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从唐代文物看中西文化交流

2024-04-25 09:26崔超华梁曌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崔超华 梁曌

摘要: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自唐以来,出土文物精品不断,在唐代宏大而丰富的文化体系之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文章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视角,以唐代文物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阐释古代丝绸之路上体现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文物魅力为目的,以案例分析法分别对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琉璃器类文物进行概况梳理,旨在从“一带一路”视角发掘唐代文物之美。

关键词:“一带一路”;唐代文物;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

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有效促进了唐代经济繁荣发展,还间接推动了文化、科技和艺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习俗的相互认知愈发提升,其中不乏中西文化交流之下而诞生的金银器皿、陶瓷及纺织等传世宝物。这些文物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是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衍生品和创造者。

一、研究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形成于秦汉时期,并于三国至隋朝时期得到发展。自7世纪后,伊斯兰文明在中原开始深入传播,纵观古代丝绸之路,驼队徐行,商船往来,茶叶、丝绸、瓷器等生活物资从中国运往中亚、西亚、欧洲,西域的农作物、金银器、香料等物也传入中土[1],

活跃的商业贸易与频繁的文化往来使得外来文化不断流入中原,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亦可看作文化、宗教、技术和商品交流的大通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不仅疆域辽阔,物资富饶,还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唐代开放的政治环境和“丝绸之路”的畅通,造就了唐代中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而今流光溢彩的唐代文物不仅见证了大唐作为“一带一路”交会点的辉煌历史,更描绘了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画卷。正所谓“文物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2],唐代每件珍稀宝贵的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唐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当下探寻唐代文物所折射的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唐代文物类别和特点

(一)金银器类:造型繁多,形态多样

正如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样,唐代金银器的种类繁多且形态多样,常见器具包括茶具、酒具、医疗用具、化妆用具、佛事用具及其他生活日用品等。来自伊朗世界的金银盘在此前已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到了唐代金银器皿更趋流行,因为唐人贵族相信用它们盛放饮品有助于延年益寿,而造型丰富的金银器种类超过其他所有质料器物,亦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唐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在出土的众多金银器中,当属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錾花金执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壶、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最具代表性。

以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图1)为例,造型为八瓣形杯身,口沿和底沿为联珠纹,杯身上男子狩猎图与仕女行乐图交替出现。作为皇室贵族使用的酒器,其不仅映射出贵族们生活的奢华,亦反映了当时唐朝国力的昌盛和经济的繁荣,亦是唐代金银器的上乘之作。杯外狩猎图为典型的萨珊艺术,而仕女图则为典型的中国风格,杯体图案展现了浓厚的异域风格且华丽溢彩。早在2018年,考古学家曾在撒马尔罕地区的一处古壁画中发现描绘了正在狩猎的中国皇帝和侍女陪伴的中国公主图案,与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上的图案如出一辙,足以证明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二)陶瓷器类:千瓷百态,多彩釉色

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串联着庞大信息网络的重要道路,是中西方文化、技能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伴随着唐代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红海等地区的船只队伍在不断壮大,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早在宋元之前,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已由原来的丝绸变为了瓷器,故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又被称为陶瓷之路。著名的唐代沉船“黑石号”,自打捞出水后其瓷器文物数量多达6万件,可谓“千瓷百态”。透过这些瓷器文物亦可窥见唐代中西商贸文化交流往来之频繁,其中不乏如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鸟纹瓷壶、白釉绿彩瓷壶、青釉褐绿彩摩羯纹瓷壶、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胡人贴花陶范这样的上乘陶瓷精品[3]。

以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椰枣纹瓷壶(图2)为例,出自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壶体表面呈大口状且圆唇外卷,壶短且直颈,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釉面表层虽光亮如新,但通体罩透明青釉却不及底,瓷壶胎色米黄,下身没上化妆土处呈青绿。值得注意的是,该瓷壶的流以及双系下分别饰有一串带果实的椰枣纹,而椰枣树则是阿拉伯地区特有的常见高大乔木,亦是阿拉伯民族的象征。该瓷壶作为专供外销的产品,亦见证了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口对外贸易往来熠熠生辉的场面,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三)玉石器类:质地精良,造型轻巧

古代玉器艺术发展至唐时期,开始逐渐向世俗化迈进,唐朝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各类玉石器物在当时十分流行,例如彩色玛瑙、水晶、玉环、蹀躞带等,在目前已出土的唐代玉器之中,如白玉松鹤龟鹿纹佩饰、忍冬纹玉杯、镶鎏金嵌宝珠玉臂环、玉耍舞胡人等上乘精品玉石器文物,大多均用骨咄玉或于阗玉制作而成,其质地多精美細腻,玉中雕刻图案又多以胡人、狮子等为纹饰题材,域外艺术风格明显,与前朝玉雕相比亦有新意,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