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

2024-04-22 12:04陈喜英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图形素养数学

陈喜英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启蒙教育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的学习成绩,还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视角对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创新,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能力的双向提升。数学阅读,顾名思义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文字、数学符号的分析和提取,数学阅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教学的内容进行关注,借助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精准提取文字信息中隐藏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養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一、数学阅读的基本概述

(一)数学阅读的内涵及其特点

数学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利用数学思维解析问题、梳理问题的过程,也是数学内容的转化与分析过程。通过数学阅读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将图示语言、符号语言等信息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将抽象的数学定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理解。数学阅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阅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数学阅读就是围绕数学定理以及数学知识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这就使得数学阅读具备了同样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掌握其表层含义,又要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入手,对其深刻内涵进行解读,为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2.数学阅读具有较强的严谨性。

与语文阅读理解有所不同,数学阅读具有较强的严谨性特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条件时,如果出现阅读理解方面的偏差,很容易导致计算思路以及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符号语言等都是解题的关键,这些都需要学生基于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之后进行提取,需要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能够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以此保障数学分析和解题思维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3.数学阅读具有较强的转化性。

数学阅读既有常规语言文字的阅读,也包含了数学符号和图形等内容的阅读,这便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具有一定的转化意识和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信息进行有效转换,使之成为有助于解析数学问题的工具。这种有效阅读和转化的过程,能够保障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提取其中的数量关系、逻辑关系,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二)数学阅读的基本能力要求

从数学阅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它与语文阅读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差别。为此,在数学阅读的基本能力方面,教师要提出针对性的要求,确保学生数学阅读的质量,为更深入地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数学阅读的基本能力涵盖了如下几部分:

1.文字语言的阅读能力。

文字语言的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一些学生经常抱怨的题目信息太长、题目内容复杂等情况,都是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薄弱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放在首位,做好深度阅读和分析的基础准备。

2.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

数学符号阅读也是数学阅读的核心要素,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包含了许多数学符号,如常见的“+”“-”“=”“<”等,这些符号具有具体的数学含义,是导致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的重要原因。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数学符号的通俗含义及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才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及问题分析中准确把握关键要素,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办法。

3.数学图形的阅读能力。

数学图形与数学符号一样,都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图形的阅读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能够从数学图形中准确提取数量关系和条件信息,以图像识别为基础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二、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提升阅读认识,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数学概念的学习都是较为枯燥的,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表,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一实际情况是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内因。

学习兴趣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核心动力,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充满探究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为了保障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同时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实际学习特点入手,对数学教学过程做出细化设计,以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比如,数学家陈景润、高斯的故事,在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中渗透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从算筹到算盘再到计算器。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类数学小故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书本以及互联网等多个途径搜集、整理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并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分享给其他同学。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数学阅读的学习活动之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水到渠成。

(二)指导阅读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不难看出,缺乏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数学解题和阅读能力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和条件信息时出现理解偏差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作,也要将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培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助力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获得更为全面的数学信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从基本的数学概念入手展开数学阅读,如课本中“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这句话。在学生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从字面含义入手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尝试借助数学符号或者数学语言等形式对其进行分解解读,用自主阅读的实践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对数学文字的解读能力和提练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经验或者生活经验,寻找与测量相关的案例或者工具进行辅助阅读,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数感、量感素养的提升。

此外,数学应用题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表现形式,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阅读困难和问题的题型。基于此,在日常教学和例题讲解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降低学生应用题阅读难度的同时,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便于学生从冗杂的文字条件中提取可用的数学条件和数量关系。在应用题阅读活动中,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解题中养成随手批注的阅读习惯,对题干中所给的关键条件用划线的方式进行圈注,将已知的重要条件进行醒目处理,避免在后续解题分析时出现遗漏条件的情况。对于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的条件或者数量关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会借助图形、图示等多种形式进行罗列处理,以便学生从已知文字信息或者条件信息中提练出隐藏的条件信息或数量关系,简化冗长的数学题目,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教师可借助这种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确保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数学问题时都能从容地应对,高效地完成数学阅读的任務,以获得数学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双向提升。

(三)丰富阅读活动,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数学阅读能力伴随学生日常学习的各个阶段,所以能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心态,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数学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实践中逐步掌握相关阅读方法与技巧,获得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抽象的几何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完成课后练习题时经常出现各种学习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图形概念,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物品融入课堂教学,如国旗上的五角星、生活中的蝴蝶等,以学生熟悉的物品为载体辅助阅读和理解。其次,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提供的剪纸活动,将剪好的剪纸作品进行展开观察,通过对折、展开、观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准确理解轴对称图形“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完全相同的特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描述:“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式学习方式,在生活化素材的辅助下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表层认知的了解;在参与剪纸与观察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掌握;在以表象认知为基础,逐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以及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全面阅读评价,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关系和评价方式。“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一体化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以此推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课堂中,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数学语言以及数学符号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一实际学情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差异性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化的实际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细化且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纠正学生在阅读与理解过程中的偏差,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助力赋能。

例如,在学习路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同向问题”时,学生很容易由于阅读理解和逻辑分析混乱出现解题问题,影响此类问题的解题质量。在日常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对读题时以图画方式将题目内容画出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肯定其图文转化的阅读方法;对于因读题不清而出现解题错误的学生,则引导其进行自评或者互评,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了解错误的原因。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以数形结合的方式重新审题,对应用题中所给出的条件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以此提高学生对读题、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在解决这类数学问题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教学设计真正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后的评价进行一体化整合,最大化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和成果,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思维缺陷和认知偏差,要以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指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发现阅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进行解决,以此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自然随之提升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内涵,并基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教学流程做出细化设计,以此驱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做好各类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从原本单一注重学生成绩的教育观念逐步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进行转变,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以及提取关键词信息的一体化过程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数学阅读课程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Z2023GH06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图形素养数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图形
找图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