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创作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4-04-26 08:47赵翊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赵翊

摘要:高中美术创作教学是高中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美术创作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将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生活体验、人生态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创作;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核心素養的形成、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体会创作的乐趣,并将在创作中的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一、创作构思与美术鉴赏相结合,激发创作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美术创作的卡点是不知道从何下笔,画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让学生接触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提高其美术作品鉴赏与美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引导其从多种角度感受作品、体验作品,进而逐渐提高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形成构思和想象的空间。

在进行美术创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其创作主题相关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充盈学生的创作构思,为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打开和积累创作思路。

(一)遇见美丽景致——表现景物

从绘画创作的角度,表现景物可以以花卉、静物、风景为创作题材。以花卉题材为例,在奥迪隆·雷东的《蓝色花瓶中的银莲花和丁香花》中,每一朵花朵都被画家重点描绘,再加以橘黄色的背景,颜色各异的花朵显得更加绚丽夺目、艳丽多姿。林风眠的《大理花》则用大笔触勾画出大朵的花朵,尤其花束底部的紫红色和深紫色的花朵颜色厚重,而花束的顶端被重点描绘,颜色更加明快。

以静物题材为例,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刘昌明的《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一张普普通通的书桌上几摞翻过不知多少遍的书本,一盏煤油灯和插在红色墨水里的蘸笔,桌上的每一件物品仿佛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整个场景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仰之情。法国画家塞尚的作品《苹果与橘子》形式感满满,虽然只是一幅静物作品,却画出了风景画般的感觉,画面中的瓷器和水果就像景物中的建筑一般。

以风景题材为例,中国美术馆黄惟一老师的《西藏寄情》中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景色色调统一,画家寄情于西藏山水的情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东山魁夷的水彩画作品《冬华》画面中间的一棵大树和天空中的一轮圆月,都笼罩在冬季银白色的色调中,营造出一种银装素裹的冬日静谧之感。

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有时不起眼的角落、普通的场景或者我们喜欢的物品都可能构成美妙的画作。只要我们时刻去留意、发现和记录这些美好的景色,我们的画作就会丰富而鲜活。

(二)描绘人间温情——刻画人物

通常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有特点,具有地域和个性风貌,他们有的朴实敦厚、有的内敛沉稳、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古灵精怪……透过这些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大致推断出他们的身份和年龄,甚至还能够通过形象想象到他们的一些经历和故事。学生在创作构思时可以从搜集身边的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的素材开始,继而把他们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

在平时的生活中,温情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家庭中日常生活的快乐细节,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生活瞬间,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游戏场景……生活中的激情澎湃或温馨祥和随处都是我们的创作素材。中国美术馆王大同的作品《雨过天晴》表现的就是雨过天晴后一个年轻的护士正愉快地擦拭着病房玻璃窗上斑驳的雨水,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也会给病患带来慰藉和希望。王宏剑老师的《复苏的土地》则表现的是丰收后农民们忙碌的劳动场景。

(三)镌刻难忘时光——呈现事件

我国历史悠久,坐拥五千年历史的同时,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朝历代都涌现出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卷,这些作品有表现事件、记录历史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这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表现事件首先要突出事件的主体,而事件的主体必须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做支撑,事件与人物关系是直接关联的。

例如,五代时期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堪称中国名画里的“碟中谍”案,画中人物身份形象众多,堪称纷繁复杂,但是通过作者连环画式的分隔方式,将其处理得清晰明了,达到了描述事件的目的。在汉画像砖《荆轲刺秦王》中,画面里虽然没有标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人物剪影式的形象判断出他们各自的身份。

除了展现事件的情节,画面所呈现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像敦煌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图》描绘的虽然是神话故事,却也通过夸张和简化的手法把环境交代清楚,为描绘情节做好了铺垫。

二、创作素材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完善创作内容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来源,而艺术家是现实生活的体验者和观察者。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和感悟去发现身边的美,并把这些美通过美术创作表现出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悟都有所不同,或丰富多彩或惊险刺激或平淡中洋溢着幸福,每一种不同的体验都有不同的精彩和直击心灵的震撼。所以,学生需要深刻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从而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

例如,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直观地再现了一个淳朴的农民形象“一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满手老茧的老人”,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也正是因为画家罗中立多年深入四川大巴山的下乡经历,让他与当地的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作品既没有宏大的场面,也没有华丽的色彩,但是却饱含着画家对大巴山生活的深刻体验,最终凝聚成罗中立画笔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再如,米勒的作品《拾穗》,画面描绘了一个秋收的场景,三个分别头戴蓝、红、黄三色头巾的妇女弯着腰,在已经收割后的地上寻找着零星散落的麦子。虽然是收获的季节,画面却没有表现出收获的喜悦,三位谦卑弯腰拾麦穗的妇女与背景的丰收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因为米勒的经历让他更能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更能看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同时也更能展现出劳动人民的伟大、质朴与平凡。

美术创作需要一定的生活基础,以生活素材为创作主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表现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和感悟生活,发掘创作素材,为美术创作打好基础。当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必不可少,要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这是绘画创作的前提。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将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速写的方法展示出来,养成速写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不少创作灵感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创作的灵感,接下来的积累素材就是创作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眼睛、头脑、双手结合起来,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再用头脑大胆想象和构思,再用双手将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拍照、速写、素描等方式,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处发现美感,搜集创作的素材。对于平时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学生都可以在头脑里构思形成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构思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当学生开始尝试艺术创作时,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做生活的观察者和体验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或者回忆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人和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临摹名画名作开始,学习和了解多样的美术形式,再通过写生所见所想,学会观察生活和描绘生活。这样,学生进行的美术创作才会有灵魂,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创作主题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体会创作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创作更多的是对人类真、善、美的体现和表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联系起来;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一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格品位,体味真、善、美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感兴趣的材料、内容、题材等入手选择创作主题,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祖国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是感人的瞬间。当学生面对身边生活有感而发时,就是美术创作不知不觉发生之时。学生在进一步进行观察、体验、整理和提炼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看到同学戴的围巾上有好看的花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感受装饰布纹样、色彩与风格的美感,了解装饰花纹对于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了解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各种纹样的风格特点、构成规律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并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花紋图案。教师也可以将更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内容,比如苗族蜡染、白族扎染、布老虎等具有传统元素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了解我国本民族优秀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并以此为创作主题展开创作。

高中阶段的美术创作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延续以往以传授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欣赏感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应注重创作素材的积累,创作主题和创作构思的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发现生活的美好,感悟情感的丰富,真正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强.谈绘画创作的思维方式[J].美术界,2011(8).

[2]丁美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3]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小学思品教学要与儿童身心体悟相融合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