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辅助性语法教材中语法点编排与讲解模式研究

2024-04-26 08:31罗堃郑浩然
丝绸之路 2024年1期
关键词:编排

罗堃 郑浩然

[摘要] 本文考察了2010年后出版的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中语法点编排状况与讲解模式。考察发现,14套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法项目是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和动作的态。从语法点等级排布上看,初等语法点多,而高等语法点相对较少,14套教材中有6套教材适用于初级阶段学习者,1套教材适用于准中级阶段学习者,3套教材适用于中级阶段学习者,4套教材适用于准高级阶段学习者。14套教材中语法点讲解模式可分为三类九种,基本模式为“说明+展示+练习”。

[关键词] 国际中文;辅助性语法教材;语法点;编排;讲解模式

[中图分类号] G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3115(2024)02-0135-09

语法点的选择、编排、讲解一直是国际中文教材编写与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中语法点的分级选择问题[1][2];第二,语法点的编排原则[3][4][5][6];第三,具体语法点的编排实践[7][8][9][10];第四,教材中语法点的讲解模式①。

上述研究成果直击汉语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痛点与淤点,在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现有成果也存在问题,比如重视《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等通用汉语教材,忽视专业性汉语教材;重视语法点的等级排布,轻视其讲解模式等。针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辅助性语法教材”的概念②,并搜集近期出版的该类教材进行相关研究[11]。

所谓辅助性语法教材是指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能在通用汉语学习之余,辅助学习者深入学习汉语语法知识,提高其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专门语法教材。辅助性语法教材应具备如下特征: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相对系统化的语法教学体系,语法点的颗粒度较细③,语法点的讲解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较少使用晦涩的理论语法术语。

根据定义和特征描述,我们筛选了2010年后出版的14套教材开展对比研究(教材具体情况见表1)。文章着力回答三个问题:第一,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在语法点的选择、排布上有何特点;第二,14套教材分别适用于什么水平等级的汉语学习者;第三,14套教材中语法点的讲解模式有什么特征表现。

一、辅助性语法教材语法点编排情况

由于14套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点不同,同时语法知识的颗粒度大小各异,因此,为了进行同质化比较,本文以2021年7月1日实施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语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④为参照,对比14套教材中语法点的编排情况。

(一)语法点的选择

新大纲中共有12类语法项目,分别是语素、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动作的态、特殊表达法、强调的方法、提问的方法、口语格式、句群,其中包括573个语法点。对标新大纲,可以发现14套教材在语法点选择上有两个特点:

从语法项目角度看,所有教材都涵盖的语法项目为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动作的态。这说明,上述四类语法项目是汉语语法教学的核心内容。剩下的八类语法项目在14套教材中的出现频率依次为:短语(92.9%)、特殊表达法(85.7%)、固定格式(78.6%)、强调的方法(71.4%)、提问的方法(42.9%)、口语格式(42.9%)、语素(14.3%)、句群(7.1%)。

从不同教材对语法项目的覆盖情况看,《句型》《讲练》《图解》3套教材覆盖率最高,《指南》《必读》《教学》次之,覆盖率最低的教材为《纲要》。具体到语法点的数量,涵盖新大纲200个以上语法点的教材有4套,分别是《教程》《纲要》《教学》《讲练》,语法点数量覆盖比较少的是《轻松》和《能力》。分项语法点数量统计见表2。

(二)语法点等级排布

新大纲将573个语法点分为初、中、高三等,每等之下又分为三级,总共“三等九级”,高等之下的七级到九级统归在一起,没有再进行细致的切分[12]。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中各等级语法点数量统计如表3。

数据显示,14套教材中的语法点以初等为主,高等阶段语法点占比相对较低。

(三)从语法点的等级排布看辅助性语法教材的适用阶段

对汉语学习者而言,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辅助性教材至关重要。在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中,有的教材明确说明了适用对象,但有的教材并沒有告知这一信息。鉴于此,本文通过语法点的分级统计结果来为教材分类,分别考察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相对而言更适合哪一阶段的学习者。相关统计结果表明,14套教材可以服务于四个不同水平等级的汉语学习者。

第一,初级阶段:教材中初等语法点数量占比高于69.9%,中等语法点、高等语法点数量占比分别低于23.9%和6.2%。该阶段教材共有6套,分别是《指南》《基础》《手册》《语法》《句型》《图解》。

第二,准中级阶段:教材中初等语法点数量占比高于69.9%,中等语法点数量占比高于23.9%,高等语法点数量占比低于6.2%。该阶段教材只有《图示》1套,适用于从初级阶段过渡到中级阶段的学习者。

第三,中级阶段:教材中初等语法点数量占比低于69.9%,中等语法点数量占比高于23.9%,高等语法点数量占比低于6.2%。该阶段教材共有3套,分别是《轻松》《能力》《教程》。

第四,准高级阶段:教材中初等语法点数量占比低于69.9%,中等语法点数量占比高于23.9%,高等语法点数量高于6.2%。这一阶段教材共有4套,分别为《纲要》《必读》《教学》《讲练》,适用于从中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学习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教材自己给出的等级定位与本文统计结果相一致,比如《教程》提到,该书是“一本为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编写的语法教材”,统计数据支持这一定位。但也有一部分教材的自身定位与统计结果不太一致,例如《轻松》定位为初级汉语水平,但统计结果显示该教材实际上适用于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

二、辅助性语法教材语法点讲解模式类型表现

从教学环节来考察语法点的教学模式,学界已有一些探索。如崔永华提出“展示—讲解—练习—归纳”模式[13]。郑艳群、袁萍把语法教学环节分为I(导入)、E(说明)、P(练习)、S(总结)四个构件,在教学数据库中,IEPS结构最为突出[14]。杨德峰的系列论文则把目光投向教材,他分别考察了不同水平等级的34部综合教材、36部口语教材,总结了相应的语法讲解模式。本文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讨论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中语法点的讲解模式。

(一)语法点讲解环节

受编写理念、教学目标以及适用对象三重因素的影响,14套辅助性教材语法点讲解模式表现不尽一致。根据前人对语法教学环节的界定与研究,我们将14套教材中的所有语法讲解环节概括如下:

说明环节:通过逻辑梳理、媒介语对照,对语法知识进行多维讲解。所有教材均有此环节。

展示环节:通过展示语法结构、例句、图片等,对语法知识进行具体化、情景化呈现。所有教材均有此环节。

练习环节⑤:通过正误判断、选择、填空、连词成句等练习,对语法知识进行巩固。大部分教材有此环节。

运用环节:通过对话、小组任务、情景演练等具体的交际活动,对语法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仅有部分教材有此环节。

(二)语法点讲解模式的类型

通过对每套教材讲解环节的特点和结构进行细致剖析,我们将14套教材中语法点讲解模式分为三类九种。

1. 演绎类

演绎类是指先讲解语法点的意义和用法,而后用例句进一步阐明该语法点[15]。具体表现为以“说明”环节为基础的五种讲解模式。

①“说明+展示”模式

该模式是以“说明”环节为出发点进行讲解的最基本模式,即在语法知识描写之后,提供例句、情景对话等具体的语法事实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该语法点的认知。《必读》中运用了这一模式。例如:

动词“会”⑥

说明:会,①技能;②推测;③擅长于某方面;④人、动物等天生具有的能力。⑦

展示:例句“孩子会开车,我不会。”

②“说明+展示+练习”模式

该模式同样以“说明”环节为出发点,不同之处是在完成知识说明和内容展示之后,还跟有一个练习环节。辅助性语法教材中的《语法》《纲要》《基础》《句型》《手册》等五套教材均运用了此模式。例如:

“把”字句⑧

说明:介词“把”和它的宾语一起作状语的句子叫做“把”字句。

呈现:格式“主语+把+宾语+在/到/给+地方”。

练习:完成句子题“你把这几件衣服 。”

③“说明1+展示+练习+说明2”模式

该模式是对上一种模式的深入发展,在练习环节后又增加了一个“说明”环节。其中“说明2”环节是针对相应练习题的补充说明。如此一来,整个“讲练”过程显得十分完整。《教学》就使用了该模式。例如:

数词及概数表示法⑨

说明1:“二”和“两”,“二”和“两”表示的数目一样,都是“2”,但用法不同。单用的量词前用“两”。

展示:两把伞、两个人、两瓶酒、两次。

练习:练习二,用“二”或“两”填空,    两、   米多、   分之一、二十   个班、   斤、    个人、三   个人、   篇文章。

说明2:要解,根据“2”单个数用于量词前用“两”的规律,“两个人”“两倍”“两条裤子”“两篇文章”“三两个人”都应该用“两”。

④“说明1+展示+说明2”模式

该模式有两个“说明”环节,“说明1”是对语法知识的初步讲解,“说明2”是对语法知识的补充讲解,前后两个“说明”环节形成了一个“回溯”格局。《图示》就采用了这种模式。例如:

简单趋向补语⑩

说明1: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动词不带宾语,只带简单趋向补语;Ⅱ动词既有宾语,也有简单趋向补语。

展示:动词+“来”/“去”→表示动作的趋向。

说明2:如果动作是朝着说话人进行的,用“来”;如果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就用“去”。

⑤“说明1+展示+说明2+练习”模式

与一种模式相比,这一模式增加了“练习”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讲解流程。“说明”环节逐层深入,且配有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教程》就应用了这一模式,例如:

程度副词?輥?輯?訛

说明1: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只做状语的词;在副词中,程度副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

展示:例句“这里的风景很美丽。”“我现在非常困。”

说明2:难点解析“37°C非常(地)热;31°C很热/真热啊/呀。”

練习:选择正确答案“屋子( )乱了,快收拾一下吧。

A很B非常C太D真E好。”

综上分析,在演绎类的五种模式当中,前三种类型可视为线性化的“说明”模式,表现为由“说明”环节开启,进而展示或练习,讲练结合且有始有终。后两种类型则是环状的“说明”模式,表现为从“说明”环节出发,而后展示或练习,并对语法知识进行再解释,通过重复输入让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总体来看,“说明1+展示+练习+说明2”和“说明1+展示+说明2+练习”两种模式结构相对完整,讲解效果较好。

2. 归纳类

归纳类的总体特点是“展示”环节先于“说明”环节,在例句、用法的基础上对语法点进行概括阐释。归纳类模式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

①“展示+说明+练习”模式

这一模式先展示语法事实,接着说明语法知识,最后练习。《能力》《图解》均使用这种模式。例如:

离合词

展示:举例“第一组,学(汉语)、吃(面包)、看(书);第二组,走、死、活、醒。”

说明:第一组是及物动词,它们的后边可以直接加宾语。第二组是不及物动词,它们的后边不能加宾语。

练习:判断并改错“1.1947年10月,我的爸爸结婚了我的妈妈。”

②“展示+说明+练习+运用”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在一条相对完整的“展示+说明+练习”路径基础上增加了“运用”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实践,帮助学习者全方位习得该语法点。《指南》采用了这一模式。例如:

肯定陈述句

展示:“是;Subject+是+Noun;我是中学生。”

说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将is、am、are、was、were翻译成“是”的假设是错误的。中文的形容词本身已经有to be的意思了。

练习:测验的选择题“我  (①很 ②是 ③N/A ④有)英国人。”

运用:语法说唱“我们俩”。

③“展示+说明1+运用+练习+说明2”模式

相较于前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把“运用”环节调整到了“练习”环节之前,让学习者在“运用”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第二个“说明”环节则起到补充作用。这一模式在语法讲解过程中颇具新意。《轻松》就运用了这一模式。例如:

形容词重叠

展示:例句及图示“这个小女孩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脸圆圆的,戴着一副大眼镜,真可爱。”

说明1:形容词重叠后,主要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程度的加深,另一种具有描写的作用,同时也表达喜爱的感情色彩。”

运用:课堂活动“几人一组,各组成员用重叠式描述班里一个同学的长相(眼睛、嘴巴、头发等身体部位)并做出评论,请其他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练习:请写出下列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例如“高兴”的答案是“高高兴兴”,“1.安静;2.整齐。”

说明2:双音节形容词还有一种不完全重叠式,如“A里AB”。

通过梳理发现,归纳类第一种模式“展示”环节地位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用结构、例子、图片开启讲解流程,在“说明”“练习”环节深度分析语法结构;后两种模式“运用”环节地位更高,尽管以“展示”环节为起点,但更强调结构、功能和意义的立体化“运用”,真正做到让学习者“在用中学”。

3.语感类

周健曾提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16],旨在通过扩大输入、熟记背诵等方法培养学生汉语语感,进而提高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思路在语法点的讲解上也有所体现,表现为通过反复练习,创制情境,增加语法知识的输入。我们将其概括为“练习1+说明+展示+练习2”模式,这一模式以“练习”为出发点,让学习者迅速进入角色并开始寻找学习目标,在“说明”“展示”环节后,通过再次“练习”夯实学习成果。整体上呈现出从“练习”出发,再到“练习”结束的环状路径。《讲练》就运用了这一模式。例如:

代词

练习1:轻松起步,阅读短文后选词填空“1.我常常去读那些岩石,读它们使用一种   的步子走出了洪荒。(怎么样 什么样)”

说明:要点指导“代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展示:“我们(包括听话者)”的例句“虽然你是外国人,但我们是朋友,所以我的家人会把你当自家人一样。(包括听话者)”

练习2:举一反三“去年这个大棚种了3吨黄瓜,   一个大棚种的是韭菜,一共卖了4万元。A.其他 B.另外 C.别的 D.那个”

对比14套教材语法点的各种讲解模式,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演绎类模式,其中“说明+展示+练习”模式最为常用,是基本模式。而同一本语法教材的讲解模式相对固定,往往使用一种讲解模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更,这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稳定的学习习惯。

三、思考与总结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语合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全球国际中文教育教材数量已多达19530种?輥?輴?訛。与此同时,教材质量也有长足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辅助性汉语语法教材,杨德峰曾总结过一部分语法教材的“得失”,肯定其“突出实用、简洁明了”的优点[17]。不过,与英语相比,汉语相关教材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英语辅助性语法教材种类丰富,读者群体多元。像“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牛津实用英语语法》)“English Grammar in Use”(《英语在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柯林斯英语语法》)等教材畅销全球,受到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者的认可与热捧,并在面世后不断再版。这些教材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本文在分析语法点的编排和讲解模式基础上,对辅助性语法教材资源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一) 在语法点选择与编排方面,应重视语法知识的解构和重组

简单来讲,就是语法点呈现的颗粒度大小切分和排布顺序。比如,石定栩[18]研究指出,虽然同为“是”字结构,但动词“是”应该与“是……的”句式拆分讲解,以免造成學习者母语负迁移。《能力》吸收了这一研究成果,在第三讲讲解“是”,而在第十七讲讲解“是……的”句式。又如,“把”字句一个非常难的语法点,其中包含了很多语法内容,学生在短时内很难全部掌握。这时拆分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把”字句的基本结构、“把”与能愿动词、否定词的顺序、谓语动词用复杂形式等结构知识可以在初级阶段讲解,“把”字句宾语的指称性、排斥感觉、认知类动词等语义内容可以放在中级阶段讲解,而“把”字句处置、状态变化的句式义可以在高级阶段讲解。同一语法点在不同阶段的复现符合李泉[19]提倡的“全覆盖”式的语法教学理念,兼顾了语法点的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梯度。

另外,语法点整体的编排体系也应多加思考,全面不一定好,适合才是“王道”。如《能力》在语法点的编排方面,就颇具新意。它以“我最好的朋友昨天在一家书店顺利地读完了一本有趣的汉语语法书”这一复杂句的构件成分为纲,上编涉及时间、地点表达,谓语、补语、定语等句子成分,“把”字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下编则为句子的时体、情态成分。整本教材体系精当,语法点编排灵活。

(二) 在语法点的讲解方面,应适当提升讲解的叙事性、亲切感

目前语法点的讲解多为第三人称视角的知识讲述,活泼不足、沉闷有余,容易让读者产生距离感。为了拉近距离,可以考虑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者对话的形式讲解语法知识。在这一方面,《语法答问》和“Grammar Girls Quick and Dirty Tips for Better Writing”(《语法女王:无痛升级学习法》)可供参考。《语法答问》是朱德熙先生所著的理论语法书,采用主宾对谈的形式讲解语法知识,对话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法女王》是一部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上长期“霸榜”的英语语法写作书。在这本教材里,作者把自己对语法的理解融入生活叙事当中,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来介绍语法知识,行文生动、有趣。下面是该书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点的介绍:

虚拟语气的作用是表达许愿、希望或想象等情绪,所以陈述的状况都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相。(定义)例如,在《如果我是富翁》(If I were a rich man)这首歌里,泰维就幻想着,如果他是个富翁就能达到种种愿望,但是他一点也不富裕,纯粹只是在幻想而已,所以歌名用If I were是正确的,而且I were一定要跟在if后面,因为有if这个词,才会看得出你是在祈愿或是在幻想。(举例+讲解)

这种讲解方式既让学习者学到了语法知识,同时又提高了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辅助性语法教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其终极目标都是让学习者将语法知识变为语法技能[22][23],从而推动其汉语水平从“正确性”进阶到“得体性”。

陆俭明先生曾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上指出,“汉语教材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24]。郑梦娟在总结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的成就时也曾提到,未来应多关注辞书、读物等辅助教材[25]。本文考察了14套辅助性语法教材的语法点编排与讲解模式,希望能为未来辅助性语法教材的编写与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注 释]

①杨德峰系列论文为《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教学模式初探》《中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教学模式考察及反思》《高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考察》《初级口语教材语法教学模式考察及分析》《中级口语教材的语法教学模式考察》《高级口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其中所用术语为“语法教学模式”,但我们认为“教学模式”这一术语更适合于课堂教学,教材中对语法点的阐释应称之为“讲解模式”。

②本文之所以关注辅助性语法教材,是受相关文化教材的启发。韩明提出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既不同于语言教材,也不同于文化教材,它具有依附性、辅助性、非独立性等特点,可用作学生课内课外的自学材料。

③这里我們用“颗粒度”一词描写语法点的大小规格,例如“动词”和“感知动词”两个术语,前者颗粒度较粗,后者颗粒度较细。“颗粒度”本是摄影专业术语,后泛化到众多社会生活领域,详参《什么是“颗粒度”》(《浙江日报》,2022年1月24日一文。

④根据王鸿滨的介绍,新大纲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是以海内外4114册对外汉语教材中所出现的语法点为基础,经统计、测查后切分而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⑤“练习环节”与“运用环节”的区别是,“练习环节”是知识的客观运用,题目有提示信息,学生须根据提示信息作答,答案有正误之分;“运用环节”是知识的主观运用,题目无提示信息,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发挥,无标准答案。

⑥参看《必读》,第12-13页。

⑦讲解内容过长,篇幅所限,本文举例只截取其中一部分,下同。

⑧参看《基础》,第40-43页。

⑨参看《教学》,第66页及其习题册第132-133页。

⑩参看《图示》,第112-114页。

11参看《教程》,第72-75页。

12参看《能力》,第57-64页。

13参看《指南》,第2-6页。

14参看《轻松》,第16-19页。

15参看《讲练》,第10-21页。

16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3月7日)。

17朱德熙先生[20]在《语法答问》的“序”中提到该书原计划的受众对象为不太懂汉语的外国人,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讲不透彻,故提高了理论深度。

18参看《语法女王:无痛升级学习法》[21]。

[参考文献]

[1]杨德峰.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兼议语法点确定、编排的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1,(02):81-88.

[2]关键.对高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选择问题的考察与思考[J].国际汉语教育研究,2015,(00):87-94.

[3]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3):17-29.

[4]杨德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语法和语法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34-37.

[5]吕文华.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86-95+4.

[6]唐曙霞.试论结构型语言教学大纲——兼论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分级排序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4,(04):95-101+4.

[7]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22-33.

[8]李英,邓小宁.“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3):50-58.

[9]刘佳.初、中、高三个阶段对外汉语教材虚让复句编排情况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5):129-130.

[10]洪炜,黄天妮.两部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结果补语编写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03):45-55.

[11]韩明.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理念探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4):162-167.

[12]王鸿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路径及语法分级资源库的开发[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03):23-36+45.

[13]崔永华.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1989,(02):97-104.

[14]郑艳群,袁萍.“应然”与“实然”:初级汉语语法教学结构和过程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01):1-11.

[15]杨德峰.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教学模式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02):28-37.

[16]周健.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1):64-68.

[17]楊德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语法教材的“得”与“失”[J].汉语学习,2012,(02):69-76.

[18]石定栩.理论语法与汉语教学——从“是”的句法功能谈起[J].世界汉语教学,2003,(02):5-12+2.

[19]李泉.语法知识教学与语法事实教学——语法教学的深化与拓展[J].语言文字应用,2018,(04):105-114.

[20]朱德熙.语法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i.

[21]蜜妮安·福格蒂著,潘昱均译.语法女王:无痛升级学习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9-90.

[22]Larsen-Freeman,D.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Boston:Heinle,2003.

[23]武和平,王晶.“基于用法”的语言观及语法教学中的三对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03):1-10.

[24]陆俭明.为确保当代中文走向世界必须做好的四件事[Z].商务印书馆官方账号,2021-10-20.

[25]郑梦娟.推进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24.

猜你喜欢
编排
浅析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如此编排不科学
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
拉丁舞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分层,多变,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