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实践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4-04-26 14:01张娥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内化育人

张娥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将“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应“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探索与素养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的转变。这为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转化,以及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一,教师理解先行,做好学科实践顶层设计。教师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先导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观念、状态、方式的关键他人。要想培养能够进行学科实践的学生,教师必须先行理解学科实践及其基本过程。学科实践“注重学科性,强调实践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科实践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做好方法指导,引领知识发展与学科实践交互融通。教师应做好顶层设计,将整学期、整单元的学科内容作为整体进行解读。例如:进行大单元教学、专题学科实践等,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建构学习链条;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之通过学科实践获取、理解、运用知识,发展主体性。

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做中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学科实践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它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复杂学科问题解决和高阶思维参与为基本特征,有力地回应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困境。一是借助实践活动,内化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内化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深刻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实现知识内化。二是创设真实情境,驱动问题解决。学科实践以问题解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学科知识与学习情境的深度联结。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了主体性和创新意识。三是提供问题支架,发展高阶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实践活动,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思维逐渐由低阶发展到高阶。四是强调“实践-反思”,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学科实践既包括亲历实踐,也包括实践后的反思。反思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审视、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逐步成长为具有反思意识的学习实践者。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活动类型以及实践后的反思等,开展表现性、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构建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学科实践“教—学—评”一体化。

其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拓宽学科实践渠道。学科实践活动不只在学校发生,家庭和社会也要提供有效的支持。《课程方案》要求:“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合作机制,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科实践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高质量地促进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升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内化育人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品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