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导力要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基于 NVivo12.0 的质性分析

2024-04-19 09:28王垒垒杨清清徐凯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领导力编码节点

王垒垒,杨清清,徐凯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1]而战略科学家往往具备一般科研人员所不具有的科技领导力。深入剖析这些关键特质对于探索从“一般科研人员”到“战略科学家”的培养路径和制定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重点是依据“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挖掘科技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内涵,并结合其内在联系来构建科技领导力的一般模型。这不仅为分析评价科技领导力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为加速科技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一、科技领导力

(一)科技领导力的涵义

霍国庆的研究认为,通过应用领导力三环理论进行分析,科技领导力是科技领导情境、科技创新人员或利益相关者、科技领导者三种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科技领导力体现为科技领导者通过自身的领导力修炼,驾驭科技领导情境和影响科技创新人员或相关人员,从而实现既定领导目标的能力体系[2]。科技领导力的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其对象主体是实现科研目标的关键人物,而其作用主要依托于特定的能力和特质要素。因此,本研究认为,科技领导力主要指科研人员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吸引、激发、推动科技创新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实现科技战略目标的能力体系。

(二)科技领导力的构成

科技领导力的构成主要涉及影响科技领导力效能发挥和既定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发展脉络来看,较为成熟且被广泛认可的学者观点包括以下几种。2003年,Mumford等学者提出科学家的领导力包括指导力、支持力、角色塑造力、群体构建力、互动管理力以及整合力等[3]。2007年,谭红军等学者结合国外领导力要素研究及霍国庆提出的领导力“五力模型”,认为科技领导力主要由前瞻力、决断力、影响力、感召力、控制力和创造力6个要素构成[4]。2011年,谭红军等学者研究提出战略科学家的领导力包括科技魅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励力、科技影响力和科技原创力[5]。同年,李玮等学者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科研团队领导力包括科技贡献能力、愿景管理能力、创新激励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6]。2013年,谢晔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科研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分别为战略定位能力、引领经济社会转型能力、把握发展机遇能力、创造发展空间能力、优化科技平台能力、追求自我完善能力、创新文化塑造能力、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科技协同能力[7]。2014年,谢晔等学者结合前期研究成果,通过进一步分析总结,认为科研团队领导力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发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引领力共同构成[8]。2015年,谭红军研究认为,科技帅才领导力模型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原创力、科技影响力和科技激励力组成[9]。2019年,霍国庆提出了科技领导者的领导力是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发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引领力构成的,据此构建了科技领导力一般模型,并以钱学森为例检验了科技领导力模型[2]。2020年,王学俭、王秀芳研究认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展现了党的科技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党的科技决策力、科技激发力、科技教导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学习力。在新时代,增强党的科技领导力应在已取得的重要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党的科技服务力、科技感召力和科技引领力[10]。

(三)科技领导力研究小结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题名=科技+科研)AND(题名=领导力)”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关于科技领导力研究并且以领导力和领导力培养为主题的文献只有62篇,呈波动趋势。其中,多数文献是对校长领导力、企业领导力等领域的探讨。笔者通过国防科技大学的“科图探索”检索平台的进一步检索发现,当前对于科技领导力具体构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主要倾向于对战略科学家、科技帅才、科研团队的外在能力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原发因素、内在特质及其与外在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全面系统挖掘尚未深入。

二、科技领导力研究设计及实现

(一)样本选择

综合考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无疑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内级别最高的奖项,代表着国内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此外,获奖者不仅领域广泛、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影响力巨大,而且大多既是科研人员,也曾参与科研领域的相关领导工作。这为研究科技领导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是那些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技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创造了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11]。截至2020年,除了2004年度和2015年度未评选以及2002年度、2006年度、2014年度仅有1人获奖的情况,共有19届35位科学家荣获该奖。他们是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以这3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查询百科介绍、“两院”官网、传记丛书等途径,共获取了约56万字的传记专访素材。

(二)资料分析

在资料分析阶段,笔者主要采用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结合研究者的归纳总结、概念挖掘建构等能力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者没有预设理论假设,而是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逐步归纳和概括,提炼出核心概念和命题,进而构建理论[12]。笔者将所有传记专访素材的文字资料初步浏览后导入NVivo12.0软件中,随后逐篇逐句进行精读。素材在分析过程中先进行开放编码,建立自由节点,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概念化处理,接着进行二级主轴编码,利用已建立的自由节点进行再归纳,建立树状节点,最后进行三级选择编码,对树状节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概括,形成概念框架并建立核心节点。由于获奖者的获奖时间越早,年龄通常越大,其突出成就的时间相对于当前可能更为久远。为避免仅按照获奖时间顺序逐个编码而可能导致的惯性思维,编码过程从2010年度获奖者王振义开始,先对2010年至2000年间的获奖者材料进行编码,然后对2010年至2020年间的获奖者材料进行编码。本研究最终形成了8个核心节点、55个树状节点和863个参考点。

1.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传记专访文本中可以进行编码的句子赋予概念化标签,然后将初始概念重新组合从而得到初始范畴。主要任务是发觉范畴。编码前,本研究从样本材料中随机抽取23位获奖者的样本材料(约2/3)进行初始编码,其余12位获奖者的样本材料(约1/3)预留用作饱和度检验。在编码过程中,软件分别对每一份样本资料的内容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细致理解每句话代表的深层次含义或者体现的素质特征,对初始概念进行比较或提炼,以形成初始范畴。通过对资料的提炼、分类、重新组合,笔者最终共筛选出863个自由节点,提取后的初始编码分别用a1-a863表示,示例如表1 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示例

2.主轴式编码(Axial Coding)

主轴式编码是分析对比初始编码各概念的深层意义和逻辑关系,进一步归纳初始范畴,将各自由节点总结建立树状节点。本研究根据不同初始编码的关联性及逻辑次序,将863个节点,归纳为天赋、创新意识、融会贯通、自信心、家国情怀、前瞻意识、团队意识、名师指导等55个二级编码,分别用A1-A55表示,各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初始范畴示例见表2。

表2 主轴式编码示例

3.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

选择式编码是分析对比主轴编码各概念的深层意义和逻辑关系,将各树状节点归纳建立核心节点,并深入挖掘各核心节点内在相互关系,达到建构理论的过程。本研究将55个树状节点按照科技领导力内生外延的一般过程,归纳总结为科技原发力、科技创造力、科技学习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科技协作力、科技助推力8个核心节点,示例表见表3。

表3 核心编码示例

4.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质性分析的一个重要过程,主要是继续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待无新的概念范畴出现,即构建的各级范畴、概念和从属关系得到了验证。本研究将预留的12位获奖者的样本材料逐字逐句逐段阅读分析,经初始概念提取、概念范畴化等阶段后,并同原始编码进行比较和判断,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由此,可认为本研究得出的理论是饱和的。

(三)关键词验证

本研究转换收集汇总的全部文本资料格式后,借助北京理工大学张华平教授等开发的NLPIR汉语分词系统做中文分词,而后通过Notepad++软件进一步处理为不含单字符和词性后缀的字符段,借助软件生成词云图,如图1所示。本研究对比文本扎根编码得到的三级编码,国家、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工作等词频数量显著,与家国情怀、科学素养、探索研究、技术突破、创新发展、埋头工作等关键编码节点存在较高一致性。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本研究逐级扎根建构理论的环节相对合理可信。

图1 关键词云图

三、科技领导力研究结果分析

(一)科技领导力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结果,科技领导力由8个子能力构成,分别是科技原发力、科技创造力、科技学习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科技协作力、科技助推力。其中,科技原发力、科技创造力是科技领导力的基础,是先天赋予的能力和条件;科技学习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是通过自身修炼和后天环境影响锻造的内在能力素质,是成长成才的关键能力;科技协作力、科技助推力是科技领导力的有效保障,是环境、人员等赋予的外在保证能力。在特定条件下,各子能力也可以互相转换。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科技领导力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科技领导力模型图

(二)科技领导力要素分解与重点

一是科技原发力。科技原发力是先天具备的能力条件。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因家庭出身等经济社会因素获得的优异学习条件,年少时期家人及环境对性格志趣的启蒙影响,个人的内在天赋能力,对事物无限的好奇心,充满内心的兴趣热爱,勤奋刻苦的内在品格等。

二是科技创造力。科技创造力是先天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爱钻研探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习惯,喜欢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和不走寻常路的工作方式,内在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对事物的透彻解析和辩证分析能力。

三是科技学习力。科技学习力是对事物的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学习探索未知的知识,爱动脑常思考思路清晰连贯,对事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坚实的基础知识体系能力,对各学科各领域融会贯通地运用。

四是科技抗逆力。科技抗逆力是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挑战和困难环境时,抵御挫折并适应变化的能力。它主要由以下特征:面对挫折打击及绝境时的不服输,面临高风险高危环境时敢于站出来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意志和坚毅的品格,坚忍不拔、甘于寂寞的恒心和坚守,充满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是科技感召力。科技感召力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修炼而形成的性格习惯,内涵比较丰富,后天习得性较强。它主要有以下方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献身科研的家国情怀,讲规矩守诚信脚踏实地做学问的科学品行素养,以身示范亲力亲为的行为习惯,坚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的事业心责任感,不爱钱财不图虚名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怀,低调谦逊朴实随和的性格特点,无私奉献知恩图报的爱心,严于律己细致苛刻的治学风格,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坚持运动按时做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超越自身做到最好的追求卓越意识。

六是科技前瞻力。科技前瞻力是预测和判断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新技术的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前瞻力可以帮助团队或个人及时纠偏正向做出正确的决策。它主要包括:不断学习前沿科学知识、时刻关注前沿动态并进行长远规划的前瞻意识,全局规划宏观把控的全局观,不断攀高的远大志向和目标追求,投身科研永不止步地探索。

七是科技协作力。科技协作力是通过同团队成员、科研组织等互相协作、创新和分享知识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协力完成任务的带头能力,集体荣誉感强氛围活跃积极性高的团队意识,善于协同配合利用外部力量的沟通协调能力,实地考察探访等实践工作历练,精心指导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培养锻炼和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

八是科技助推力。科技助推力是整合科技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较大助推作用:古典音乐、小说、音乐等广泛的兴趣爱好熏陶,取得重大突破解决重大难题等丰厚的成果激励,良好的机遇条件,家人的牺牲和支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风趣幽默胸怀宽广的乐观和豁达,国外开放性思维较强的求学经历,名校的学习锻炼,名师的青睐和指导点拨,政策制度和上级的大力支持。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3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传记专访素材的深入挖掘,总结得出科技领导力8项核心能力素质。创新点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区分原发能力、内在特质、外在关键构建了科技领导力一般模型,普适性较强;二是对各要素关键内容的深入剖解分析,对科研机构、院所等培养提升科技领导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下一步,笔者将进一步探索完善科技领导力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以求编制科学合理的科技领导力测评分析量表,为科技领导力的测评、培养、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领导力编码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Genome and healthcare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