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导向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2024-04-22 12:04官海珍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幼师协同育人

官海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重要使命。多主体参与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的实然状态,也是公共服务的应然状态,但多主体参与容易陷入服务供给碎片化、“形式协同”的困境,偏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同育人”的目标定位。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困惑和误区,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强调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携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幼儿园应完善与家庭教学协同育人的机制,探析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一、协同育人对于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指示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应落实协同育人机制。如今,“协同育人”被写入《家庭教育促进法》,其一是强调在体系搭建和服务供给中的多主体参与,推动家庭教育由私领域向公领域转变;二是通过多主体要素整合、服务衔接,最终实现服务均等化、公益性、可及性的目标。

首先,协同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通过沟通,幼儿园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并提供更符合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家长能够通过沟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其次,协同育人强调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一致性。幼儿园应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应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最后,协同育人还强调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园互动;家长借助幼儿园的资源,获取更好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支持。

二、目前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幼儿智力培养过度,忽视非智力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方面。过度强调幼儿的智力培养是许多家庭容易陷入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过度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如过早进行学科知识灌输,使用大量的教育玩具和App进行认知训练。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幼儿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导致其他方面的教育缺失。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忽视了非智力教育。非智力教育包括情感、社会性、道德、性格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比如,过度保护和溺爱会剥夺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阻碍其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此外,有些家长过于重视短期成效,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长期影响和综合效果,进一步削弱幼儿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全面发展重视不足,过度强调单项培养

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导致孩子在某些领域很出色,而在其他领域则可能存在明显的短板。过度强调单项培养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社交技能往往被忽视,他们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无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很多家长将重心放在艺术培养方面,如钢琴、绘画、舞蹈等。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名各种艺术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够在艺术领域取得发展,弥补在文化学习方面的不足。然而,这种过度强调艺术技能培养的现象容易忽视孩子其他领域的发展,如科学、数学、社交技能等。同时,过度强调单项培养还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或艺术技能培养,孩子的其他潜力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不利于多元化发展,影响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过度溺爱保护幼儿,忽视幼儿的自主性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溺爱保护幼儿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来说,溺爱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和包办一切,过度限制孩子的行动,不允许孩子进行独立探索和尝试。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会立即干预并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家长的依赖性增强。溺爱还表现在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过度担忧,担心孩子受伤或遇到危险,因此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度。过度保护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而且大概率造成孩子缺乏勇气和自信心去尝试新事物。当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时,孩子可能没有机会与同龄伙伴自由交往,不利于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总是无条件满足,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孩子总是得到满足,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当面对困难或不如意的情况时,孩子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抑郁等情况。

溺爱保护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和自我学习的机会。孩子无法在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长期下去,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对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缺乏科学教学方法,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没有充分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针对性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賦,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并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然而,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照搬成功家庭的教育方式,在发现对孩子教育作用不大后,便加大管理力度。另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沟通过程中并未掌握与孩子交流的技巧,无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一些家长并未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协同育人导向下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借助讲座,转变家长理念

幼儿园定期举办以家庭教育、幼儿发展等为主题的讲座,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幼师为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强调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讲座的主题包括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等。幼儿园可以在讲座中设置互动环节,让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困惑,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从中获得启示和解决方法;分析一些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家长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讲座结束后设立答疑环节,为家长提供与专家或幼师直接交流的机会,解决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向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宣传资料或手册,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查阅和学习。这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借助平台,推动家校互助

协同育人导向下,借助平台推动幼儿园家庭教育是实现家校互助的有效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幼儿园与家庭的有效互动、合作,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无法满足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因此,借助平台推动家校互助成为了必要的选择。首先,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所的情况。其次,平台能够借助网络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如教育视频、教育文章等,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学习和分享,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如亲子活动、家长会等,方便家长参与,增强家校互动。

为促进平台的有效搭建,幼儿园需要依托园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构筑家庭教育平台,导入家庭教育舆情内容,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家长对家庭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并适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应用的扩展,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能获得更好的实践。

(三)借助家访,推行实践指导

家访是幼师与家长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幼儿园和家庭联系的纽带,是促进幼儿园、家庭协同教育的有效手段。家访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幼儿园、幼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为后续的实践指导提供依据。通过家访,幼师能够有效了解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构成、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幼师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在家访过程中,幼师可能发现一些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如溺爱、教育方式不当等,为后续的实践指导提供切入点。而且,家访还有助于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家访,幼师可以与家长建立互信关系,共同商讨幼儿的教育方案。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幼师根据家访了解到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状况,以此为立足点,依据自身的教育经验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育儿建议,如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幼儿心理需求等。针对家长片面的理念,在家访过程中,幼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幼师通过家访收集家庭教育的信息,积累了教育经验,对推进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借助榜样,推行示范工作

榜样是推进示范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协同育人导向下,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务是提供示范工作。通过榜样的力量,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通过积极、健康的榜样,家长可以了解到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学习榜样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

幼儿园应从家长和幼儿的实际出发,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榜样,如优秀家长、幼儿等。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渠道,宣传榜样的事迹和经验,让家长了解并学习;定期组织家长和幼儿与榜样进行交流分享,让家长和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榜样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家长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五)借助评价,提升教育指导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指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不仅能够为家长提供明确的教育方向,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全面、客观且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关注家长的教育行为,如亲子互动的质量、家庭环境的营造、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还关注幼儿的成长表现,如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制定这些细致、全面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家长提供针对性指导。

其次,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家长和幼儿的真实反馈;观察记录可以捕捉亲子互动的瞬间;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困惑。这些方法和工具共同构成了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提供了丰富、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再次,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这不仅可以发现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为制定改进策略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针对家长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的不足,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家庭内外的教育资源。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进行动态调整。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幼儿园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对于缺乏亲子互动经验的家长,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活动,提供亲子互动的技巧和建议;对于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困难的家长,幼儿园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资源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家庭内外的教育资源。这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旨在帮助家长克服困难、提高教育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结语

本研究立足于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基于协同育人导向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探究促进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方式,以发挥幼儿园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效率,致力于为幼儿园、幼师和家长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建议。

猜你喜欢
幼师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男幼师荒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