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视角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4-04-26 14:01竺君斐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学史

竺君斐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强调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HPM是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HPM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既能发挥数学史“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源,提升思维能力,实现文化传承。教师要根据不同史料内容,设计体验式、实验式、探究式、游戏式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数学教学“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HPM;数学史;数学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内容设计要反映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展现数学发展史中伟大数学家,特别是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他们的数学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现有的教材中,数学史内容包括数学知识的由来(含数学符号演变史)、数学工具迭代史,数学家故事及主要成就、传统游戏等。实际上,这些内容多数并未安排在教材正文中,而是安排在教材各章节练习后面“你知道吗”小栏目中,其展现形式往往仅有几行文字和几幅图片。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共有40处数学史内容,共约17.5面;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共有31处数学史内容,共约14.5面。这些内容短小精悍,教师只有深挖其内涵,才能把底蕴深厚的数学史融入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中。

设计HPM视角下的数学实践活动,绝不是直接“点缀”和“附加”史料,而是通过“重构”,把数学史料融入数学实践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學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领他们操作、实验、探究、游戏,从而快乐地接受有历史温度、饱含古人智慧的数学知识,实现深入理解知识本源、提升思维能力、传承数学文化的目的。

一、设计体验式数学实践活动,追溯知识演变史

数学知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哪怕一个小小的数学符号都经历了很多变化。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体验式数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追溯知识演变史。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起始课时,其核心知识点“大数”的本质是十进位值制。位值制,即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能表示不同数值。位值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写数实践”环节,并引导学生对“中国算筹的位值制”与“古埃及的累加制”进行对比,帮助他们深刻体验中国位值制的简约与美妙,体会位值制的意义与优势。

【第一环节】用算筹创编235,用算筹表示5555。

教师介绍中国算筹有横向与纵向两种表示方法后,让学生尝试用算筹创编235(见图1)。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造,教师呈现学生不同作品,师生评价交流,明确中国古人的记数规则,即“个位纵向十位横向”。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规则用算筹写数5555。

【第二环节】用古埃及数表示5555。

教师出示图2,介绍古埃及1~9,10,100,1000,10000以及古埃及记数235,引导学生发现古埃及记数规则,尝试用古埃及数表示5555。学生用古埃及累加制记数5555时,纷纷感叹“古埃及数5555好长,有16个符号”“手都写酸了”。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

同样是两千多年前的记数方法,对比古埃及5555与古代中国5555,你想说些什么?

生:古埃及的个、十、百、千有专门的符号,古代中国的算筹则用位置加以区分。

生:古埃及的符号太多、太复杂,我们古代中国的算筹更方便。

生:我们古代中国人真聪明。

生: 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对比:对比古代中国算筹和现代记数法,你想说什么?

生:用阿拉伯数写5555更简单。

【第四环节】教师小结。

数学追求简洁美,它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现在我们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们的努力和智慧。用不同的数位表示个、十、百、千,叫做“位值制”,它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数学知识的演变史(含数学符号演变史)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占比最多,教师都可以遵循“追根溯源,回归历史”的设计策略,引导学生开展类似的体验式数学实践活动,使他们从历史、文化等多角度理解知识本源,传承科学精神。

二、设计实验式数学实践活动,了解度量衡工具迭代史

度量衡是专门用来测量长度、重量、容量、时间、方向等单位的器具。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古代度量衡工具基本上都是中国发明的,有日晷、铜漏壶、指南针、算筹、算盘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加以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度量衡工具的优势与缺点,明白新旧工具迭代的原因,明晰进化历程,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式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从东到西转动,描绘竹竿影子。教师提供白纸圆盘,中间插一根竹竿,让学生手持手电筒照竹竿,模拟太阳从东到西地转动,观察竹竿受光照后留下的影子,分别记录上午、中午、下午3个时间段的影子。学生记录完以后,教师呈现学生《阳光下的影子》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一天中竹竿影子的变化规律。对比自己的作品与日晷面、钟面,学生发现相似之处,并寻找内在关联,体会计时工具的演变历程。

虽然当前日晷、水浮式指南针、滴漏壶、算筹、算盘等已经被更先进的工具所代替,但是其背后的原理,却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值得后人了解、熟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实验式实践活动还可以让数学与科学相融合,这样有利于营造更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设计问题探究式数学实践活动,领悟古人思想方法

《九章算术》《算法统宗》《庄子》等中国古籍记载了大量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链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他们领悟古人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材中的例题基本采用了倍拼法,而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却用了剪拼法,学生因迁移而质疑:“三角形与梯形是否也可以用剪拼法变成其他规则图形呢?”

此时,教师可以呈现教材中的数学史小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先阅读,再实践操作,最后自主推导得到面积公式(见图3)。在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时,教师用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领悟“出入相补”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渗透数学文化。

【问题1】请观察图3,古人把三角形、梯形剪拼成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用“出入相补”原理得到面积计算公式,你能猜猜古人的“出入相补”是什么意思吗?

【问题2】通过剪拼会改变面积的大小吗?

【问题3】三角形变成长方形后,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问题4】梯形怎样剪拼能变成长方形?梯形怎样剪拼能变成平行四边形?梯形怎样剪拼能变成三角形?

在教学《九章算术》中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理解刘徽的割圆术、极限思想等时,教师都可以借助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其与古人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碰撞。

四、设计游戏式数学实践活动,不断进阶为系列化课程

适合小学生的数学益智类游戏有七巧板、华容道、数独、魔方、汉诺塔等。教师可以将不断进阶的游戏开发成系列化的游戏课程,以游戏促思维、激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图形”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時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七巧板”游戏活动。活动单可以设计如下: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不少色彩。看似简单的七巧板很早就已流行于世界各地,被外国朋友称为“唐图”“东方魔板”。日本的七巧板、德国李希特的多巧板、丹麦庇德·哈恩的立体七巧板,都是根据中国的七巧板改良、发展而来的。

那么,中国的七巧板是怎么发明的呢?宋代黄伯思设计发明了长方形案几(燕几),共7件,它们宽度相等,长度关系非常巧妙。其可以视宾客的多少和菜肴的丰盛程度拼合成不同形状的餐桌,一共能变化出76种组合。

明代的严澄在宋代黄伯思燕几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蝶翅几,首次出现了三角形几、梯形几。它们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分开后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S形等复杂的形状。明代的戈汕将蝶翅几创造出了一百多种组合。

到了清朝,兼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七巧案几问世了,后来人们把它改造成玩具,就是现在的七巧板。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七巧板快速拼出美丽的图案呢?首先,要会观察,观察边与角,发现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根据边与角的特征拼组(见图4)。

基于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将其进阶为游戏式实践活动课程(见表1)。

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将数学史融入课堂,开展体验式、实验式、探究式、游戏式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愉悦地学习有温度、有内涵、有情怀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习得系统的知识,知晓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数学思想。HPM视角下的数学实践活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有机会像数学家一样去实践操作,发现真理,发现数学的奥秘,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建构起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使数学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岳增成,汪晓勤.国际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发展历程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22(4).

[2]王鑫,岳增成,汪晓勤.HPM研究的框架与进展[J].数学通报,2021(6).

[3]陈华聪,李玲,李黔蜀.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HPM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式[J].教学与管理,2013(36).

猜你喜欢
数学史
穿梭时空看数学——谈解题中的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史上最牛公务员皮埃尔·费马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