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2024-04-17 07:16聂婷罗永华
关键词:主题意义深度学习

聂婷 罗永华

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能将教学内容和语言学习集中起来,有助于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也应以主题意义为统领,实现听中有说,说中有听,听说结合。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活动设计随意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探究互动浅层化等问题。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开展以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内化与交流、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为特征的听说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深度学习;主题意义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倡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教学,并强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效[1]。主题意义是人们借助文本所传达的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思想、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反映主题语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某个侧面[2]。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能将教学内容和语言学习集中起来,最终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收获[3],这有助于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英语听说教学协同语言输入性技能和输出性技能,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应以主题意义为统领,实现听中有说,说中有听,听说结合[4]。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倾向于过多关注听力材料细节信息的获取策略,忽视了对教学内容主题意义的探究,具体表现在:活动设计随意化,教师缺乏主题意识,教学流程割裂,对视听资源的处理安排呆板单一;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难以实现语言和深层结构的有效迁移,口语表达缺乏深度和逻辑;探究互动浅层化,课堂互动形式化严重,跨文化交际语境缺乏,课堂评价缺乏持续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深度学习重视情境,将碎片化信息进行逻辑串联,强调学生主动投入,联结新旧知识,注重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感知与建构。其次,深度学习指向高阶思维,注重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下的新问题,关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化和迁移。最后,深度学习强调以持续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阶段性生成进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的升华。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思路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基于理解、综合、应用、评价等认知水平,深度加工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5],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郭华提出深度学习有五个特征: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判[6]。王蔷等在此基础上补充“内化与交流”[7]作为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笔者认为,语言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迁移与应用,更要学会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使用语言,故把“迁移与应用”改为“迁移与创造”。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应体现上述特征。

“活动与体验”作为深度学习的统领特征,是课堂的基本形式和依托,旨在以积极情感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中。“联想与结构”倡导教师基于学情,挖掘视听资源,围绕主题设定综合性、层次性、关联性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感知主题。“内化与交流”强调教师应关注听说活动的关联,注重真实情境的延续性,促进学生在理解性输入与创造性产出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运用的内化。“联想与结构”“内化与交流”主要指向学生的知识建构。“本质与变式”指向学生对听说内容的理解与主题意义的探究,这既是认知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语言知识向语用素养转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展变式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迁移与创造”指向深度学习的成果展示,也是提升学生听说综合素养的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听说资源,创设同主题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迁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表达,帮助学生完成批判与创造。“价值与评判”体现了深度学习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聚焦。教师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设计评价量表,持续关注评价,深化审美体验,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中实现听说综合能力,思维、語言和文化的融合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构建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下面以一节听说课为例,探讨如何开展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本课例的教学内容融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与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外研版教材”)必修二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Starting out部分。教师依托多模态视听资源,围绕“节日与庆典”主题,开展以听促说、以说促听、听说共生的探究活动,构建英语深度学习课堂。

(一)确立教学目标

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有引领性的学习主题和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8]。首先,教师需深入解读听说材料,分析其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厘清其结构关系,形成教学资源序列。其次,教师应关注产出任务的适切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感知主题。

本课例中,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设置了街头采访、日常交际、导游讲解三个语境,呈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场景下的简短对话,重在推介节日的庆祝形式(What & How)。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Starting out部分分视频和图文两个部分:视频部分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聚焦节日的意义(Why);图文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看”的技能,引导学生思考节日庆祝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以“文化传承”为主线,教师参考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Presenting ideas部分“创造新节日”的编排,设定情境任务“创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节日并录制演讲视频,以增强对节日内涵的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本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

①借助视听资源,梳理节日活动的要素并描述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关的活动;

②基于语篇阅读和角色扮演,分析、描述节日庆祝活动的意义;

③创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节日并阐释其意义;

④通过思考讨论,分享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升民族自信。

(二)关联听说活动

主题是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是教学情境的精神统领[9]。教师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中轴,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利用听说资源中的关键信息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用结合中构建知识化结构。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从语言学习者向语言应用者转变,关注听说交际任务的完成度和流畅度,获得语言运用与意义表达协同发展。

1. 创设情境

深度学习倡导真实情境的创设,这也是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前提。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介绍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短视频,并要求学生回答视频的主题。随后,教师呈现微信界面,播放外教Liam征集以“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节日”为主题的演讲作品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词汇云图进行头脑风暴,并形成指向目标任务的结构框架,即“What / How / Why to celebrate the new festival.”。接着,教师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图片,邀请学生联想国外的节日及其常见活动,并以问题“How do they celebrate in the dialogue?”为驱动,引导学生完成听力挖空练习,总结节日庆祝类词汇并运用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归纳节日庆祝的要素。

图2   指向节日庆祝要素归纳的思维导图

2. 赏析语言

教师围绕主题,挖掘视听资源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功能,以输出任务为指向,有针对性地设计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听力文本呈现了节日庆祝的主要形式,语言简洁生动,表达丰富。教师结合语境内容,继续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类图片,鼓励学生填空(见例1),并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描述等活动,促进学生运用词块,概括表达庆祝活动的标准“Celebrations are specific and symbolic.”。

例1  Brainstorm the ideas to celebrate festivals with the help of the given pictures.

Watch __________ performances.

Hold __________ competitions.

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Starting out部分聚焦节日庆祝的意义。教师首先邀请学生品读四段简短图文,提炼句式,总结节日庆祝的意义,随后鼓励学生跟读视频,提炼佳句结构,翻译同主题下的句式(如例2),进而引导学生提炼评价标准“When stating significance, we need to be positive and persuasive.”。

例2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by imita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iven sentence.

在一年的这个时节,剪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使得它成为中国文化中幸福与福气的象征。

Given sentence: At that time of year, the moon is at its roundest and brightest, making it a symbol of unity in Chinese culture. (V-ing as an adverbial)

深度學习倡导将新学知识内化,构建可迁移的深层结构。学生通过图文描述、听说互动和视频模仿,依次建构What(the name and the time of the festival)、How(festival celebrations)和Wh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stival)的内容、语言和思维支架。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评价标准,为后续活动作准备。

(三)开展变式思考

教师深入剖析主题承载的文化内涵,聚焦提升思维品质的关键点,进行有效追问,可以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发展。

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Starting out部分介绍了“Chinese Spring Festival Going Global”这一文化现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介绍春节活动以巩固所学内容,随后结合舞狮庆典图片,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思考“春节热”现象的原因,并以Q1、Q2追问。

Q1: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henomenon?

Q2: What should we do to deal with the trend?

学生从国际地位、民族自信、文化输出等多维角度进行思考和分享,提出可以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等校园活动和网络专题论坛等社会活动提升全民“文化强则国家强”的意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相关论述的图文素材,并以Q3、Q4进一步追问。

Q3: Why do we need to preserve our cultural traditions?

Q4: Wh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our country in this regard?

学生的认知从个体身份、社会层面进一步拓展至国家层面,体现出他们对社会实际的关注,有助于形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把握知识的本质与关联,客观分析各种信息的差异与联系,探究其原因,厘清逻辑关系。教师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引导学生客观评判各种思想和观点并进行创造性地表达,进而建构具有主题特色的认知体系和价值判断。

(四)促进创新表达

深度学习提倡“以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强力支撑”解决新问题[10]。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度加工所学内容,将主题意义探究的结果外显化。

依据产出任务,教师设计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小组合作表(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合作交流,完成“创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节日”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展示,并进行演讲。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教学过程中梳理的评价标准,并于演讲前整合复现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小组评价表(如表2所示)。

要实现深度学习,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碰撞和真實交流,并运用可视化工具进行过程留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整合语言、内容、结构和思维,在“创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节日”情境下,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持续关注评价

深度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培养评价策略,进一步深入和升华主题。教师应将教学评价贯穿主题意义探究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习策略。同时,作业设计作为促进课外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也应体现评价的驱动功能。

在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展示精彩纷呈。他们创造了诗歌节、功夫节、剪纸节、书法节、刺绣节等节日,表达时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语言富有美感。展示完成后,学生根据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自评互评表(如表3所示)开展评价。

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邀请学生主动分享学习收获、审美体验,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纪念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节日的演讲稿(120词左右)并基于演讲稿录制演讲视频(时长2分钟以内),在为学生的课后延伸学习提供支架的同时,与这节课的主题情境形成闭环。

深度学习重视发挥评价的功能,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情感态度、逻辑层次、学习策略等多方面开展反思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和对比语言、内容、思维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完善价值体系。

四、结语

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全身心体验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教师应以主题为引领,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以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内化与交流、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为特征的听说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2]赵东亮.教材文本主题意义解读的常见问题、原则和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5):55-60.

[3]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4]张献臣.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2):1-7.

[5]陈坚林,贾振霞.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外语学习方式探索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4):3-8.

[6]郭华.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J].人民教育,2019(6):76-80.

[7]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2):17-25.

[8]刘月霞.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J].中小学管理,2021(5):13-17.

[9]曾玉萍,曾可琪.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7):25-28.

[10]李敏.深度学习究竟“深”在何处?:兼论超越知识立场[J].基础教育,2020(2):59-68.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深度学习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天路历程》中象征意象探析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