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点研究生“高级免疫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思考

2024-04-19 09:28贾静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期末考试综述

贾静

(杭州医学院,浙江杭州 311399)

一、研究背景

终结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是衡量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方式。它既是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工具。终结性评价能够以相对客观和公平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考核,了解课程实施程度和达成度,从而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活动,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成效[1]。

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常见形式之一,通过终结性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反馈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判断学生是否准备好进入下一学习阶段。尽管终结性评价存在诸多挑战,仍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并被广泛采用[2]。

应用型医科大学着重于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特色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特色的知识和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工作环境,有效开展实际工作。作为医药卫生领域的“前沿战士”,应用型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这类人才还需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3-4]。

针对应用型医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特性以及医学教育的同质化要求,应用型医科大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特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提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面向实际应用的实践能力。从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到考核方式设立,应用型医科大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性进行精心设计,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适时调整。

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是临床、科研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医药科技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尤其是实用型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方向,旨在为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培养“实用型”研究生。其中,第一学年的课程教学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5-8]。

因此,在实用型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的达成度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适的终结性评价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反馈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课程教学的质量。这种反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必要调整,以改善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基础医学研究生。

本文以“高级免疫学”课程为例,探讨根据学情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本校基础医学的特点来优化课程终结性评价过程中的思考和成果。

二、我校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情分析

我校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主要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涵盖病原生物学、肿瘤学、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相应地,基础医学领域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也较为广泛,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专业方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多样性导致他们在理论学习阶段所侧重的方向存在差异。

“高级免疫学”课程是基础医学点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基础医学点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鉴于学生在免疫学知识背景上的差异较大,以及不同研究方向导致的学习需求差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需匹配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在巩固基本免疫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知识覆盖面。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同时拓宽学生在其研究方向内的免疫学相关知识。

三、“高级免疫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构建

基于本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情分析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们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探究整个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管理。

在第一个教学周期中,我们采用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然而,一份试卷所能覆盖的知识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及学情差异,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因此,统一的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方式,无法匹配我们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在第二个教学周期中,我们采用综述小论文代替期末考试,即要求学生在教学周期结束后,提交一篇关于其研究领域内的免疫学研究综述小论文。论文的评分涵盖论文的整体写作质量、选题的科学意义、研究思路、涉及的免疫学知识理论及应用方向、与研究方向的相关性等多个方面,最终以总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

四、综述小论文是更合适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从学生提交的综述小论文的选题、论文质量来看,综述小论文是比期末考试更合适的评价方式。每位学生提交的综述小论文的选题,均贴合其自身的研究方向,并紧跟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如“肠道菌群和免疫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寄生虫的抗肿瘤作用”“牙周膜干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等。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

为进一步评价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看,以综述小论文为终结性评价的学生,对考核的满意度为100%,其中,很满意(最高分)为76.32%。而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对考核的满意度为仅为40%,其中,很满意(最高分)为20%(如图1)。以综述小论文为终结性评价的学生中,63.16%的人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对本门课的学习帮助很大。而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中,仅40%的人认为期末考试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很大(如图2)。撰写综述小论文的学生中,65.79%的人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对自己即将开展的研究项目帮助很大,余下34.1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而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中,60%的人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对自己即将开展的研究项目有一些帮助,而余下40%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帮助(如图3)。同样,撰写综述小论文的学生中,63.16%的人认为这种考核方式非常调动学习积极性,仅2.63%的人认为对学习积极性完全没有影响。而仅有20%的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的考核方式非常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图4)。从对考核弊端的反馈结果看,大多数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单一,重笔试轻实践,而超半数撰写综述小论文的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非常好,没什么弊端,且他们期待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还是综述小论文(如图5)。

图2 终结性评价方式对本门课程学习帮助程度调查结果

图3 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即将开展的研究项目帮助程度调查结果

图4 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程度调查结果

图5 学生对终结性评价方式弊端的反馈结果

五、结束语

课程考核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方式与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一个合理且全面的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功能是多层次与多维度的。它不仅具有检测和鉴定“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的功能,而且可以用于选拔,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反馈指导“教”与“学”过程中方法路径的改进,并具有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

针对课程考核的改革,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已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南通大学的严奕峰提出,需要高质量的课程评价达成路径需要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并以学科实践为导向[9]。海南医学院针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而终结性考核仍然是学生学业管理与评价的重要手段[10]。

终结性考核自身具有局限性,但目前,终结性评价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式,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有限

期末考试试卷通常由教师命题或通过试题库抽题组成,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以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开放性问题较少或完全缺失。这难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发散性思维方面存在不足。

(二)学习目标达成度不够合理

期末考试的不通过会否定学生的整体成绩,导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这种状况使得部分学生平时不够重视课程,倾向于考前临时抱佛脚,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评价反馈对单个学生的改进效果较弱

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期已经结束,学生往往已离校。任课教师试卷分析来总结本次教学周期,并在下一个教学周期中做出调整和改进。然而,这种反馈几乎不涉及针对学生个体特征的辅导。这使得教师无法对每位学生的错误、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针对性分析,也无法为每位学生提出具体的提升和改进建议。

(四)评价缺乏专业特色

在医学院内,虽然各专业分化明显,但基础课程通常采用相同的教材进行同质化教学。如果通过试题库进行期末考试的出题和组卷,不同专业的考试试卷可能会相似,难以针对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期末考试评价。

我们采用合理且适当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它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调整教学活动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创新终结性评价方式,旨在提高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增强终结性评价的有效性[11]。徐州医科大学针对检验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加强终结性评价内涵的建设,通过丰富评价方式和增加考核形式强调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12]。

我们在本校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生的“高级免疫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应用型医科大学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目标与内容,对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改革。从教学反馈结果看,以撰写综述小论文的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一种合适的考核方式,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需求,促进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综述小论文的考核方式要求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通过主动自学补充自己的免疫学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免疫学研究热点结合,既满足了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习惯。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相一致[13]。

综述小论文综合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外许多大学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采用论文方式进行考核评价[14]。与传统的闭卷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相比,综述小论文更能提升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由于其各项优点,综述小论文的形式已被多所学校采用,并作为教学考核的一种方式。例如,南开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15]、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暖通学科研究生课程[16]、阜阳师范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综述小论文的考核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辨析能力,导致综述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或者综述观点不够全面,仅限于某一流派的理论。因此,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入讨论环节,以增加对学生的指导。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期末考试综述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十年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