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ESG表现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

2024-04-28 05:37孙娜余伟源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

孙娜 余伟源

摘要:隨着“碳中和”“碳达锋”目标的提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各界的持续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是目前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主流体系。选取2017—202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并利用OLS模型对商业银行ESG表现与财务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当期、前一期ESG表现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ESG投入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因此,建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加强对ESG的投入,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公司治理;同时建议监管层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ESG表现和财务绩效的关系寻找监管线索。

关键词:ESG;财务绩效;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0引言

随着“碳中和”“碳达锋”目标的提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持续关注。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社会外部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并由此衍生出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SG是衡量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准。

ESG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04年提出。目前,越来越多公司、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开始关注ESG。ESG体系是目前针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状况较为主流的评价方法,其指标旨在提供更多反映公司财务数据之外的表现情况。ESG理念在我国资本市场方兴未艾,而关于ESG投入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我国学术界仍没有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本文旨在为ESG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ESG表现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提供来自我国银行业的证据,并具体探讨商业银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是否侵蚀了银行利润、商业银行进行ESG投入影响财务绩效的可能的内在机理等问题 。

1文献综述

1.1国内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绩效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潘飞和王亮 [1]对中国大型公司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短期内二者并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长期内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李大元等 [2]对178家公司的环境效益、能源管理效率和市场经济绩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环境效益对经济绩效存在侵蚀作用,得出了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调动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意愿的结论。王媛等 [3]搜集了公司年报披露的排污费用和相关认证,并以此为基础,经过实证研究明确了环境绩效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并建议国有企业深化环境管理。何林涛和陈璇 [4]针对重污染企业2004—2014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造成了正向影响,同时经济绩效对环境绩效也具有正向影响。张倩 [5]基于波特假说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案例研究认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下,可以将管制压力转化为积极改善工艺的动力,实现与社会的共赢。

对于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是否存在时滞(Time-lag)效应,目前仍没有一致的结论。温素彬和方苑 [6]研究发现,只有在长期内社会责任才与财务绩效正相关。而尹开国等 [7]分别选取2009年、2010年已经发布财务和社会风险责任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对其社会责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期的财务和社会风险责任与其财务风险评估绩效相互作用。另外,跨期的研究结果与当期的评估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郑培等 [8]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区别。

在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研究方面,陈小悦和徐晓东 [9]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缺位的情况下,流通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郭慧芳 [10]针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假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财务绩效越差的结论。张兰 [11]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提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无相关性,并且董事会规模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1.2国外文献综述

Porte和van der Linde [12]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即受到环保外部管制的公司,反而能够因为管制而形成相关的技术创新,从而加强其生产力与竞争力。Soana [13]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尽管因果关系并不显著,ESG活动与公司财务表现仍有正向关系。Nelling和Webb [14]发现了“良性循环”的存在,即增加ESG投入带来财务表现的改善。然而,Aupperle等[15]提出,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由于背负了非必要的成本,反而出现了竞争劣势。Orlitzky [16]认为,ESG活动对于公司的市场表现具有负向作用,因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波动性。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由于银行资本的高流动性,扮演着资金收集、分配重要角色的银行,普遍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低碳、包容及高效经济的关键“催化剂”。Lentner [17]认为,分配资源的决策及投资、筹资给高风险项目,意味着银行对周遭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3文献评述

关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我国的学术成果并没有达成明确的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性,也有学者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性或无相关性。另外,过去的多数研究都只关注“被动”的环境绩效,即高污染型企业如何减少排放、如何对这类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及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等。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环境治理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更多企业进行了“主动”的环境治理投资。不仅是高污染型企业,高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券商,均从自身能力出发,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必要把目光从“被动”环境治理绩效转移到“主动”环境治理投资上,这将有助于早日达成“碳中和”“碳达峰” 目标。

关于社會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我国的学术成果较多,但结论并不一致,而且具体行业、时间段不同,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此外,多数文献研究当期的某一个ESG变量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未考虑ESG的时滞性问题,由此得到的结论的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

关于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我国的学术成果关注仍不够全面。公司治理不仅表现在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大股东持股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利益相关者是否得到了公司治理体系下的治理权,从而能够通过公司治理保障自身的权益。最近几年,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说明可持续发展越发得到公司内外部人员的重视。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将ESG作为整体与财务绩效结合进行相关性研究的实证类文献较少,多数研究只是围绕ESG当中的1个或2个因子探讨其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并且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

在国外,由于ESG概念发展较早,并且有专门的协会如UNPRI(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推进ESG标准的制定,因此,国外学术界已有较多针对具体行业的ESG表现与财务绩效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反观我国,对于具体行业进行ESG表现和财务绩效关联性的实证研究仍然较为缺乏,特别是银行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职能上肩负着吸收公众存款、选择性发放贷款的重任,银行的ESG表现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银行业ESG表现进行研究,对于推动银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道德内涵理论

道德内涵理论基于Garriga和Mele [18]提出的观点:对公司而言,正确的事情就是增进社会价值,所以在公司运营之中应当纳入社会需要作为目标。公司存在的价值本来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所以ESG实践是公司的原生义务,ESG事务给予了公司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道德内涵理论认为,应当从本质上对公司的财务绩效和ESG活动的相关关系进行解释。公司承担的ESG活动越多,其能力越强,而财务绩效是公司能力的表现指标之一。当把公司存在的目的认定为贡献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时,财务绩效所代表的公司能力自然就与ESG活动的承担挂钩,即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Alexander和Buchholz[19]提出,财务绩效是反映公司管理能力的指标,公司增进ESG表现证明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因为这标志着公司懂得如何增进与周围环境的良好关系——无论是内部与员工的关系还是外部与其他主体的关系。Donaldson和Preston[20]提出,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管理,乃是提升公司财务绩效的关键。

2.2工具理论

工具理论指出,ESG活动仅仅是公司用于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ESG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股东权益最大化。与道德内涵理论的区别在于,工具理论认为,ESG活动并非公司必须而为的、原生的义务,而仅仅是一种公司战略工具。

Varadajaran和Menon[21]认为,ESG活动是公司很好的事业关联营销手段,即使是公益性ESG活动,也是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因为这有助于塑造公众心中“负责任”的公司品牌形象,从而促使公司扩大销售。

Kurucz等[22]通过ESG在商业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4类通过ESG进行价值创造的途径:①参与ESG活动,减少运营成本,降低运营风险;②获得竞争优势;③获得良好的声誉及政治角度的合法性;④参与ESG活动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协同价值创造,达成双赢局面。

目前,公司的表外资产越发受到外部投资者和消费者重视,其中品牌价值就是重要的表外资产之一。品牌价值确实有助于公司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端竞争激烈,尤其需要树立良好、负责任的公司形象,由此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见,银行业投入资金进行ESG活动,有助于其财务绩效的提高。

从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扶贫是每年ESG核心工作之一,这印证了ESG活动与外部环境进行协同价值创造、达成双赢局面的观点。外部帮扶下的脱贫工作是使贫困人口增加财富的重要抓手,而贫困人口得以脱贫则为银行扩大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最终达成双赢局面。反过来说,假如银行无视社会责任,通过资助不法活动攫取利润,不但会带来法律方面的运营风险,从长期看,也会扰乱社会环境,最终会侵蚀自身利益。

根据上述理论,本文提出假设1:

H1:当期ESG表现与当期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可能存在时滞效应,当期ESG表现可能并不能立即体现于当期财务绩效中,比如在当期积极纳税,可能在下一期才会得到税收政策支持,由此ESG表现对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需要在下一期才能得到体现。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前一期ESG表现与当期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3实证检验

3.1样本筛选及数据来源

由于目前能够获得最早的ESG数据来自2017年,因此本文选择2017—2021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本文从嘉实ESG评分体系中获得商业银行ESG表现的总体得分,并从国泰安数据库中获取经审计的商业银行财务数据。

3.2模型设定及变量含义

1.模型设定

本文将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用资产收益率(ROA)、托宾Q(TBQ)来替代;将ESG表现作为解释变量,用商业银行ESG得分(ESG)来替代;将资产规模(LNSIZE)、存贷比(DR)、不良贷款率(NPL)作为控制变量。利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ROAi,j=β0+β1ESGi,j+β2LNSIZE+β3DR+β4NPL +ε(1)

TBQi,j=B0+B1ESGi,j+B2LNSIZE+B3DR+B4NPL+ε(2)

式中,β0、B0为常数项;β1~β4、B1~B4为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变量含义

(1)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本文采用资产收益率(ROA),即税后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来替代管理者角度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采用托宾Q(TBQ),即市值与净资产之比,来替代市场角度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

(2)解释变量:ESG表现。本文用从嘉实ESG评分体系中获得的商业银行ESG得分(ESG)来表示ESG表现。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如下可能影响银行财务绩效的微观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资产规模(LNSIZE),以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衡量;存贷比(DR),为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反映银行流动性状况;不良贷款率(NPL),为次级、可疑和损失3种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反映银行资产质量。

3.3描述性統计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①被解释变量ROA的均值为0.093,方差为0.000,可见ROA的总体分布状况较为均衡;被解释变量TBQ均值为0.931,方差为0.128,可见TBQ的总体分布状况较为均衡。②解释变量ESG的均值为65.514,方差为112.572,变异系数为0.17,可见ESG的总体状况较为均衡,各样本银行对于ESG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差异并不大。此外,各样本银行对于ESG的投入逐年增多,评分逐年提高,说明各银行对ESG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③控制变量LNSIZE均值为28.123,方差为2.988,可见LNSIZE的总体状况较为均衡;控制变量DR均值为66.451,方差为73.625,可见DR的总体状况较为均衡;控制变量NPL均值为1.822,方差为0.293,可见NPL的总体状况差异不大。

3.4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Excel 2018及SPSS 21.0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分析方法,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相关性分析见表2。由表2可见,解释变量ESG与被解释变量ROA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23,在1%水平上显著。解释变量ESG与被解释变量TBQ也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44,在5%水平上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H1。此外,控制变量LNSIZE与ROA正相关,并在1%水平上显著;LNSIZE与TBQ负相关,并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对财务绩效指标ROA和TBQ有着显著的影响。

3.5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当期ESG与ROA回归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解释变量ESG系数为0.036,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商业银行ESG投入增加能够提升其当期财务绩效,从而支持了H1。商业银行对于ESG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存贷两端分别获得了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财务表现。此外,基于工具理论,商业银行重视ESG投入,使其能够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从而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

在控制变量方面,LNSIZE的系数为0.023,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财务绩效越好。DR系数为-3.43,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近几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不断上升、资产质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保持较高存贷比反而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NPL系数为-0.033,并不显著。经调整的R2为0.271,F值为13.915,说明方程的回归结果较好。

当期ESG与TBQ回归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ESG表现与财务绩效指标TBQ相关系数为0.346,呈正相关关系,并在1%水平上显著,即商业银行ESG投入增加能够提升当期的财务绩效,从而支持了H1。在控制变量方面, LNSIZE的系数为0.486,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财务绩效越好。DR系数为-0.024,并不显著。经调整的R2为0.256,F值为10.179,说明方程回归结果较好。

前一期ESG与ROA回归结果、前一期ESG与TBQ回归结果分别见表5、表6。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前一期ESG表现与管理层视角的财务绩效ROA、投资者视角的财务绩效TBQ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51和0.437,H2 得到检验。但是相较于当期ESG表现而言,前一期ESG表现与ROA、TBQ的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因此本文认为,相较于良好的ESG表现能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良好的财务绩效更能够强化当期商业银行的ESG表现。换言之,商业银行更有可能在具有良好的财务表现之后,投入更多资源于ESG活动中。

4结语

本文选取2017—2021年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ESG表现与财务绩效作为研究样本,并利用OLS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基于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当期ESG表现与管理层视角的财务绩效ROA、投资者视角的财务绩效TBQ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对顾客、员工利益诉求的重视,使其主要在存贷两端分别获取了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财务绩效表现。基于工具理论,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对于ESG的投入与重视,会使其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

第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前一期ESG表现与管理层视角的财务绩效ROA、投资者视角的财务绩效TBQ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相较于当期ESG表现而言,前一期ESG表现与ROA、TBQ的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基于此,本文认为,商业银行良好的财务绩效对其当期ESG表现的强化作用更明显。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于ESG状况的信息披露。各大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尽管能够按相关规定披露,但仍然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明显优于其他商业银行,在披露程度、数据详细度、事件详尽程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良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外界更好地了解公司的ESG履行状况,是对商业银行做出恰当评估的基础。

第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当重视ESG责任履行工作。在战略层面,商业银行有必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了恰当的保障,这是其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战术执行层面,商业银行应当首先明确利益相关者主体及其具体诉求,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上市商业银行的ESG表现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建议在传统财务数据之外,对ESG表现多加关注,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

第四,监管层应当鼓励商业银行进行ESG投资,这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我国整体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飞,王亮.企业环保投资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J].新会计,2015(4):6-11.

[2]李大元,孙妍,杨广.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5):29-37.

[3]王媛,姜珊,周琪.基于内外视角的国有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以环境管理为调节变量[J].河北工业科技,2016,33(6):456-463.[4]何林涛,陈璇.重污染企业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7,39(6):95-101.

[5]张倩.波特假说框架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再审视[J].财会通讯,2018(33):58-61,129.

[6]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7]尹开国,刘小芹,陈华东.基于内生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6):98-108.

[8]郑培,李亦修,何延焕.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41(6):64-71

[9]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3-11,94.

[10]郭慧芳.煤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11]张兰.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2]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13]SOANA M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4:133-148.

[14]NELLING E,WEBB 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virtuous circle” revisited[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9,32(2):197-209.

[15]AUPPERLE K E,CARROLL A B,HATFIELD J 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8(2):446-463.

[16]ORLITZKY M,SCHMIDT F,RYNES S L.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3,24(3):403-441. [17]LENTNER C,TATAY T,SZEGEDI K,et a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banking sector[J].Public Finance Quarterly,2017,51:53-64[2023-11-20].https://www. 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846145_Corporate_Social_Responsibility_in_the_Banking_Sector.

[18]GARRIGA E,MELE D.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ies:mapping the territo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3(1):51-71.

[19]ALEXANDER G,BUCHHOLZ 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8,21 (3) :479-486.

[20]DONALDSON T,PRESTON L E.The stakeholder thero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and implication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65-91.[21]VARADARAJAN P R,MENON A. Cause-related marketing:a coalign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J].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58-74.

[22]KURUCZ E C,COLBERT B A,WHEELER D.The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收稿日期:2023-11-30

作者簡介:

孙娜,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

余伟源,男,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