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城市的底色

2024-04-18 00:51刘岳
北京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京城底色北京

刘岳

有个问题我琢磨了许久,北京的底色到底是什么呢?甲辰龙年春节的一个晚上,我到前门外溜达散心,只见前门大街人声鼎沸,大栅栏里摩肩接踵,可转身进了小胡同,却是另一番光景。踏着青砖小路,看着阑珊灯火,闻着百家飘香,我豁然开朗:这北京的底色,不就是此时此景吗?不就是北京人过日子的法子吗?我觉得,北京的底色最显眼的就两个字—融合。

北京的底色肯定是北京人绘制的。说到北京人,70多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直立猿人就不说了,他们和现代智人不是一码子事儿。后来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古人类,就有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雪山村人等等,论起北京人的辈分,谁也高不过他们吧。再后来,山戎人、乌桓人、鲜卑人、汉族、蒙古族、回族、滿族,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着一幕幕民族交融的大戏。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现如今北京居住着56个民族,融合发展,和谐和睦。

有人说北京人居天子脚下,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看别人都像“外地人”。咱就接着聊聊这北京人、外地人之分。远的不说了,就说八旗大军入关进了北京城,把四九城的居民(大多数是汉人)赶到了宣武门外的南城,北京又换了主人。清王朝覆灭,民国肇始,四方人物云集京城。一时间,就连北京的饭庄风味也变了,长安街上一下子出现十几家带“春”字招牌的淮阳馆子。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北京才有200万人左右,现如今翻了十倍多。他们有的是随父辈进京的,有的是考学留京的,还有的是来京打工的。这么一捯饬儿,您是北京人不假,您是“外地人”也真,除了先来后到之别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咱都是北京人。

北京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妥妥的一座古都。北京城最大的特点是先有规划后有城。元代刘秉忠建大都城,依照《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皇城理念规划建设,宫殿和民居坐北朝南,辨方正位,中轴线巍峨壮丽、左右建筑对称,体现皇权至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誉大都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不知您琢磨过没有,这北京城是谁建的?劳动人民。这答案不错,就是有点太笼统、太“高大上”,咱聊点儿接地气的。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是河北邢台人,建白塔的阿尼哥是尼泊尔人,明朝老朱家是安徽凤阳人,修建北京城垣的阮安是交趾(今属越南)人,主持修建紫禁城三大殿的“木工首”、被后人尊称为“蒯鲁班”的蒯祥是江苏苏州吴县人,主管清朝皇家建筑设计的“样式雷”,来自江西雷氏家族,新中国的十大建筑、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建设者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您瞧,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深入,融天下智慧、聚众人之力建造的北京城,不也是融合的结果吗?!

北京文化博大精深,其实这也是融合的结果。就拿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国粹京剧来说,乾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昆曲、秦腔部分曲调和表演方法,交流融合而成。您发现没有,京剧中凡有身份的人物均说湖广音,而小花脸等则讲北京话,这是其他剧种少见的。再说说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陈独秀、胡适是安徽人,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而守旧派代表辜鸿铭更是号称是“东西南北中”人,真可谓“南方兼有北方强”。现如今的北京城,既有京剧也有西洋歌剧,既有二胡也有摇滚乐,既有老字号也有时尚酒吧,既有紫禁城也有宋庄艺术小镇……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北京文化透着自信,显着大气。

融合,是北京的性格;融合,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猜你喜欢
北京城底色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漂”来的北京城
北京,北京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