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内容、特点及价值分析

2024-04-25 15:31王海燕赵力华宋鑫娜
北京档案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平馆藏档案馆

王海燕 赵力华 宋鑫娜

红色档案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研究党的历史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和基础,对于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北京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北京市档案馆藏有大量的红色档案,厘清馆藏红色档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筛选判定和价值分析,是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档案的基础和前提。

一、馆藏红色档案概念

对于红色档案的概念,目前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广义的概念认为红色档案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狭义的概念认为红色档案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实际情况,我们将馆藏红色档案界定为记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发展、壮大历程,反映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档案。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批示精神,应将其与红色档案并列,归类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档案。

二、馆藏红色档案内容

经筛查,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主要分布在革命历史档案和民国时期旧政权档案全宗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全宗以及征集档案和馆藏资料中也有一部分,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一)革命历史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是指由党和党领导下的政权、军队、青年团及革命群众、革命团体,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所形成的档案。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地下党领导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由于革命斗争环境残酷,这部分档案遗存不多,且不系统、不完整,分布于5个全宗中,共计4480卷,分述如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历史档案汇集全宗:这一全宗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北方区委等机关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档案,共计268卷,形成时间为1919—1927年。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组织建设、党团活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论著与期刊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历史档案汇集全宗:这一全宗是中共顺直省委、河北省委、北平市委等机关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档案,共计712卷,形成时间为1927—1951年。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组织建设、党团工作、工农运动、武装暴动、反帝反蒋斗争、中共党内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部分革命烈士牺牲经过和简历情况的调查材料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历史档案汇集全宗:这一全宗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局等机关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档案文件以及一些领导人的著作、报告等,共计444卷,形成时间为1937—1946年。档案内容主要涉及党的工作、根据地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历史档案汇集全宗:这一全宗是中共中央、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边区及所属区党委,察哈尔省委、冀察热辽分局、北平市委等机关的档案,共计1990卷,形成时间为1945—1966年,多是书籍、刊物、杂志。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综合类、边区建设、军事、北平城市工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关于1948年“饿工”斗争的回忆录和整理印发的文献资料等。

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档案全宗:这一全宗是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北平市委形成的档案,共计1066卷,形成时间为1926—1967年。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综合类、学生运动、地下党工作等。

上述5个全宗的革命历史档案,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共产党人自身形成的、直接反映革命活动的档案,是馆藏红色档案的主体。

(二)旧政权档案全宗中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档案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民国以来北京(平)地区历届旧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公私立学校等单位形成的档案共224个全宗,其中北平市警察局及其内城、外城和郊区各分局,北平市政府、北平市教育局、河北高等法院、北平地方法院、北平地方法院检察处、国立北京大学等全宗,有涉及旧政权机关对北京(平)地区的革命先驱、共产主义党团组织、共产党人革命活动进行残酷镇压、查办涉及共产党案件的档案。在革命历史档案数量稀少的情况下,这些档案从侧面印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理应纳入红色档案的范围。

(三)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全宗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活动情况的档案

围绕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入城与改编国民党军队、接管北平与建立人民政权、整顿社会秩序与恢复发展生产等形成了大量档案,这些档案均被保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全宗中,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中央华北局等全宗。这部分档案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不可分割,仍被归入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全宗中。这类档案还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但内容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活动情况的一些研究、纪念、回忆录,以及对革命遗迹遗址的保护等。

除此之外,北京市档案馆的征集档案中有反映李大钊被捕和公祭、地下党领导下的北平学生运动、北平和平解放等内容的红色档案。例如,2021年从国家博物馆征购的李大钊《狱中自述》复制件,该份史料是对馆藏李大钊被捕及牺牲相关档案的有益补充。

在对馆藏红色档案进行全面排查和价值鉴定的基础上,2023年6月,北京市档案馆建立了馆藏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数据库现收录28633条红色档案目录,其中90%的目录实现与档案原文挂接,在本馆数字档案馆系统中可实现红色档案内部在线利用。

三、馆藏红色档案特点

(一)从内容上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要且影响深远

馆藏红色档案中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影响重大而深远,记载了在北京(平)发生的历次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运动,如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以及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邓中夏、王荷波等革命先驱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情况的档案。

(二)从形成者看,旧政权机关形成的档案需进行研究考证

北平市政府、北平市警察局等旧政权机关在防范、监视和查办共产党人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这些档案一定程度上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历史真相。由于档案形成者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这部分档案往往需要进行研究、阐释、考证和转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

(三)从数量上看,抗日战争时期最少、解放战争时期最多

这一特点既与形成时间越久远、档案留存下来越少的规律相吻合,又与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成为沦陷区密切相关。在沦陷区内,日本侵略者极力肃清各种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无法在城内频繁开展抗日活动。自1938年起,八路军在北平周边先后创立了平西、冀东和平北抗日根据地,从馆藏日伪警察局对八路军抗日活动进行镇压的档案中可见,1940年8月以后,八路军在北平特别是四郊的抗日活动渐多。这些档案间接反映出沦陷时期八路军在北平城内外的抗日武装斗争,虽然档案数量不多,却生动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北平第二条战线上的斗争不断高涨,并与人民解放军的武装斗争紧密配合,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最终北平实现了和平解放、建立起人民政权,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好保存并获得了新生。这一时期的红色档案内容丰富,特别是北平和平解放档案系统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及和平接管的历史。

(四)从载体形态和类别上看,以纸质载体为主、有少量实物

馆藏红色档案中绝大部分为纸质载体,也有少量实物。纸质载体的红色档案有请示(呈)、报告、信函、训令、通知、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还有出版物、宣言、传单、标语、画报、电稿、照片、工作笔记、地图、开展地下工作的经费单据和账本等。实物档案有长辛店京汉工人俱乐部铜章、铁质的工人居住证、解放军入城通行证、国民身份证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30余卷国民身份证,身份证上标明的是地下黨员的公开身份。

四、馆藏红色档案价值分析

(一)从原始记录性角度分析

通过对馆藏红色档案的全面梳理,发现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各级党组织、共产党人自身形成的,直接反映革命活动的档案不但数量少、内容零散,而且复制件多、原件很少。5个革命历史档案全宗中,除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档案全宗外,其他4个全宗的绝大部分档案均为复制件,档案原件稀缺。

(二)从反映内容的珍贵角度分析

权威的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真凭实证。在馆藏红色档案中,有的因其内容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而珍贵,如京师警察厅认领尸身档案,记载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刘和珍、杨德群等爱国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不幸遇难的史实;有的因其能填补历史研究中的空白而珍贵,如中一区警察署监视月记表是记载党史上著名的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具体日期最权威的证据。

(三)从系统性、完整性上分析

红色档案可以充分体现中共党史发展的主旨全貌,有助于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性,其系统性、完整性越高,就越能全面反映历史原貌。馆藏红色档案中,五四运动、北平和平解放、李大钊被捕牺牲的档案都非常系统、完整。

(四)从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中的作用分析

红色是首都北京最鲜亮的底色,传承发展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挖掘研究、展示利用馆藏红色档案是北京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北京市档案馆为香山革命纪念馆提供北平解放及和平接管相关档案共计44件,极大充实了新建成纪念馆的展出资源。2021年,北京市档案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提供五四运动火烧曹宅痛打章宗祥的调查、许德珩等爱国学生被捕斗争、张国焘等售卖国货被捕案、陈独秀被捕及获释、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展革命活动、李大钊被捕就义、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纪念五一被捕案等档案共计136件。在这些馆藏红色档案的支撑配合下,相关红色文化遗迹遗址、主题展览成为开展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了档案力量。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馆藏红色档案价值的分析,北京市档案馆对馆藏红色档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甄别,筛选出珍贵红色档案共计66组、301件,并编辑出版《北京市档案馆红色档案图录》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地区的发展历史,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2022年科研项目“北京市档案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挖掘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2-R-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北平馆藏档案馆
馆藏
北平的秋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想北平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