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养胃汤加减联合隔药饼炙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4-04-15 07:19石晓玲李文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药饼养胃萎缩性

石晓玲 李文龙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市中医医院 (长沙市第八医院)中医经典科,湖南 长沙 41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慢性胃肠疾病,可造成胃腺损伤、萎缩,严重者可造成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该病具有发病慢、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1]。该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食欲减退、反酸、恶心、呕吐等。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采用针对性的促胃动力治疗等,但该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长期服药易产生耐药性,且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导致疾病再次复发[2-3]。中医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时由于外邪入侵、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导致脾不能运、胃不能和,从而引起该病[4]。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属于脾胃虚寒的类型,在治疗时应多采用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温中促运等方法进行治疗[5]。本研究旨在探讨补虚养胃汤加减联合隔药饼炙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沙市中医医院(本院)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5 ~68 岁,平均(45.11±3.59)岁。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6 ~70 岁,平均(46.01±3.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各项医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患者病理检查提示胃黏膜腺体呈萎缩性改变;②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②处于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③因各种原因导致中途退组者;④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香砂养胃丸(山西旺龙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4020620,规格:9 g×6 袋)治疗,一次8 丸,每日3 次。总治疗时长为2 个月。

观察组采用补虚养胃汤加减联合隔药饼炙治疗。①补虚养胃汤加减方剂:黄芪20 g、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砂仁10 g、陈皮10 g、枳实10 g、石斛10 g;乌头8 g、甘草6 g。腹胀痛加木香10 g、佛手10 g、延胡索10 g;如果出现瘀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桃仁10 g、三七10 g;反酸加吴茱萸10 g、乌贼骨10 g;纳差加山楂10 g、神曲10 g、麦芽10 g;如有腹泻时,可加入炒豆和炒薏苡各15 g。该方剂由本院中药房统一配方并进行煎煮,取药汁150 ml,每日2 次,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 服用。总治疗时长为2 个月。②隔药饼炙具体方法如下:将中药如生姜20 g、附子20 g、白芷20 g 等研成细末,加入水,放入2 ml 注射器模具中,挤压均匀,用细线切成直径0.8 cm、厚0.3 cm 的圆形薄片,用同样的方式,将其制作成同样直径的纸隔片,待用。将0.2 g 艾绒填充到艾叶中,制成直径0.5 cm、高0.5 cm 的艾叶。取中脘、天枢、气海三穴,每穴1 壮,一周3 次,共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为依据制订了一套有效的评价方法。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病理检验患者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病理检验患者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减轻。③无效:经治疗,所有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均无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经高速离心机(河南北弘实业有限公司,型号:TG16G)以离心半径10 cm,转速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8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1.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为依据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其中包括5 个项目,每项0 ~3 分,得分越高表示越严重。

1.3.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乏力、恶心、呕吐、头晕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hs-CRP、TNF-α 和IL-6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 0.05;hs-CRP:超敏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 0.05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持续性很强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腺体损伤、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显著增加了胃癌的发病率[7]。西药治疗该病主要是以抗幽门螺杆菌为主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在停药后,患者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导致疾病难以彻底治愈。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患者脾胃虚弱是导致该病出现的根本原因,其脾胃阳气太弱,复感外邪等,导致肝脏受到刺激,加之胃肠功能受损,致使其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胃络损伤,病邪长时间滞留患者胃部,从而导致其疾病无法痊愈[8]。因此中医证候多为脾胃虚寒之证,其治则以健脾、补虚温中、调养脾胃为主[9]。

隔药饼炙是一种隔物灸、间接灸的一种,又叫药饼灸,是一种利用片状、饼状物等作为热传导媒介的方式,将材料放在患者的皮肤与艾炷之间,持续灸治,直至患者的皮肤变成红色[10]。隔药饼灸是利用艾蒿自身的热度与灸焰的热度以及药饼组分的经皮吸收,使人体感受到温热的刺激,再经过经络、穴位的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隔药饼灸能够通过神经、体液、微血管和防御免疫系统来调节抗体,从而将全身的药效发挥到极致,这与中医“外在治疗之理即内在治疗之理”的原则是一致的[11]。同时,隔药饼灸也能起到与口服中药相似的作用,同时此法火力平和,患者更易于接受,能起到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作用,能有效地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12]。其次,本研究采用的补虚养胃方以党参和黄芪为主,其主要成分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白术、茯苓能健脾,和胃,消食;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砂仁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开胃、温脾止泻;生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益气;铁皮石斛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温养脾胃;陈皮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燥湿,化痰;枳壳的作用是祛风散瘀,止泻,通便;甘草既补脾益气,又能和药[13]。全方以温中、理气、祛瘀为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使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恢复,并调节其上气,加速胃脉的修复,配合隔药饼炙可以使其临床表现得到更好的改善[14]。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 0.05)。表明补虚养胃汤加减联合隔药饼炙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慢性炎症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TNF-α作为炎症反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能直接引起胃黏膜损伤,还能促进IL-6 的分泌。IL-6 高表达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向胃壁表面浸润,造成胃壁损伤。hs-CRP能引起炎症介质的局部迁移,从而引起炎症介质的浸润,从而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究其原因可能为:党参、黄芪等中药复方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等作用;白术、茯苓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并有较好的免疫功能;丹参能改善胃部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同时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部的炎性反应;石斛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抵抗胃黏膜的炎症,对胃黏膜的损伤和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5]。

综上所述,补虚养胃汤加减联合隔药饼炙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因本研究对象数量少,研究时间短,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药饼养胃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养胃六法 缺一不可
隔物(药饼)灸法治疗面瘫病60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早餐这么吃,健康又养胃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粗粮养生不养胃
不同温度隔药饼电子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