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优化研究

2024-04-28 12:05巩军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价值意蕴宣传教育

摘    要:新时代高校是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以大学生为重点人群,通过课堂宪法理论知识阐释、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大思政课”社会实践等形式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宪法深入人心,弘扬宪法精神,强化大学生宪法意识,使宪法实施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宪法;宣传教育;价值意蕴;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82-0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1]。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客观需要,是《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重点内容,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及时融入到课堂理论授课、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大思政课”社会实践中去,优化宪法宣传教育路径,对于大学生讲好中国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宪法信仰和维护宪法权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共同推进,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2]。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对宪法宣传教育重大部署的具体实践,是讲好中国宪法故事和推动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对宪法宣传教育重大部署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宪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宪法地位、性质、实施和宣传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宪法宣传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要求,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应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关于宪法普法教育的重大部署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通过课堂理论授课、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大思政课”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讲清楚我国现行宪法的原则、内容和精神,使大学生明确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权益的重大意义,激发大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引导大学生全面掌握憲法内容和原则,提升宪法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推动宪法更好地贯彻实施。

(二)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讲好中国宪法故事和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内容。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讲好中国宪法故事的基础。高校通过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向大学生传递宪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使大学生明确宪法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应坚持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有机结合,把我国现行宪法内容、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实施等重要内容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坚持宪法知识普及、理论阐释和观念引导共同推进,使大学生全面掌握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理解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七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必须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宪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悟我国宪法是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的重要保证,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好宪法,是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人民根本权益的好宪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宪法实施需要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宪法进行充分的认知和理解。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加深大学生对宪法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讲好宪法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使大学生理解宪法的价值和意义,知晓宪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进而引导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宪法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及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遵守和参与宪法的实施。高校通过讲授宪法案例、宪法历史和宪法故事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和热爱,使大学生形成对宪法的情感认同和自觉遵守,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宪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公众支持。

(三)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挥宪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公民法治素养是法治社会的关键。宪法保障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全民法治意识特别是大学生宪法法治素养作为支撑。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法治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4]。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的宪法法治意识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宪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高校大学生普法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群体,其宪法法治素养影响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也影响着宪法实施和宪法尊严。通过宪法宣传教育,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宪法的核心价值、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树立宪法意识,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应把宪法内容、宪法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和宪法实施要求等融入大学生普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保证宪法实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和人才支持。

三、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应以大学生为重点群体,聚焦宪法基础理论、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国家机构、宪法实施和五次修正案等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以及做好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重大成效、我国对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新征程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求等宪法宣传教育工作。

(一)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成效重大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讲好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实践的显著优势,是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大學生宪法自觉的必要条件。只有大学生全面掌握我国宪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宪法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宪法才能真正走进大学生生活,走入大学生内心,从而促使大学生倍加珍惜宪法,以自身行动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因此,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成效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宪法的权威性不断提升。我国宪法的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同,宪法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国家机构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宪法的实施,注重加强对宪法各项原则和规定的遵守和执行,确保宪法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宪法解释,推动合宪性审查,使得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最后,宪法宣传和教育成效显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宪法及相关修正案知识,使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极大提高。宪法教育逐渐融入大中小学教育,宪法知识已成为大中小学必修内容。这些重大成效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校通过介绍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以及展示我国宪法实践的创新成果,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及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效,使大学生树立宪法自信。

(二)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

现行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先后进行了5次修订,体现了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对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形成了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用“七个必须坚持”来概括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七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宪法论述的重要内容,是对我国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发展的总结和概括。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宪法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领导核心地位确立。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宪法全面实施的保障。二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凸显。我国宪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维护人民权益为根本目的,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快速发展。三是法治原则的贯彻落实。法治是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宪法的实施和维护必须依靠法律规范和程序。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凸显了宪法在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强调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是维护宪法权威的根本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宪法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是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手段,可以推动宪法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宪法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宪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和完善宪法,是宪法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七个必须坚持”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要向大学生讲清楚我国宪法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做好宪法理论宣传、阐释和教育三者统一。新时代高校通过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推动宪法制度建设的进程中,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效力得到充分体现。

(三)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宪法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而基础性保障作用的核心在于实施宪法。宪法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实施。实施宪法要保证宪法内容、原则和精神落地生根,保证公民权利实现及国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贯彻实施宪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宪法在推进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健全宪法监督制度体系,创新宪法理论和宣传教育[2]。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是保证宪法实施和维护宪法尊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其为宪法实施和宪法制度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导。新时代高校应把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融入宪法宣传教育工作,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的内涵,讲清楚全面实施宪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讲清楚宪法要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讲清楚贯彻实施宪法与宪法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监督和宪法宣传的逻辑关系,进而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灵魂,推动宪法实施是维护宪法权威的核心,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不断提高监督水平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思想保障。

四、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网民等重点群体,抓宪法纪念、宪法宣誓、宪法教材建设等重点载体,抓学校、社区、媒体等重点阵地,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2]。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大学生对宪法宣传教育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宪法理论授课,坚持宪法知识普及和理论阐释全面发力,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宪法内容、发展历程和宪法实施等内容,特别是向大学生讲清楚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实施取得的重大成效、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等重点内容,引导大学生掌握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丰富校园宪法法治文化和推进“大思政课”社会实践,使大学生通过典型生动的宪法实践案例,深刻认识到宪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是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石,进而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和宪法意识,使大学生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人才基础。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全面融入课堂理论教学

黨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宪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促进了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课堂理论教学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宪法宣传教育内容应聚焦宪法理论和生动实践,应做好宪法理论阐释和宪法观念引导。一是组织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学习宪法知识和提升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涵盖了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等重要内容。由于教材中的宪法知识是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二次创作,把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权威,以及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等重要论述融入课堂教学,做到宪法知识普及、理论阐释和观念引导三者的有机统一。在讲深、讲透、讲活教材中关于宪法基础理论、国家制度、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国家机构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向大学生讲清楚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实施取得的重大成效、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明确要求等重点内容。二是加强宪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课程群建设。宪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群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宪法法治理论的客观需要。由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总课时的限制,宪法理论授课和实践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新时代高校可通过开设宪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选修课,全面分析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展开讨论宪法与国家治理、公民权利、社会稳定及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关系,满足大学生对宪法知识的需求,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刻认识宪法在国家、社会和公民权利义务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并推动宪法实施。三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融入课堂案例教学,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可以为大学生学习宪法提供生动鲜活的事例,提升大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加深大学生对宪法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主要基于我国宪法实践和具体实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宪法案例,引导大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宪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宪法观念,进而实现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的目的。

(二)宪法精神融入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宪法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宪法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宪法精神融入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如讲好宪法故事、传播宪法知识,有助于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创新校园宪法宣传教育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宪法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宪法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宪法精神融入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以下3个着力点。一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培育和设立大学生宪法教育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立项的方式推动宪法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例如,大学生宪法教育建设项目可通过在国家宪法日举办系列宪法专题讲座的形式,围绕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重点讲解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监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等内容,丰富大学生的宪法知识。二是设立校园宪法法治教育“文化长廊”阵地。宪法法治教育“文化长廊”是校园宪法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主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治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图文展示、以案说法、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丰富校园宪法法治文化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三是以大学生法治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学生法治社团可通过读书会、模拟法庭、辩论赛和宪法宣传周等形式进行宪法法律普法宣传,推动校园宪法法治知识传播,弘扬宪法法治文化,引导大学生思考和探讨宪法与学习生活和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关系。同时,大学生法治社团也可通过引导大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运用宪法原则和规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民主、法治、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四是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宪法教育。新时代高校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教育形式,把线下宪法教育和网络宪法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宪法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三)宪法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4]大学生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将宪法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才能提升宪法宣传教育的效果。将宪法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宪法宣传教育的内涵,增强大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宪法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一是建立大学生宪法宣传教育实践“大平台”。宪法宣传教育实践“大平台”建设是宪法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可与社会机构联合构建宪法法治合作教育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宪法宣传教育。通过宪法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现场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宪法典型生动实践案例,切身感受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宪法的重要作用,亲眼看到法律实施和宪法落地,增强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例如,通过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大学生可掌握和了解“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现行宪法宣传教育内容,以及宪法历史知识,进而增强宪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概括和新思想。虹桥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一百多条意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等多部法律采纳。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大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深刻体会宪法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权利和自由,是保证公民民主权利的法律武器。二是组织大学生参与法院旁听。法院旁听是对大学生进行普法宣传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旁听民事、刑事、行政等真实案例,可以切身感知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加深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法治的理解和认同[5]。三是推进宪法教育“大师资”建设。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注重“大师资”建设,即建好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宪法宣传教育队伍。新时代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和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宪法教育水平和能力,也可邀请法官、律师等法律专家到校为大学生讲解宪法知识和开展宪法交流活动,为大学生解答宪法法律问题,引导大学生思考宪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升大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結束语

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高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创新宪法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建立健全宪法宣传教育机制和资源,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大思政课”社会实践中,做好宪法课程设计和宪法案例教学,建设宪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群,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内容,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实践机制,做好宪法知识普及、理论阐释和观念引导,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增强大学生维护宪法权威和推进宪法实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N].人民日报,2022-12-20(1).

[3]  习近平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8-02-04)[2023-09-01]. https://news.cyol.com/content/2018-12/04/content_17839971.htm.

[4]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5]  郑亚娟,王忠东.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10):25.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3-09-11                                                          修回日期:2023-09-29

作者简介:巩军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八五普法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2023ZSS029);2022年度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宪法精神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价值意蕴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