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2024-04-15 07:19吴全伟冯钜智林弋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黄粉浮针中风

牛 鹏 吴全伟 冯钜智 林弋力

1.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阳春 529600;2.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阳春 529600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受经济发展、物质水平升高、饮食及生活变化等影响,中风发生率日益升高。中风危害性大,主要症状是昏厥、口舌歪斜及半身不遂等[1]。多数患者发病后因中枢神经损伤导致胃肠蠕动减缓、胃肠功能减弱,并发便秘[2]。便秘后患者会下意识用力排便,加快血液流速,升高颅内压、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3]。以往多在中风后便秘发生后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是泻药、乳果糖以及柠檬酸镁等[4]。长期使用西药会出现耐受现象、不良反应,停药后容易复发,需探讨更理想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手段在中风后便秘治疗中广泛应用,故本研究主要分析浮针疗法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6 月至2023 年9 月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本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中风后便秘患者120 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40 例。对照A 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35 ~80 岁,平均(57.72±3.24)岁;体重40 ~87 kg,平均(64.79±4.32) kg;中风病程2 ~38个月,平均(20.36±4.61)个月;便秘病程3 ~28 d,平均(15.75±4.32)d。对照B 组:男24 例,女16例;年龄36 ~80 岁,平均(58.14±3.19)岁;体重40 ~88 kg,平均(64.98±4.39) kg;中风病程2 ~40个月,平均(21.01±4.69)个月;便秘病程4 ~27 d,平均(15.90±4.36)d。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57.94±3.21)岁;体重40 ~86 kg,平均(64.47±4.36) kg;中风病程2 ~39个月,平均(20.74±4.64)个月;便秘病程3 ~27 d,平均(15.43±4.30)d。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满足《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 年)》[5]《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中的中风、便秘诊断标准;②患者中风均为急性发病,可见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丧失;③患者头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部有相应梗死病灶存在,中风症状持续24 h 及以上;④患者年龄35 ~80 岁;⑤患者中风≥2 个月后发生便秘;⑥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结肠息肉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②患者未确诊便秘;③患者合并造血系统、泌尿系统与精神系统疾病;④患者合并肝、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⑤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⑥患者未遵医嘱治疗,临床疗效不可信。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中风后便秘后,第一时间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告知便秘发生的原因、危害,提高患者、家属的重视;指导家属调整患者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辛辣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便秘早期尽量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增加患者饮水量,减轻胃肠道负担,加快便秘缓解速度;指导家属加强患者监督,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每日排便次数,评估便秘治疗效果。

对照A 组单用乳果糖治疗,乳果糖(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规格:每瓶100 ml/66.7 g)口服,10 ml/次,3 次/d,持续4 周。

对照B 组单用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提前准备生大黄粉6 g、薄荷油2 ml,大黄粉、薄荷油混合并调成糊状。嘱咐患者平卧,脐部充分暴露,给予适量75%医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皮肤与周围皮肤。皮肤干燥后,将调制完毕的糊状药物湿敷在神阙穴,穴位外敷完毕后提供透气薄膜覆盖、固定,持续外敷穴位4 h,1 d 外敷1 次,持续治疗4 周。穴位贴敷操作前需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温度适宜,预防局部暴露导致的感冒、低体温现象。

观察组联用浮针疗法及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同对照B 组,浮针疗法如下:①定位肌筋膜激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 P),患者的MTr P 多处于腹部、大腿部。提前普及该疗法,采用简单易懂语言,保证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充分配合浮针操作;②仰卧体位,调整双腿,令其自然屈曲。发布口令,指导呼吸,遵从口令放松局部肌肉,医师手指指腹触摸患者腹部、大腿两侧肌肉,集中注意力感受指腹感受,于患者股四头肌、大腿内侧肌群、腹直肌、腹斜肌移动指腹,感受局限性紧硬部位、结节区域与条索区域,完成MTr P 定位,做好标记;③定位完毕后,指导患者调整肢体,双下肢自然伸直,于MTr P 上方3 ~5 cm 涂抹适量碘伏溶液进行局部消毒,做好浮针操作准备;④取无菌浮针,送入进针器卡槽,确定位置准确;⑤浮针和皮肤形成20°角,浮针针尖朝向MTr P,启动弹射按钮,保证浮针顺利摄入MTr P 的皮下浅筋膜层,自进针器将浮针取出,医者手持针柄缓缓推进浮针,至浮针全部进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以医师握针拇指作为支点,左右扫散,发布口令,嘱咐患者上抬下肢,鼓起腹部,下肢配合实施屈伸抗阻等操作,以局部条索以及结节、紧张感觉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为宜。之后拔除针芯,在皮下留置软套管,粘贴胶布,持续固定5 h,拔除软套管。前3 天,1 次/d,后每隔1 d 行1 次,共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症状评分 参与评价的症状、体征共8 项,分别为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度、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伴气短、伴腹胀胸闷,均通过6 分法评估,0 分对应无症状,2 分对应轻度症状,4 分对应中度症状,6 分对应重度症状,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症状越强烈。

1.3.2 生活质量评分 参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7],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3.3 自主排便次数 自主排便评价标准[8]:无需手动帮助或通便药物辅助,可自发完成排便,自觉大便彻底排尽。

1.3.4 临床治疗效果 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变化评价,判定标准[9]如下,临床治愈:便秘等表现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便秘等表现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5%。有效:便秘等表现减轻,疗效指数30%~69%。无效:便秘等表现无减轻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以内或病情加重。疗效指数=(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 该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100%,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指标数据均录入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或F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3、4 周后,三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各时间段比较,均为观察组较对照A 组、对照B 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三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 与对照A 组比较,aP < 0.05;与对照B 组比较,bP <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 < 0.05

?

2.2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3、4 周后,三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各时间段比较,均为观察组较对照A 组、对照B 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 与对照A 组比较,aP < 0.05;与对照B 组比较,bP <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 < 0.05

?

2.3 三组自主排便次数比较

治疗前三组自主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3、4 周后,三组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各时间段比较,均为观察组较对照A 组、对照B 组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三组自主排便次数比较(次,±s)

表3 三组自主排便次数比较(次,±s)

注 与对照A 组比较,aP < 0.05;与对照B 组比较,bP <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 < 0.05

?

2.4 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A 组的75.00%及对照B 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中风别称脑卒中,有出血性、缺血性两种[10]。中风发病时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大量缩血管物质释放,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组织[11]。有研究[12]指出,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高达60%,遗留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风险高达75%。我国每年新增200 万中风患者,中风后便秘患者规模日益扩大,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还会升高患者病死率[13]。中枢神经损伤令胃肠道蠕动速度减缓、直肠壁刺激减弱、排便反射难度提升、消化物质滞留时间过长,肠道过度吸收消化物水分,导致粪便干结,促使中风后便秘形成[14]。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手段较多,穴位贴敷通过在体表穴位敷贴药物,药物经穴位经络被人体吸收,继而发挥贯穿上下与沟通表里的作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浮针扫散可调整疏松结缔组织空间构型,传导产生生物电,影响效应器官,发挥治疗效果。

肖艳梅等[15]研究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应用西药的对照组,应用浮针配合穴位贴敷的观察组疗效更好(94.59%vs.78.38%)、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用时更短、生存质量更好,可见浮针配合穴位贴敷的便秘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与上述观点一致,但研究所用指标和上述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包含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主排便次数、治疗总有效率4 项,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穴位贴敷可在不刺激胃肠道、规避消化酶分解破坏的基础上激发经气,调动经脉,促进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尤其是胃肠功能;浮针可刺激盆底肌群、肠道平滑肌,改善肌群运动状态,加快胃肠道蠕动速度,增强自主排便能力;两种疗法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加快便秘症状、体征的改善,促使患者恢复自主排便,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虽观察分析了浮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部分效果,但尚未明确浮针的具体治疗机制,还需临床继续探讨分析,如本研究并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经济性,中风后便秘风险较高,患者大多家庭负担较重,只有经济性治疗措施才能保证患者的就诊、治疗积极性,所以还需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中风后便秘联合应用浮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等改善显著,患者自主排便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黄粉浮针中风
某战术弹热防护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梨黄粉蚜虫的防治方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