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落地

2024-04-25 09:31谢毅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

谢毅

摘 要:高中化学属于义务教学阶段化学课程和科学课程相互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在传承科学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当中体现出了重要的载体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此之间通过单元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整合、系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注重发展学生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在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分析单元教学设计中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以期为实际教学工作形成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为高中化学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支持。

關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知识结构体系;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综合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实际状况,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时,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强调学科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建立重要基础条件。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励学生在勇于探索、敢于发现当中,提高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使学生不断完善化学学科知识网络框架体系,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化学学科,在转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实际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多元化特征,促进课堂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便于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化学学科中不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一、核心素养下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分析

(一)整体关联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对课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从整体角度上明确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整合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使之形成整体性教学实施计划,将其贯彻落实到各个课时教学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单元教学可以将存在内在关联的学科知识点进行充分整合,使零散化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在结构化整合当中,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1]。因此在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通常需要多个课时完成教学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基于单元整体思维引导方向,合理分解相应的教学任务,使课时和课时之间不再呈现独立关系,而形成紧密联系的关系,从中可以突出教学安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实际认知状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开展单元教学设计,使单元知识结构和学生学情进行结合并开展关联分析,在实际规划中需要兼顾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便于进一步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单元教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刻。

(二)循序渐进性

从现阶段化学教材单元内容上来看,实际内容的逻辑关系通常和学生认知规律存在紧密的联系,同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随着课时的增加呈现阶梯上升的趋势。所以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状况,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在单元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相应的单元教学内容,锻炼学生化学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在实际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单元教学视角,结合各个学习情境合理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计划呈现出循序渐进性特征,便于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更具系统化的化学知识,能够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做好对学生的总结评价工作,能够从整体规划角度根据阶梯性教学任务的实际安排,为学生逐一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层次递进评价过程中把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实际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有效提升[2]。

(三)动态灵活性

单元教学设计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也并非一劳永逸的教学设计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特征,属于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时实施过程往往很难及时调整教学结构,但是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因为具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结合之前教学所存在问题、产生的想法不断完善现阶段的教学计划,在实际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教学效果的设计状况和结果进行反思与改进,在实践过程中补充、优化、完善现有的教学设计,便于将其应用于下一轮教学环节中,对其他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单元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动态灵活性特征,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补充而变得更加全面,使单元教学收获更为良好的教学成效。

(四)以生为本性

单元教学设计应当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生主体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从中体现出以生为本性特征。在单元教学设计中通过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框架体系的建立过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完善,使其中的学科基本知识点和教学思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对促进教学内容结构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在兼顾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属于一个长期活动过程,而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促进实际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完善化,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关注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使核心素养目标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促进整体单元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多样整合性

单元教学设计的多样整合性原则通常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使实际知识概念、思维模型、情境素材、实验技能、图表分析等多个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整合,能够在多种呈现方式中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得以展现出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科知识点应用不同的教学体现方式,促进学科知识点的可接受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学情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从中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有效支持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体现在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原则上[3]。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评价方面不仅关注评价维度的多样性,同时对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教学评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便于通过及时评价知识点内容,帮助学生合理调整知识架构,使高效性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汲取新知识,在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应用过程中,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高效发展。

二、单元教学设计中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步骤方法

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单元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对新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合理划分相应的单元教学步骤与计划,为后期单元教学开展形成有效支持条件。

(一)合理划分教学单元

在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中,合理划分教学单元属于其中的基础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其中需要站在宏观角度上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中合理选取适宜的教学主题,在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中规划出可以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结构。

1.做好课标教材分析

教師在其中需要做好对新课标的分析研究工作,能够准确把握单元内容在实际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便于促进单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实际单元教学中,应当以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设计,能够结合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教学整体性得到有效提升,而课程标准属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明确导向,新课标在相应主题下均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结合内容要求可以帮助教师对单元教学核心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梳理,明确相应的教学广度,学业要求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从中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行有效评价,使教师在掌握教学深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这两方面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单元教学重点,避免在划分教学单元的过程中产生重心失衡或偏移的现象[4]。

2.构建教学单元内容

在明确单元教学核心知识点和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后,教师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动态灵活性原则对教学单元进行重新构建,在重建教学单元内容时应当注重如下几方面要求:

首先,要能够将具有关联性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建整合,基于教材编排逻辑和结构特征,在单元整合中优化调整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相关内容,在重建组合单元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体现出内容的关联性,还要强调学科素养的关联性特征,基于概念要求、主题特征和项目标准进行重新整合,对学期教学单元开展整体规划工作,再从教学单元中细化相应的课时内容,使单元教学体现出应有的可操作性。

其次,在教学单元主题或任务当中,要能够强调真实情境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看来,灌输式教学并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在自我质疑、讨论交流、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生本性课堂教学。

最后,应当结合学生认知需求状况,明确相应的单元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在满足以生为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尤其可以从学生所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已有的知识经验当中形成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单元顺序和内容结构,便于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将核心知识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使核心知识内容得以完整覆盖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从中得以凸显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二)五维分析教学要素

1.课标分析

在分析课标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进行对比。在实际课程标准中对于每个教学主题和单元主题均罗列了相应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也属于最为准确可靠的目标,从中明确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以及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在实际单元教学前阶段,应当分拣出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了解单元教学围绕“教什么”和“教的程度如何”等两个关键问题。

2.教材分析

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从中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使教学行为变得更具规范性,从而能够在实际单元教学中促进教材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可以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了解各个单元所涉及知识点和化学技能之间的联系与结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建议等角度分析教材编写意图,从而为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形成良好基础条件[5]。

3.学情分析

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建立单元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体现出以生为本性原则。一般在学情分析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了解学生认知特点,便于在选择适宜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点内容。

其次,需要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对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便于更好地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最后,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状况,比如可以从问卷调查、个例访谈等方式应用中掌握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状况,便于为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支持,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为前提,合理规划单元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

4.重难点分析

通过先后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的过程,使教师可以从宏观角度上对单元教学重难点内容有着一定的把控和掌握。注意在分析单元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结合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在确定单元教学重点内容时,要及时排除课标所未要求的相关教学内容,否则将增加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的负担和学业压力。

5.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前四项分析结果,可以在确定真实教学情境与教学主题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初步的掌握。而对于不同教学单元,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具备相应的适用性特点。一般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比如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在强调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基础上,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化学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在合理划分教学单元与教学课时之后,还要明确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单元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从中体现出教师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保障单元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通常情况下,教学单元需要划分为多个课时或子任务,因此,不仅要规划好整体单元教学目标,还要在每个课时中规范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以避免脱离主体方向。而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在课标内容要求基础上确定核心骨干知识点,避免对单元教学构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给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带来相应的影响。其次还要结合已经确定的核心知识,对其中的知识属性和特征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在其中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侧重点。最后要能够从目标层次角度合理规划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从而使之保持相应的联系,体现出应有的整体关联性原则。

(四)整合单元教学资源

对单元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属于单元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之一,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单元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可以从单元教学目标中确定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素材以及网络资源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单元整体教学计划,结合相应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分配时间,能够优化整合教材内容,在提取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有机知识体系;此外还要注重合理开发实验性教学资源,能够从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实验视频等三方面帮助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需求,促进实际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五)设计单元教学过程

为了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体现出核心素养要求,在设计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1.核心知识线

属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明线,实际教学活动基于核心知识线开展,通过对教材内容和课标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在其中确定相应的核心知识线,在此之间还要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表合理规划核心知识的边界范围,避免核心知识线出现超纲的情况,从而促进单元整体教学过程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与特点。

2.情境问题线

情境问题在创设教学氛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设置真实可靠的学科知识问题,以情境问题引出学科概念和教学任务,将学科核心思维、化学史以及诸多社会性科学议题作为教学背景。通过设立情境问题线既可以从中突出教学情境、教学任务的特征,还可以体现出教学问题链的循序渐进性原则,使实际情境任务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建立良好基础条件。

3.活动解决线

属于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线,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在相关学科问题的综合考虑与解决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促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其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将学生作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在单元教学主题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便于围绕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科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有效提升。

4.应用评价线

比如可以借助随堂检测、问题解答、任务设计等环节,使持续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为学生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处于不断进阶的状态,这种由浅入深的进阶学习方式和过程,使实际教学活动可以体现出相应的循序渐进原则,而应用评价线可以帮助教师得以及时对单元教学进度与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与完善。

(六)完善单元教学评价

高质量化单元教学评价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得以及时掌握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发展状况,而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有效诊断与反馈,教师可以基于实际评价结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所以在单元教学评价中,因为需要基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际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所以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使单元教学评价体现出应有的多样性特征。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纸笔测验、实验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状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操作活动中的实际参与度、实验设计过程、实验操作技能等表現状况进行多元化评价,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状况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现阶段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开展单元教学工作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所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学方向,教师在其中应当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在合理划分教学单元中,整合现有单元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单元教学中提高学科学习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子璇.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10):184-186.

[2]黄欣媚.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D].广州:广州大学,2022.

[3]郑永信.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地[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9(4):3.

[4]于立君,武晋雄,胡云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J].教育进展,2023,13(9):5.

[5]金龙辉.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南北桥,2021(4):16.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
中小学体育学科组合技能单元教学设计构建研究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
化学平衡教学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开发历程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