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2024-04-22 12:04陈凤珠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豆芽幼儿园游戏

陈凤珠

幼儿期是个体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的关键时期。生态教育是近年来不断被提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其起源于古今中外各国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部分国家开始森林教育模式,成功将生态教育理念带到了幼儿园教育中。生态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在生活和探索中感知自然环境、了解自然规律,提升生态系统认识,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认知领域,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从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户外游戏和一日生活四个方面出发,将生态教育理念全面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生态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环境创设中的生态教育设计

(一)设计重点

1.以幼儿为本。

环境是幼儿感知生态教育的基础,只有做好环境创设,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生态教育的渗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点是以幼儿为本,生态教育的设计应以幼儿的需求、兴趣和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园方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确保环境创设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能够促使幼儿更自然地融入学习中,并且积极参与到生态教育活动中。

2.自然教育。

生态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园方需要创造具有自然特色的环境,如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确保这些元素能促使幼儿与自然密切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奥妙,以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二)实践流程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占地面积有限,无法占用太多土地来实现大规模生态环境的创设,园方更需要在有限的土地完成生态教育的环境构建。有效的区域分化是环境创设的重中之重,幼儿园通常分为户外活动区和室内活动区,园方和教师可以用绿植来对不同区域进行进一步划分。比如,在户外活动区的操场铺上草坪;在游乐设施区的墙面种上攀爬植物;在室内的休息区摆放薰衣草;在饮食区摆放多肉植物等,通过植物的摆设来天然分割各个区域,为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二、主题活动的生态教育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活动部分的生态教育设计理念在于让幼儿通过主题活动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增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爱。一方面,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心情;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自然,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作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实践流程

教师需要精心策划主题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与生态教育相关的主题,如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活动策划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保证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生态探索和实践活动,如泥土探究、植物种植、昆虫观察等。在泥土探究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捏泥巴、观察泥土中的小生物等方式感受泥土的质地和生命力,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天气、季节、植物生长等。通过自然观察,幼儿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神奇之处,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来感受自然的美好,如观察彩虹、听雨声、摸软土等,让幼儿深刻体验自然的奇妙和神奇,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笔者曾经设计的生态教育主题活动是“豆芽豆芽快长大”,活动目标在于通过种植豆芽,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饮食。活动时间大致为1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观察和照顾豆芽。笔者为这次活动准备了豆芽种子、种植盘、土壤、水壶、放大镜等材料,向幼儿简要介绍豆芽的生长过程,并用图文结合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豆芽生长的基本原理。之后,笔者与幼儿一起将豆芽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土壤表面上并轻轻拍实,然后用水轻轻浇透。在豆芽播种后的几天,笔者和幼儿每天一起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用照片记录生长的变化。幼儿则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豆芽的细胞结构和生长状态,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随后,笔者指导幼儿每天负责浇水、适当调节光照,保持豆芽生长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活动结束后,笔者与幼儿一起总结豆芽生长的过程,让幼儿分享种植豆芽的收获和体会。

三、户外游戏活动中的生态教育设计

(一)设计重点

1.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从层次性的角度来看,户外游戏环境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生态子系统,如植物系统、土壤系统、景观系统等。每一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立存在的特点和功能,如植物系统提供了氧气和美丽的景观、土壤系统则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营养基础、景观系统则丰富了幼儿的感官体验和游戏空间。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整个户外游戏环境的有机整体。

虽然各生态子系统存在差异性和独特性,但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一種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共同存在于游戏环境中。植物系统的生长需要土壤系统的支持,景观系统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植物和土壤的特点,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有机整体。因此,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既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又体现了整体性的特征。这种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全面感知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增强环保意识、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开放性体现在其对内外环境的自由流通与互动上,内部各生态子系统或各功能分区之间应该是开放的,让幼儿可以自由探索与互动。这意味着幼儿可以自由地在植物系统、土壤系统、景观系统等各生态子系统中游戏与探索,体验自然的奥秘与乐趣。同时,户外游戏环境与室内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等更高层次的环境系统之间也应是开放的,允许各环境系统之间的有益因素自由流通与互动,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机会。

此外,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各层次生态系统的多元差异性。每一层次的生态系统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在生物系统方面,还在非生物系统方面追求多样性。这意味着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应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植被和地形,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设施和材料,从而保障幼儿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满足其多样化的游戏需要与探索兴趣。

3.注重幼儿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应该是可接近、可互动、可体验的,使幼儿能够自然亲近,感知、操作和体验环境。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与环境进行直接互动,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环境的美好与神奇。这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激发对环境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同时,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应该随着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进展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因此,户外游戏环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能够随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变化,以满足幼儿的学习与探索需求。

(二)实践流程

1.提升户外环境的自然性。

在户外游戏环境的规划与创设中,幼儿园应更多地保留原生性的环境元素,包括原生的地形与地貌特征,如坡地、洼地等,以及原生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如花草、树木、沙石、土壤等。这些原生性的环境不仅是影响户外游戏环境创建质量的重要因素,还可以提升环境的丰富性和挑战性,激发幼儿更多样、更具挑战性的游戏与探索活动。同时,幼儿园还应提供更多低结构性的自然类游戏设备与材料,如树枝、树叶、石头、泥土等。与制式化的游戏设备相比,低结构性的自然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支持幼儿的自由探索和个性化游戏体验,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和创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强化户外游戏的体验性。

教师和园方可以对户外游戏环境进行不规则设计,提高环境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和乐趣。比如,在绿化带中设置不同形状的小丘、小坡、小湖等地形,或者种植各种颜色、形状的花草,以增强环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和园方还可以利用创意元素来丰富户外游戏环境的体验性。比如,在绿化区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艺术装置,如雕塑、立体画等,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观察、探索和互动。此外,教师和园方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设施,如观察井盖下的生物、探索地下水道、模拟农田种植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和技能。

四、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教育设计

(一)设计重点

1.生态意识培养。

日常生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开展各种日常活动,能够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起爱护地球、保护環境的意识。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各种微观的日常活动,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开展宏观的大型活动,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让他们成为积极的环保行动者。

2.健康饮食教育。

健康饮食教育是日常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重点。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午餐时间播放影像资料、图片等,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让他们了解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交流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喜好,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通过这样的健康饮食教育,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观念,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实践流程

1.日常生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深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组织绿色步行活动,引导幼儿选择步行而非乘车,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出行的重要性,了解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让幼儿学会将废纸、塑料、玻璃等垃圾分类投放,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资源的宝贵,明白节约资源对地球的重要。这些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从小懂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环保意识。

2.感知四季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体验四季的变化,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在春季,园方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走进花园,欣赏春天的万物复苏,欣赏花朵绽放的美丽,体验生命的生机和活力;在夏季,组织户外水上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清凉的水和炎炎夏日的阳光,认识夏季的特点和应对高温天气的方法;在秋季,组织幼儿走进森林,观察树叶的变化和果实的成熟,领略秋天的金黄和丰收的喜悦;在冬季,组织雪地游戏,让幼儿体验雪的柔软和纯净,感受冬日的寒冷和安静。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深刻感知四季变化。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饮食教育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午餐时间,通过影像资料、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健康饮食知识;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物之间的搭配原则,引导幼儿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交流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饮食行为,逐渐形成合理的饮食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了基于生态教育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设计理念与实践流程,强调了提升环境的自然性的重要性,指出了创造自然环境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和生态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幼儿园要创新生态教育设计方案,投放丰富的材料,提升幼儿户外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创造开放性的环境,促进不同空间和社会资源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交往能力,让幼儿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猜你喜欢
豆芽幼儿园游戏
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
我爱幼儿园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无根豆芽≠毒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