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文化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2024-04-29 05:02王文亮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群众文化

王文亮

[ 关键词] 声乐文化;群众文化;推动作用

一、引言

开展文化建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手。不同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声乐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声乐文化可以显著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声乐文化活动,对全民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对群众文化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声乐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一)声乐文化的概念

声乐主要是指以人发声为基础,以歌唱为主体的音乐艺术。声乐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合唱、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在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术研究上,声乐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是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声乐的形式和内容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中又蕴含着深刻的审美价值,所以声乐的发展是与文化情感密切相关的,并融入了人类艺术发展历程中。另外,声乐艺术以其无与伦比的大众性,受到了普通群众的一致欢迎。声乐艺术具备自然、流畅、感情真挚的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群众文化艺术形式[1]。它充分满足了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喜爱。

(二)声乐文化的特征

声乐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文化多元性:声乐文化具有多元性,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每种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地域和时代的特色。②内容丰富性:声乐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如音高、音色、节奏、和声等。这些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③语言独特性:声乐文化中的歌词语言具有独特性,它们通常反映了特定民族或地区的语言特点和风格,通过歌词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④审美独特性:声乐文化的审美标准具有独特性,它通常基于听众的审美感受和文化背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⑤情景交融性:声乐文化中的音乐作品通常将情感与场景相结合,通过音乐的描绘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題。

三、声乐文化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

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文化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文化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群众文化活动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对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并不热情。因此,群众文化活动难免落入俗套,这又导致青年人对此更加失去了兴趣。声乐文化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声乐内容,因此声乐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拓展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青年人因工作原因,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但声乐文化活动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施,让青年人在工作繁忙之余也可以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充分满足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群众文化的质量

开展社会文化建设活动,目的在于把文化知识向群众宣传和普及,同时让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突出的作用。目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休闲娱乐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使得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得到较大的缓解,但在培养人们的审美价值观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近年来广场舞开始大面积普及,但是也带来了噪声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群众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并没有被全面认识,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棋牌类游戏成了群众文化的主流,甚至引发赌博等社会问题。而声乐文化以自己无与伦比的优势,使得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声乐艺术学习起来并不复杂,而且各个层面的群众都可以接受,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声乐艺术内容丰富,不同风格、文化和时代的歌曲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群众通过声乐学习,可以体验其中蕴含的主题思想和感情,也使得他们的审美素养与文化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三)有利于扩大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社区、学校等地的基层文化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很多青年人对群众文化建设既不了解,也不支持,进而失去了最具发展潜力的青年人群体的支持,社会文化活动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而声乐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可以结合线上与线下方式机动灵活地进行,不仅能够给予青年人学习和了解声乐艺术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青年人对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积极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中。例如,社会文化活动组织方可以在对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清楚后,把声乐培训计划制订出来,针对年轻人可以选择充满正能量的流行音乐,针对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充满怀旧情绪的红色经典老歌,让不同的受众群体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曲目,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在活动中不同的群体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学习和进步,使得各个层面的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因此受益,无形中也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基层队伍范围大大拓展,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目前群众声乐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大众性与需求性的矛盾

声乐的受众首先是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性是其本质属性,如果声乐文化不能与大众相结合,就无法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也就不能在生活中普及,声乐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特点和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必然会失去自己的群众基础,也就无法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但是因为声乐存在地域性的差异,每个地域的声乐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还有受众群体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受众喜爱的声乐形式和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因为不同需求的存在,造成声乐文化的大众性和需求性之间产生了冲突,这给声乐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

(二)娱乐性与专业性的矛盾

音乐是高雅的专业性艺术,群众文化声乐活动又是一项娱乐性极强的活动,它主要在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中传播声乐艺术,缓解生活压力,许多热爱声乐活动的群众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这些群众希望自己在活动中深入了解声乐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声乐素养。但是声乐文化活动的受众来自不同的年龄段,文化程度、接受的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专业的声乐文化教学难度较大,这造成了声乐的教学活动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失去了专业性的培训,群众就会降低自己学习声乐文化的兴趣,造成群众声乐文化的娱乐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冲突,增加了群众声乐文化活动的难度。

五、开展群众声乐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一)结合地区特色,丰富声乐活动形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声乐文化各有其特色,而且与地方群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各个省的地方戏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等。为了使群众声乐活动满足地区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群众声乐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把不同地区的声乐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不同地域的受众才会积极参与其中。另外,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始与网络密切结合起来,不同的受众群体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因此声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声乐文化活动要做到雅俗共赏,既要有歌唱会和音乐会这样的高雅的声乐活动,又要有地方戏曲和民歌这样的通俗的声乐文化活动,让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的声乐欣赏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4]。二是声乐文化活动要做到老少皆宜,既要满足年轻受众群体的需求,又要尊重中老年人在声乐方面的爱好,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活动。三是声乐文化活动要做到男女皆宜,既要照顾男性对雄浑类型音乐的爱好,又要把婉约型音乐传递给女性受众,这样的群众性声乐活动就可以实现对男女受众的全覆盖。

(二)开展培训辅导,鼓励群众参与

人民大众是群众声乐活动的主体,因此声乐活动绝不能脱离了大众,否则声乐活动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现实中的群众的声乐艺术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其中绝大部分的群众声乐专业素养不高。群众性是声乐文化活动的重要特征,但是一般群众声乐素质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声乐活动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使得群众声乐活动无法发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的作用。因此,群众声乐活动必须有助于提升群众声乐文化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辅导培训,把受众的声乐专业素质全面提升上去,有力推动群众性声乐活动的全面展开。

首先,对受众展开声乐专业培训活动。基层文化馆专业人员要向群众普及声乐知识,并且展开特色鲜明的宣讲活动,把声乐艺术的内容和技巧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广大群众,在声乐活动中加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渗透力度。

其次,声乐文化活动要向全社会展开。广大群众是培训的主要对象,只有与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培训活动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应走出文化馆,通过进社区的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声乐培训辅导活动,让基层民众可以接受更好的声乐教育,这样就可以把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全面提升上来。

最后,声乐专业培训活动对有一定声乐基础的群众可以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培训,训练内容和方法可以相对高端一些,并在训练中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他们的声乐品质。对于音乐素养一般的群众,可以讲解基础的声乐知识,让他们可以掌握最基础的声乐演唱技法。总之,培训活动要让更多群众接触、认知、掌握声乐文化,通过组织群众性声乐活动,迎来群众文化活动大发展。

(三)引进培养专业人员,强化专业工作人员素养

要想发挥声乐文化活动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必须过硬。通常负责基层声乐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会对群众声乐文化活动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引进大量的专业人员,并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这样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可以在声乐活动中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首先,应当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基层文化部门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局面,抓住机遇,把大量的声乐文化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部门中,并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为基层声乐文化工作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声乐文化活动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加大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脫产、节假日和网络培训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把培训效果全面提升上去,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可靠的保障。

再次,应当形成激励机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对他们的工作业绩展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形成激励机制,把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薪酬待遇、晋升机制挂钩,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声乐文化活动中去[5]。

最后,强化岗位培训。在群众声乐活动的岗位培训中,要从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群众工作等诸多方面展开培训,同时结合器乐、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计划、分层次地展开岗位培训活动,为他们实施声乐文化活动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六、总结

声乐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中可以发挥至关紧要的作用,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组织开展群众声乐文化活动,让这一活动在新时期大放异彩,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人人参与声乐文化活动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群众文化
政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作用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推动的重要作用
浅谈群众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浅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