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红色教育与高校思政建设融合路径研究

2024-04-19 09:28司马宏昊王诗文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思想

司马宏昊,王诗文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如何让新时代的年轻人真正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自发地接受思政教育,进而主动传播,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高校对年轻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规律认识尚不深入,工作方法上仍有待改进。学校对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忽视,削弱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正常开展。此外,部分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教职人员在了解学生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目标有效结合,对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之间的联系也缺乏应对措施。

一、沉浸式红色教育与思政建设融合的意义

(一)沉浸式红色教育具有感染力

我们通过将红色历史文化故事巧妙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并以场景体验的形式生动有效地展现出来,将这些故事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从而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因此,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沉浸式红色教育不仅提高了历史事件的可接受程度,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领悟和体验,而且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它打破了书本内容的束缚,让教学形式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二)沉浸式红色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

沉浸式红色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通过线上平台的红色教育内容与线下红色教育体验场馆的交流互动,充分展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并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1]。红色教育的体验场所作为文化资源的宝库,汇集了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财富。其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资源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体验场所主要聚焦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特色。借助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历史事件得以生动展现,历史人物事迹的真实感得以增强,从而深深触动体验者的内心,引发深刻的思考。正因如此,沉浸式红色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在意识形态层面展现出其鲜明的特色。

(三)沉浸式红色教育的教育影响力

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深入体验角色经历,真切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爱国思想的深邃。年轻人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能够真正受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滋养。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沉浸式红色教育的PEST 分析

(一)政治环境

高校作为青年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及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对于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之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红色文化虽具有独特的传播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但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不浓、了解不深,认同感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有效传播。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更应当成为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作用,是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能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思路,而且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二)经济环境

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各地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我们应加大统筹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具体而言,我们要优先支持困难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环节,同时也要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向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以及向资金管理绩效好的高校倾斜。此外,我们还需支持地方公费师范生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地方高校推进体教融合。对于民办本科高校,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持方式和力度,以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地应指导相关高校结合预算安排,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加快预算执行,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各地应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并接受财政部当地监管局的监督[2]。

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学校凭借充足的财政资源,能够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进而购买专业的器械和实验器材。这些举措均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充足的教育经费也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思政教育经费总投入

(三)制度环境

近年来,我国颁布与思政教育相关文件,为高校发展沉浸式思政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相关思政教育文件

(四)社会环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协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尤为关键,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育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多样化思想,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开阔的视野,但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学生盲目接受外来文化,其中不乏文化糟粕。这些可能潜移默化地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尽管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机制,这种态度往往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出于修够学分和通过考试的考虑。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更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和理论“不实用”的刻板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观念日渐侵蚀人们的心灵。这种精神的空虚和迷茫可能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不自信和社交恐惧成为常态。理想信念作为精神的支柱,其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精神状态的强弱。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技术环境

VR虚拟技术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了众多师生的认可。为了贯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精神,VR思政一体化方案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的枯燥和说教问题。高校通过建立VR思政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成功将思政学习课程数字化。借助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高校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取得了更加出色的教育培养效果。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满足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通过角色代入,学生能够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代入感。这种为学生提供更多交互操作的教学方式,充分展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智能化特点,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三、沉浸式红色教育与思政建设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红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度不够

在大学课堂上,思政教材虽然呈现了红色故事,但往往未能有效提炼出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题。红色教育应当格外注重真实体验,以此增强个人的历史代入感,不断激发青少年的主体认识,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和认同感的增强。然而,当前红色教育的宣传和弘扬方式并未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部分红色历史故事的讲述虽然围绕具体历史事件及其结论展开,但往往难以触动受众的情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们需要在红色教育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育效果。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不足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参观红色历史博物馆和组织放映红色经典影片等形式进行,但这种方式仅能让学生在短期内感知红色文化,难以使人深入体验其内在的教育影响力。形式化的观赏无法推动思政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单一的教育形式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面临着难以静心感受红色文化、深入解读其内涵的问题。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接触红色历史文化。这种局限性导致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融会贯通并自觉应用。

(三)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深度

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深度,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这不仅影响了红色教育的效果,而且制约了其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以更全面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四)高校课堂对红色教育进课堂认识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高校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尽管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推广,但众多高校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潜力。最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态度敷衍,难以深入挖掘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精神实质,从而无法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这些问题无形中制约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亟待我们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

四、沉浸式红色教育与高校思政建设融合的路径

(一)实现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统一

为了传承红色信仰,我们应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高校应充分利用主题文化区,让红色文化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要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我们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红色基因既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又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学生呈现一堂充满文化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大课。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走廊、宣传栏等显眼位置悬挂名言警句和相关人物的英雄事迹,使校园充满红色文化的气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构建红色文化浓厚的校园环境。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融合红色文化资源

我们在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红色文化的有效利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革命历史事迹时,应将其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突出展示结合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理论成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应创新文化主题形式,积极开展线下体验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深刻感受爱国主义教育,领略优秀历史文化底蕴,进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旨在提升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红色教育体验形式,实现思政大课与红色教育的有机统一

我们采用沉浸式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缅怀先烈,向那些在峥嵘岁月里奉献了生命的英勇前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沉浸式学习教育平台的建立,可以让我们运用情景再现和跨时空对话的方式,使学生重温峥嵘岁月,向革命先辈表达敬意。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年轻人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感悟。此外,我们也采用当前年轻人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科技互动沙盘。这些沙盘借助精致的模型、炫酷的光影技术和智能化的交互方式,为大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在科技互动沙盘的应用中,我们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红色历史故事中的军事策略呈现在学习者眼前,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领悟先辈的智慧。

(四)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在传授红色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接受教育的人群也渴望通过新的形式来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然而,如何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沉浸式教育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与传统的听课学习、自学书本等教育模式相比,沉浸式教育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沉浸式教育中,我们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例如采用VR体验馆的形式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依托先进的VR/AR技术,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应用,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通过VR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再现历史,让体验者仿佛置身于历史年代之中,而且能将现实中难以呈现的抽象概念或理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使红色科普教育变得立体而有趣。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体验者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路径,提高了红色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实效性。综上所述,沉浸式学习不仅提高了体验者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而且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真实再现了历史场景。这极大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元宇宙在年轻人市场中备受青睐,随之兴起的“3D建模数字藏品”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红色数字藏品作为开展红色教育的有力手段,尤其在年轻群体中,对于提升红色教育质效具有显著作用。将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融入数字藏品之中,不仅丰富了藏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借助大数据分析个人喜好,推出群众喜爱的红色文化产品,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之中。与此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合作的高校或单位提出他们的文化建设需求,以便我们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思政主体地位

1.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要办好思政课,我们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强化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思政课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立德树人、立志成才方面发挥作用。

2.提升教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并巧妙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个人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教书育人,通过思政大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既要重视学术钻研,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三者有机结合,以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抓好课堂教学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夯实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并解放学生的天性。教师应下放权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将有价值的问题分享给全班学生,以促进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4.突出教学内容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在课前备课阶段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精准把握课程的重难点,避免形式主义。优秀的教师会特别关注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适度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迹案例,并适当介绍领域前沿知识。同时,教师应巧妙地将红色革命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使课堂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师能够更有效地突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当代青年若怀有远大理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则国家必将前途光明,民族充满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作为重中之重,促使他们不断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利用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深入感受革命人物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思想。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的有效途径,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