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及学业倦怠的关系

2024-04-19 09:28李林茹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养学业量表

李林茹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00)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学业倦怠。学业倦怠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持续的、负性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身心耗竭,对学习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学业持有负面态度以及在学业方面缺乏成就感[1]。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个人内部因素方面,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业压力和学业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业压力不仅直接导致学生学业倦怠,而且可能通过低下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导致学业倦怠[2]。此外,研究发现,中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学业倦怠感较低。大学生研究表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和学业倦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成人依恋中的亲近依赖维度得分较高、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其学业倦怠程度较低。

影响学生学业倦怠的外部因素是教师支持和父母教养方式。在教师支持方面,罗云等人研究得出,教师支持对学业倦怠有影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越多,学生的倦怠水平越低[3]。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主要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即感知到更多的教师支持的学生,会有更强的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并更愿意接受挑战性的任务[4]。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邹建平的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拒绝的教养方式和母亲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4]。王璐瑶发现,表现出更多情感温暖的父母教养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爱,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对学业的积极评价,从而不易产生学业倦怠[5]。

此外,大学生的压力源与外部因素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影响大学生压力的主要因素与学习直接相关,如考试成绩和学习负担等。社会相关因素,如经济问题和缺乏社交时间,也是大学生重要的压力来源。皮迪倩的研究通过探索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压力的关系得出结论,拒绝的教养方式或过分保护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初中生的学业压力,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则可以降低学业压力[6]。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与其压力体验呈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在心理压力源与压力体验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7]。

目前,尚无研究探讨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四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并提出假设:压力源、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以及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和感知教师支持在大学生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分别具有中介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共收集到543份大学生的问卷,最终筛选得到412名有效大学生被试(M=21.59岁)进行分析,男生66人(16.02%),女生346人(83.98%);大一21人(5.58%),大二54人(13.11%),大三108人(26.21%),大四192人(46.4%),研一10人(2.43%),研二13人(3.16%),研三12人(2.91%);文科生111人(27.67%),理科生71人(17.23%);管理学114人(27.67%),教育学54人(13.11%),其他专业62人(15.05%)。

(二)工具

1.压力源量表

本研究采用朱林仙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量表》。该问卷共有21个题项,分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恋爱压力及经济压力五个维度来评估大学生的压力源[8]。量表采用5点计分制,范围从“完全没有”到“经常发生”,分值越高表示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66。

2.简式父母教育方式量表

本研究采用蒋奖等人于2010年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Egna Minnen ax Barndoms Uppfostran,S-EMIBU),对父母的一般教养方式进行测量[9]。该问卷包含21个题项,要求被试评价其父母的教养方式。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选项范围从“从不”到“总是”,第15题采用反向计分,分别计算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均分。本研究通过计算父母情感温暖维度的得分来评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通过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的得分来评估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43。

3.学生感知教师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欧阳丹于2005年参考Babad等人关于教师差异行为的研究,编制的《学生感知教师支持量表》[10]。该量表共有19个题项,从学习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三个维度评估学生对教师支持的感知情况。量表采用六级评分制,选项范围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行为分数越高,表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在各方面给予的支持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96。

4.学业倦怠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基于Maslach的工作倦怠问卷,共包含16个题项,分为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效能感三个维度,以此来评估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11]。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制,选线范围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问卷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635。

(三)研究样本与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543份,收回412份有效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利用Hayes的PROCESS 4.1模型检验中介效应。

二、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

本研究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共有2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8.73%,小于40%的临界值标准。这一结果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统计及相关结果

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压力源与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学业倦怠均呈正相关(r=0.237,0.655,0.379,p<0.01);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也均呈正相关(r=0.210,0.235,p<0.01);感知教师支持与压力源呈负相关(r=-0.298,p<0.01),而与学业倦怠无相关关系。基于这些相关结果,本研究选取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中介变量,以探讨它们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

表1 研究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及相关关系(N = 412)

(三)母亲教养方式在压力源和学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压力源、母亲教养方式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依据Hayes提出的Bootstrap方法进行model 4中介效应检验,抽样次数为5 000。在95%的置信区间下,本研究建立了以压力源为自变量,学业倦怠为因变量,母亲教养方式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结果如下:

由表2可知,压力源直接效应值为0.378,95%的置信区间为[0.158,0.258],相对效应占比为91.4%,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值为0.036,95%的置信区间为[0.009,0.067],区间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相对效应占比为8.6%,由此得出,大学生的压力源可以直接预测学业倦怠情况,压力源还可通过母亲教养方式间接预测学业倦怠,母亲教养方式在大学生压力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图1 母亲教养方式在压力和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2 母亲教养方式在压力和学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

(四)父亲教养方式在压力源和学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探究父亲教养方式、压力源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压力源为自变量、学业倦怠为因变量、父亲教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结果如下:

由表3可知,压力直接效应值为0.387,95%的置信区间为[0.163,0.263],相对效应占比为93.6%,父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值为0.027,95%的置信区间为[0.003,0.054],相对效应占比为6.4%。由此得出,大学生的压力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学业倦怠情况,压力还可通过父亲教养方式间接影响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父亲教养方式在大学生压力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图2 父亲教养方式在压力和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3 父亲教养方式在压力和学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

三、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压力源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也呈显著正相关。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建立了以压力源为自变量、学业倦怠为因变量、分别选取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以探究其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分别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压力源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间接通过母亲或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产生影响。

本文的研究发现,在相关结果中,大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不受教师支持的影响。

(一)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本身相对疏远

在大学,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较少,自主学习时间较多。绝大多数教师仅提供启发性指导而不会监督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成效。因此,学生有较多的可支配时间来自主完成课业。这导致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减少,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这一结论与张忠璞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二)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弱

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身上,探讨他们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罗云的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更多的教师自主支持时,相应的学业倦怠水平会降低。初中生对于教师自主支持的感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都能负向预测学业倦怠[12]。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多元教学模式。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师获得知识,而且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三)线上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情感缺失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郭长立的研究指出,线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间完全的隔离导致了教学情感的缺失。因此,这种师生接触的减少和情感连接的缺失可能是导致大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无相关性的原因。

本文研究发现,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无相关性的情况下,父母教养方式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首先,在大学阶段,父母对大学生的期望仍旧是一种压力源。大学阶段的成绩和表现会影响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前景。范俊强的研究显示,家庭对大学生预期的工作薪资越高,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在中国,有句俗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这种期望会一直伴随子女到大学阶段,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其次,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延续到了大学生阶段。原生家庭对个体的自我和人格有着塑造作用,并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3]。罗云等人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长期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否定、过度干涉和保护,他们在学习情境中就会更害怕失败、自我否定,并相比他人更容易感受到学业压力和挫折,导致形成了消极的学业自我概念。最终,这种消极的学业自我概念可能会伴随学生在大学期间,仍然展现出消极的学业状态和学业倦怠。

本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各自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扮演了部分中介的角色,而大学生对教师支持的感知与学业倦怠之间未发现相关性。这些发现为缓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指导大学生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恋爱压力及经济压力这五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压力调节。随着教师和学生回归线下课堂,高校教师应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学业帮助。此外,在当今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父母不应向大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这一发现也提示父母应调整自己在情感温暖、拒绝和过度保护方面的教养方式,关注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适当减少对大学生的控制和干预,以便给予孩子更积极的教育影响。

猜你喜欢
教养学业量表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