的电影相比,现实题材电影更加注重真实性、社会情绪、影片角色和观众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导演谢晋所言:“电影是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愤思绪,表达老百姓悲欢苦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3]通过真实的创作手法和故事背景,现实题材电影旨在启发观众思考和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并促进社会发展和意识觉醒。

一、当前现实题材电影的市场情况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活跃态势,一些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观众和电影从业者的一致好评。这些电影通过写实的创作手法和故事情节,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1年,国家电影局公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国家政策对电影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自《我不是药神》开始,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上有了更高的声量。在华语电影的商业大潮中,创作者开始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将镜头对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内容上,既有对现实的观照,同时又注重观众的观影感受,现实题材电影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上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平衡。《无名之辈》故事围绕一把丢失的老枪展开,于荒诞不经、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中展现出平凡人的众生相,上映后票房低开高走,一个月不到累计票房超过7亿;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少女“一直在放弃、一直在退让”的隐忍和妥协,将成长的代价剖析在观众眼前,在豆瓣上斩获8. 4的高分。

现实题材电影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面貌。除了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大历史观题材,也有很多涉及家庭、职场、校园等生活场景的小人物现实题材电影。这种多样化的创作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洞察现实生活,拓宽了现实题材电影的受众群体。

随着市场对现实题材电影的关注度增加,制作公司和投资方对现實题材电影的开发和投资也越来越多。这种倾向使得现实题材电影在创作和制作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市场也出现了更多品质精良的作品。

2023年暑期档中的多部现实题材影片,几乎都具备相似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的社会话题、迎合了观众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情绪价值,以及基于真实事件的戏剧化情节展示等等。尽管目前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开发还存在一些挑战,但观众对电影的真实度和正向主旨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为现实题材电影的繁荣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二、当前电影市场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分类

1.现实题材的文艺电影

以贾樟柯、娄烨等导演的电影作品为代表的现实题材文艺电影,常以现实题材为基础,通过隐喻的方式揭示人性和社会环境问题,通过寓意深远的象征性符号、暗示或隐晦的对话和叙事方式,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思考。让观众通过思考和解读来理解电影中呈现的现实问题和作者思想。

这些电影作品常以人性作为核心主题,既揭示人类欲望、道德困境,也呈现人性的善良美好、坚忍勇毅。他们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深思和自省。同时,以极具真实度的角色作为叙事主体反映社会问题,如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贫富之间的群体焦虑、历史的遗忘等。他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生活经历,揭示出社会问题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传递对社会现实存在问题的批判与反思。例如:儿童性侵题材电影《嘉年华》,没有直接着重表现儿童性侵这一话题,而将镜头转向事件发生之后两个家庭中父母面对同样的伤害所做出的不同选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故事发生在广州最具盛名的“城中村”,它的残垣断壁,在周围的高楼耸立中显得格格不入,其背后包裹着改革开放至今所经历的风云变幻,通过几位主角的不同选择,反映时代洪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这些以隐喻的方式反映人性之复杂和社会问题的文艺电影,突出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样的电影作品常常被认为是对社会现实的独立观察和呈现,通过电影艺术的手法激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引导观众对现实自身产生反思。同时,这种艺术表达也充满挑战,需要观众能够主动去探索和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2.现实题材的类型电影

现实题材类型电影通常以真实的现实生活和社会议题为基础,通过戏剧性的创作手法,以类型化的方式创作出来,在注重角色的真实度的前提下,人物以虚构为主,通过引发观众的共情和共鸣来获得市场认可,达成商业目的。在电影内容呈现中,强调故事性,往往注重刻画塑造角色的丰满人性和戏剧化情节,突出角色的命运感挑战以展现电影角色的人物魅力,借用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困境、挑战和争议,最终突出角色人物人性的优良品质。例如: 2023年暑期档热门影片《孤注一掷》充分发挥明星制对项目的商业加持,启用张艺兴、金晨、王传君、王大陆等一众具有较高认知度及认可度的一线演员;故事创作层面受到真实网络诈骗案例的启发,通过戏剧化的浓缩和创作,将诈骗的黑暗、残酷和反诈斗争的艰难向观众直面展示,给观众以最直观的警示,最终斩获2023年暑期档票房第一的成绩。同为2023年上映,大鹏导演的两部作品《热烈》《保你平安》,分别为黄渤、王一博和大鹏、尹正等明星出演,并分别将街舞和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作为主要题材,均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观众口碑。文牧野导演的《奇迹·笨小孩》中易烊千玺塑造的男主在一无所有时独自带着妹妹,克服千难万险勇敢地追求梦想,激励着每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些电影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题材,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启用一线明星出演角色,丰富塑造主角人物的人性弱点与优点,强化明星角色的命运感,以戏剧化的情节设置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关注,并通过剧情、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滿足观众的观影情绪并引起观众对电影涉及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3.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成了近几年国产电影市场的“流量密码”。在今年的暑期档中,这类在社会话题中浓缩着强烈情感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更是进一步引起了广泛话题和市场认知。这些电影作为展现时代人物风貌的内容载体,与时代发展和个人命运及大众群体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并与各类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保持共频。这些热门电影无一例外都以真实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较为容易满足电影观众的社交话题需求,同时在创作中,更是贴近观众的现实困境、现实焦虑和现实欲望,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群体情绪的价值认同。此类电影的创作,在创作中需要获得真实人物的授权和认可,整体上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动上,追求较为真实的还原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避免过度虚构和夸张表达,

在截至目前已经上映的电影中,有许多基于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优秀电影作品,在观众口碑和票房表现上都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2011年,一名叫熊顿的女生在天涯发表自己的系列漫画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在她去世后,漫画被改编成电影《滚蛋吧!肿瘤君》。 2018年横空出世的院线黑马《我不是药神》以陆勇为人物原型,通过生动地描述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困境,让观众进一步思考人性和社会环境的问题,几乎每个观众走出影院都在讨论剧情所涉及的医药问题。《我要我们在一起》改编自豆瓣长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就要嫁人了》中男主感人至深的爱情经历,最终斩获3. 8亿票房成绩。以2011年中国外交事件中利比亚撤侨为背景,《万里归途》获得近16亿的票房成绩。《烈火英雄》改编自记录“大连7. 16油爆火灾”事件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在最危险的时刻,一批消防员告别家人、赶赴火场,银幕中的英勇事迹唤起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八角笼中》同样抓住了社会热点和强情绪这两点关键因素,以四川凉山“格斗孤儿”事件中恩波为人物原型,讲述其善举被网民误解进而遭受网暴的现实经历。

三、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关键要素

1.主旨与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电影通过刻画人物经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投入感,需要影片巧妙地运用视听、戏剧性情节、人物情感等各种元素,使观众能够快速地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联结,使情绪被牵引和引导。情绪价值的提供能够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让他们沉浸于故事情节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情绪价值作为外在的“包装”,其核心是电影的主旨,主旨通过观众感受到的情感传递出来,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旨表达了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或信息。它是整个电影的灵魂,统领着人物、情节、对话、表演、结构等各个要素。理解和把握电影的主旨是评价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主旨,电影创作者可以探讨社会问题、传递人文关怀、反思历史、表达思想等等。对主旨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观众领悟电影所要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观众得到更丰富的思考和启发。

因此,在优秀的影片中,情绪价值和主旨共同呈现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情绪价值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主旨则使观众思考和感悟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综合的影响力使优秀电影能够超越电影浅层的娱乐属性,丰富观众的感受和思考。

2.真实性与创作自由的平衡

由于现实中给予我们启发的故事往往只是发生在相对简短时空当中的一个独立事件,或人物在面对某个困境时的一次正确选择,当创作者希望以此为基础创作电影故事时,需要将故事进行一定的延展,使故事呈现出一定的戏剧性和电影时空的完整性。所以,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真实感与艺术感的平衡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牵涉到创作者对于现实还原与创作自由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兼顾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和故事的吸引力。

为了保持对事实的精确呈现,创作者可以从深入研究和广泛取证的角度入手,借助丰富的事件和人物资料研读、采访相关当事人、阅读相关文献和新闻报道,充分还原真实事件的经过和其中的人物真实度。同时,在现实真实之上的电影化的戏剧性和审美化的创造是电影创作者的创作自由,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的丰富的表达和想象空间也是提升影片艺术性、观赏性的关键。当事实无法完美重现或无法满足观众对于情感冲击力与流畅叙事的需求时,适度的虚构可以填补缺失并创造更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可以运用叙事技巧、功能性角色等元素,通过艺术加工使得观众更易于沉浸其中。

在寻求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时,也需考虑观众的接受度与理解力。观众应具备对影片艺术性和虚构程度的宽容度,并理解电影是一种创作者的艺术表达。创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和提示的方式来告知观众关于故事的真实性与虚构度,以避免观众对于真实还原的过高期望。观众的理解与包容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影片所呈现的故事。

3.角色设定和人物刻画

角色设定和人物刻画在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现实题材影片通常通过呈现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来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这些角色往往经历由低走高的人物弧线,并在影片第二幕几近结尾处通过人物的选择来焕发人性的光辉。

角色设定是创作者在电影中构建人物形象的基础。每个角色都应该具有独有的特征和身份,使其在故事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角色的设定需要考虑他们的背景故事、性格特点、人物动机、人物焦虑、人物欲望和目标等。这些元素构成了角色的内在世界,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和动力。接下来,人物刻画是将角色设定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创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情感表达、冲突和选择等方式来展示人物的个性和变化。人物刻画需要注重细节、形象生动,并且与故事情节相互呼应。上述塑造中,一定要考虑人物的真实性基础,并且要特别注意现实主流观众的接受度,要贴近观众的现实认知度。

人物的弧线通常是从低谷到巅峰的变化过程。这意味着人物起初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困难、挫折、甚至是内心的冲突。这种情况能够使观众产生对于角色的同情和关注,并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提供动力。通过展现人物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奋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角色的转变。在影片的第二幕几近结尾处,人物通过自身的选择来焕发出人性的光辉。这种选择通常是对于困境的积极应对,对于道德、正义和真理的坚守,或者是对于内心的觉醒和成长。这种转变和选择使得人物具备了更高的情感价值和道德力量,能够以更真实、感人的方式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光辉。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成长和选择,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这种情感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使得电影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如: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主人公程勇就展现了由低谷到巅峰的人物弧线,同时极具真实度地贴近观众,以观众可认知的现实困境的还原和人性的复杂性塑造推进情节。

4.情节发展和叙事手法

影片中人物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和最终面临的困境往往隐喻着人生中常常会遇到的苦难,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就像人物总会遇到内外冲突、两难抉择。情节发展和叙事手法帮助塑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并起到引导观众去思考和感受电影所传达的思想的作用。通常,影片会通过展示人物经历的跌宕起伏、内外冲突以及两难抉择来折射真实的人生体验。这些挑战和困境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压力,也可以是内心的矛盾。

现实题材电影通过展示典型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和最终的抉择,提醒观众人生本身就是充满挑战和选择的过程,现实困境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复杂也是多样性的,但是同情、善良、坚韧、追求美好是个体也是社会的整体希望。

通過贴近观众认知的情节叙事,引发观众的共鸣,是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关键。观众可通过电影中人物的经历,看到自己在现实可能情境中的困境时的选择和反应,在启发和反思中获得希望和满足。

四、结语

在中国电影市场繁荣的大背景下,现实题材电影备受关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为代表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电影创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同时,电影创作也必须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扎根人民、关注社会问题,关注观众焦虑与希望,与观众同呼吸共立场,为人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作品。

注释

[1]戴清.时代需求与现实困境———现实题材剧的口碑与收视倒挂现象探析[J].中国电视, 2015 (06): 13-22.

[2]周星.从疏离现实到批判现实的发展路程———1905—1949年中国电影现实题材综论[J]. 文艺研究, 2005(09): 100-106+160.

[3]谢晋,倪震.谢晋导演访问记[J].当代电影, 2004(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