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因素分析

2024-04-27 14:53戴向华
交通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术影响因素

戴向华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68例和恢复不良组32例。对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隐性出血量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隐性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囊重建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合理重建股骨偏心距,减少隐性出血,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4.01.019

人工髖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活动能力[1],但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并不理想。本文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1个月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功能,其中68例HHS评分≥80分视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纳入恢复良好组;32例HHS评分<80分视为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好,纳入恢复不良组。恢复良好组中女性39例,男性29例,年龄65~87岁,平均74.51±5.63岁,平均病程3.53±1.06年;恢复不良组中女性21例,男性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3.33±6.02岁,平均病程3.80±1.11年。纳入标准:(1)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2)神志清晰,可进行语言沟通;(3)临床资料完整;(4)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髋关节翻修患者。

1.2   手术方法   采取腰麻或全麻,患者侧卧位,固定骨盆,铺设消毒巾。选择髋关节后侧入路,切开臀大肌筋膜和阔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显露并切开关节囊。用Hoffman拉钩反方向牵拉,松解关节囊。髋关节保持内旋,根据X线摄片及CT扫描结果,保留股骨距长度1.0~1.5 cm,锯开股骨颈后取出,充分暴露髋臼并进行打磨。假体角度保持外展30°~45°、前倾10°~20°,植入防后脱内衬。确认髋关节稳定性良好后复位关节囊,用2.0 mm克氏针在股骨大粗隆开通2个骨性通道,分别穿入舌形外旋肌及关节囊联合瓣,固定后缝合。最后查看松紧程度,缝合臀大肌、阔筋膜张肌以及骨外侧肌。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关节功能状态。该量表包含疼痛、活动度、功能及畸形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采用Sehat方法[2]计算,隐性失血量=实际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实际失血量=失血总量理论值+输入异体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伤口引流液)。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2   结      果

2.1   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隐性失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股骨偏心距重建、关节囊重建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P<0.05)。见表1。

2.2   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BMI、隐性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囊重建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      论

当前髋部疾病和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过程受到高龄、骨质疏松、基础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BMI、下床活动时间、隐性出血量及股骨偏心距重建、关节囊重建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隐性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囊重建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大,为避免跌倒而减少锻炼频次[3-4]。大部分老年患者对髋关节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信心不足,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制定有效干预方案,以加快术后功能康复进程[5]。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是造成髋关节功能恢复差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和协助患者术后及早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大,可造成组织间隙积液,引起下肢肿胀,不仅可能拖延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同时对功能恢复造成一定影响[6],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可能减少隐性失血。老年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手术入路可由后侧处着手,合理重建股骨偏心距和关节囊,可预防假体脱位,通过早期活动可以促进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存在多种因素,术中合理重建股骨偏心距,减少隐性出血,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海辉,林大鹏,黄小顺,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国校医,2020,34(2):139-140.

[2] 李顺东,许超,童培建. 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2014,27(10):882-886

[3] 赵发云,唐维才,苏万富. 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髋关节恢复的影响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5):83-86.

[4] 侯建伟,王晓东,刘朋,等. 微创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效果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3(5):456-460.

[5] 罗培培,邵梦烨,杨叶香,等. 康复日记结合护理随访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4):230-235.

[6] 肖美慧,王琴,刘傥,等. 奥塔戈运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7(9):1244-1252.

[收稿日期] 2023-09-28

(本文编辑   王晓蕴)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术影响因素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PFNA与DHS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