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读、悟、评、写” 课堂构建探索

2024-04-26 08:47游孙瑛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游孙瑛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要紧扣阅读、感悟、评议、写作四个维度开展教学活动,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在品悟中发展思维,在审美评鉴中涵养人格,在知识内化中养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四元五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四元五环”是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教学基本模式。其中的“四元”即知识、思维、情感与能力,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四元”可细化为“读、悟、评、写”四个能力元素,注重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因此,笔者倡导将“读、悟、评、写”四个元素融合贯穿每一堂语文课中。

一、开展自主阅读,深入了解课文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空间,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寻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总结归纳、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提炼概括能力。

(一)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教师可出示导学提纲,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例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问题:阅读课文,并说一说杨绛一家人的“善良”体现在哪些方面?随后,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关注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抛出问题——杨绛对老王如此关爱,为什么在老王走了几年后还会感到“愧怍”呢?这个矛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学生重新研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这篇文章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

(二)用关键句拆解问题

对于篇幅短的文章,学生很容易把握重点,而篇幅长的文章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长文短教”。较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借助文章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适当拆解问题,使问题更易于解答。例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首段中“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句话,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他是好人,并且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呢?又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末段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并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又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把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拆分成两个容易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设置注重梯度

问题的设置应当先易后难,层层深入,难度逐级增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先请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再请学生圈点勾画出遇险时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归纳出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随后勾画出经历此事后“我”的感悟,并结合自身畅谈启示;最后,学生总结出“成长”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也从知识到方法,从方法到素养,实现了能力的逐渐提升,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

二、加深学生感悟,培养思维能力

分析思考、感悟课文能使语文知识的探究更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一)深入思考

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先大致了解课文,再深入思考分析,厘清课文的基本思路,从而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在教材上多做标记。例如,在教学《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围绕游记的三要素层层追问:一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一滴水”的心愿是什么?心情如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有什么妙處?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厘清了一个个问题,把握文本内容就相对容易,同时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二)分析探究

课后习题能帮助学生更透彻、深入地领会所学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例如,《壶口瀑布》一课的课后思考题是: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的不同特点,分析作者的视觉变化和感受,这是课文的重难点。阅读时,学生如果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自然会获得一些独到的感悟,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亲身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融入生活素材。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应挖掘生活中关于父子情深的案例,同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父亲,在观察中理解文章内容,创作亲情类的散文。《背影》以父亲的背影贯穿全文,作者朱自清三次略写、一次详写,以父亲在车站买橘子为支点,刻画了父亲的背影,歌颂了真挚而浓厚的父爱。关于本文,动作描写这一段其实是在蓄力,重点是凸显父亲的背影,这不仅是作者父亲的背影,更象征了天下父亲对子女的感情。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尝试结合生活中的某件事来理解文章,尝试将自己带入作品中,体会父亲无言的爱。结合这篇文章,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父亲的爱意,尝试仿写《背影》。学生的主观体验是阅读的根本,亦是写作的核心,教师以生活中的资源为载体,不仅有助于实现人文教育,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进而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实施多元评价,尊重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能够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对教学方式的调整,同时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改正。教师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开展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对学生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评价与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评价模式方面做出改变,引入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而寻找提升的方向。

教学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想象和表达,写出读书感悟。例如,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分层朗读。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评价可分为三层次:通读全书,画出学习本书的路线图;读完整本书,为书中的人物制作名片;想象并创造情节,并表演一段精彩的片段。这种分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阅读过程,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议:一是学生能否找到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对景物的观察、欣赏的角度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从而理解文本所呈现的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艺术特点。二是学生是否具备抓住散文中词语、句子、段落等细节的能力,能否通过推敲文本中的精彩语段,把握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独特的语言表达。三是学生能否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进而理解民族审美心理。四是学生能否通过选择符合本文特点的物象、营造意境、精心组织语言和运用艺术手法,独自创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四、多写多练,鼓励学以致用

只有多练多写,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想,写出具有独特想法的作文。写作初学者应勤练笔,不失时机地采用各种形式创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练笔,随时随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是诵读突破,渗透课堂片段写作训练。教师可挑选精彩的片段,引导学生或细吟慢读或高声诵读,领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同时抓住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即时性写作资源“借机生文”,在学生沉醉于文章的美时趁热打铁,用片段记录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是拓展深化,开展课堂片段写作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探索与思考,进行有效、有趣的拓展延伸,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三是作业强化,延伸片段写作训练。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厌倦。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在作业的设计上巧妙、灵活地融入积累、探究等形式的片段写作训练,以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一个情节:别里科夫被科瓦连科使劲一推,滚下楼,恰被华连卡看见,华连卡大笑起来。一个月后,别里科夫死了。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这一个月他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合理想象,写一写别里科夫临死前的心理状态。学生通过课文获得真实感受,寫作时就有话可写了。

四是仿写诗歌,开展课堂片段写作训练。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具体描写来抒发的。初学写诗时,学生可以学习这种借助事物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五是借助文本,模仿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篇目都是写作的良好范本,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典型事例进行模仿,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着重刻画了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一些感人的小事或小场景来表现深刻的主题。日积月累,学生定能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秦爱燕.让学引思:对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解析[J].新课程导学,2019(33).

[2]乐继平.寻求生发点:谈“课堂转型”中的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6).

[3]王俊妹.奠基定点 搭线助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2).

[4]张琴.立足文本特点 体会语言魅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