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念想

2024-04-18 00:51谭烈飞
北京 2024年3期
关键词:四合院楹联院子

谭烈飞

城市总是在向前走的,北京也是一样。

城市飞速发展,成片的四合院隐身在高楼大厦中。胡同的玩伴、四合院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居大妈好久没联系了……但是,每每经过当年居住的地方,总要情不自禁地驻足,寻找当年的痕迹,熟悉的那棵枣树,怎么找不到了?

……

我有幸承编了北京第一部四合院志,跑了无数的院落,逐一考据,翻阅资料,留下了北京市923座四合院的完整资料。有历史的沿革演变,有院子的结构特点,尤为重要的是有院子的建筑规制示意图—即便院子没有了,再重建也有据可依。

北京的四合院与城市的地位发展相伴而生,其最早的痕迹是后英房胡同留下的元代院落遗址,那是元大都城市民居生活的历史记录。明清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在《乾隆京城全圖》中共留下大小四合院26000多所。清末民国时期,四合院开始大量减少,新中国成立后,饱经风霜的北京四合院又历经变迁,大量四合院演变成大杂院。到20世纪80年代,航测调查显示,北京城保存较好的四合院有805处,其中外城有96处,内城有709处。

变化会带来些许遗憾,也同样会带来新的生活样式。这些保存下来的院子大多不再是一家一户独享。院子呈四面围合,而院内已经无法辨认原来的规制,见缝插针建起大小不一高低无序各种式样的房子,也就有了一家有难众人相帮的感人情景。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就是对门邻居苗婶儿陪着我爱人到医院的。那时的邻里关系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而院子里的孩子可以到各家蹭饭,谁家有好吃的,谁家包了饺子,大家分享是常态……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那时的情景。

北京的四合院里有无数难以忘怀的温情瞬间,它的地位是“高大上”的。它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席之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财富,北京这座千年之城因它而熠熠生辉。如果没有大面积的四合院,北京城的古都风貌、北京的历史文化血脉将被割断。

古老的北京离不了四合院,四合院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细胞。我一直觉得,要想读懂北京,读四合院是必经的门径之一。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城市的中心是从明初保存至今的皇城、宫城。金碧辉煌的宫殿,高低错落的红墙,这些建筑既威严肃穆,又气势恢宏。而排列在皇城外的四合院,以其特有的形状、色调、高度起到了特有的衬托作用。从整个城市的布局来看,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是一个相互配套的整体,中心的壮观和四周的平缓、中心的强烈色彩和四周的灰墙灰瓦,都形成巨大的反差,内城和外城中的四合院都是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四合院就无法烘托出城市中心帝王之都的地位,就无法体会中华古都的魅力所在。

北京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凝聚在四合院中的,内容丰富的京城传统民俗文化,城市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各种习俗都是在四合院中得以体现和传承的。我喜欢看北京的四合院,不管是身在其中,还是凝视它的照片。北京的四合院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属于典型的木构架建筑,是砖木结构建筑的结合体,所谓“烂砖头垒墙墙不倒”,说的就是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尽管岁月的侵蚀在灰墙灰瓦上留下斑驳的痕迹,但无论如何残旧,都可以领略其所蕴藏着的文化精华。建筑的雕刻和雕饰,是北京四合院建筑的一大亮点,其不同位置的装修和装饰将这种精华发挥和展示到了极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把世间能达到的和不能达到的美好境界都通过四合院不同位置的装饰展现出来,砖雕、石雕、木雕……无不精美,无不饱含深意。我最为欣赏的是四合院大门上的楹联,院子主人的地位、职业千差万别,但大门的楹联总是那么充满智慧和人文情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德厚延寿考,顺道守中庸”“积善有余庆,行义致多福”,哪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现如今北京城市规划出40片保护街区,在这些胡同和四合院中穿行,也许院子的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大门楹联的文字还清晰可辨,矗立在大门两侧的门墩上雕刻的吉祥图案还是那么熟悉。虽然,我和我的邻居们大都搬到了四环以外,但是,当年在院子里的情景仍常常会进入我的梦境。

猜你喜欢
四合院楹联院子
孪生院子民宿
再见,童年的院子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孔府的年节楹联
四合院下的宝藏
厦门院子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夏天就应该被吊在院子里睡觉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