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游戏中“规划、执行、反思”过程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2024-04-22 12:04林烨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幼儿

林烨

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影响儿童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其“规划、执行、反思”过程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三个阶段如何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其中,规划阶段通过设定目标和时间管理,提升幼儿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执行阶段借助实践和团队协作,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社交技巧,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要有探索精神;反思阶段通过游戏成果的分享和游戏过程的评价,增强幼儿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本文还提出了有效促进幼儿园活动区游戏开展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

活动区活动也称区域活动、区角活动等,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如科学区、智力游戏区、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规划阶段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一)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游戏时间,引导幼儿理解和遵守时间规则,从而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把游戏时间设定得有规律可循,如每次游戏时间为30分钟,10分钟热身,15分钟正式游戏,最后5分钟整理收拾。教师要引导幼儿按照设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游戏活动,让他们了解并接受规定的时间制度,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定时器工具帮助幼儿管理时间。比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定时器设定每个小步骤的完成时间,如“5分钟内完成素描,接下来10分钟上色”。当定时器响起时,幼儿就知道需要进入下一个步骤。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还可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以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团队游戏可以让幼儿明白,如果他们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整个团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体验会让幼儿更加重视时间,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二)计划制定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自行制定游戏计划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如果游戏的目标是搭建一座城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城堡如何更容易搭成,帮助幼儿形成“先找到合适的积木,再决定城堡的形状,然后开始搭建”的游戏思路。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制定计划,也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游戏中的决策环节,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寻宝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一份寻宝地图,并设定一些需要决策的路口,如“向左走會找到金币,但可能遇到怪物,向右走会安全但是没有奖励”。在决策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比较不同选择的利弊,最后做出决策。这种活动可以让幼儿理解如何通过逻辑思考和权衡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三)目标设定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我设定游戏目标,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一次搭积木的游戏中,教师提出一些基本的目标,如“搭建一座塔”,然后鼓励幼儿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如“塔要有五层高”或“塔顶要有一面小旗子”。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象来设定目标,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品质。比如,在一次“科学实验”游戏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找出冰块融化的原因”。幼儿需要去观察、实验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指示去做。

最后,教师可以设定多元化的游戏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和选择,培养他们的多元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例如,在一次“创作故事”游戏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创作一个既有悲伤又有快乐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创作一个快乐的故事”。这样的目标能让幼儿了解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情感,也可以有多种结局,从而提高他们的多元思考能力。

二、执行阶段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一)动手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手工制作游戏,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自制纸飞机”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纸张和装饰材料,引导幼儿根据步骤自己折叠并装饰纸飞机。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搭建积木城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与到制定计划的环节,然后在执行阶段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地搭建起城堡。在此活动中,幼儿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

(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比如,在一次团队绘画活动中,教师设定目标为“绘制一幅我们的幼儿园”,并分配不同的任务给每个幼儿,如有的幼儿负责绘制建筑,有的幼儿负责绘制植物等。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一项大任务,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比如,在一次“家庭角色扮演”游戏中,每个幼儿选择扮演一种角色,如父亲、母亲、幼儿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和互动,运用各种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谈判等。

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一次“团队建塔”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合作建造一座塔。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一起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如何解决建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探索精神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鼓励幼儿面对困难时积极探索。例如,在“找出隐藏的宝藏”游戏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好一些关卡和谜题,引导幼儿通过自我思考和尝试,寻找到藏好的宝藏。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会促使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勇敢地去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各种模型和标本,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小小发明家”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手工材料和玩具,如塑料、石头、木头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手工制作。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思考、尝试制作出更多不同的模型,記录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慢慢养成观察、动手、思考的习惯。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探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小小科学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想法。幼儿可以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飞机,看哪种材料制作的飞机飞得最远。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新精神会得到激发和锻炼。

三、反思阶段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一)评价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建筑积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自己的积木作品,然后提出问题:“你觉得你的作品有什么亮点?你在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等,帮助幼儿进行自我反思,以提升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小组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分享他们喜欢对方作品的哪些地方,以及认为对方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以积极正面的方式提出建议,避免出现负面的评价。这样的互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学习如何接受和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反思法,培养幼儿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和改进的能力。例如,在堆积木活动中,如果有幼儿建造的楼房倒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和思考:“为什么楼房会倒塌?自己在建造过程中做了什么?下次可以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从而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日志反思法来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品质,引导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用简单的文字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下次活动的期待。比如,在完成“动物园探险”游戏后,幼儿可以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对这个动物有什么了解,下次还想探险什么。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也能发展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剧本修改法”来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以“小红帽”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反思角色扮演的过程,鼓励他们提出修改故事情节的建议,如小红帽是否可以更加机智地应对狼的欺骗,她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等。在此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对游戏过程进行深度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

四、有效促进幼儿园活动区游戏开展的策略

(一)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

适宜的活动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愿望。

首先,活动区的环境布置应具有舒适性。教师应创造舒适的活动场所和适宜的温度、光线等条件,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投入游戏。例如,融入自然元素和创造性的装饰,为幼儿提供美感体验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其次,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要保持游戏材料的更新和变化,定期调整玩具的布置,使幼儿感到新鲜和有趣。最后,教师应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和目标,解决问题和困难。教师还可以提供合适的提示和示范,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提供引导和支持的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游戏计划

通过制定计划,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计划应包括活动区游戏的内容、目标、时间安排等要素,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制定计划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资源整合。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包括场地设施、教具材料、专业知识等,使计划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形式和活动内容;注意活动的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确保幼儿能够逐步发展各方面能力。其次,制定计划需要充分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幼儿发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确定适合的游戏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引入一些主题活动,如季节变化、节日庆祝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后,制定计划后还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和调整。教师应定期对活动区游戏的计划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参与程度、兴趣度和成效,根据评估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幼儿园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符合幼儿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活动区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自主、自由、愉悦的活动环境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同时,活动区游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规划、执行和反思,鼓励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游戏过程,提高学习品质。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在活动区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Q22-092)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活动区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