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4-04-29 05:02王清普李洁菲李阳阳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

王清普 李洁菲 李阳阳

[ 关键词]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策略;文化遗产保护

一、引言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是中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载体,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这些宝贵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水平相对滞后[1]。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近年来频发的历史文化遗产事故,让人们警醒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充分意识到在不可抗力或无法预估的危害面前,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3]。因此,当前势必要顺应现代化发展步伐,借助数字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性与系统性,让文化实现与时俱进,融入当下。

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民族人民代代传承发扬的被当作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外显形式,其中还包括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的实物与场所[4]。其是国家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显著标志,是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与物质文化遗产合称为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包括:传统文学类口头文学;作为口头文学载体的语言;传统画、书、乐、舞、剧、艺等;传统技艺工巧、中医药学和社会历法;传统礼仪道德、民俗节庆等;传统体育项目和游艺技艺;与非遗组成相关的实物及场所等[5]。

(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特色与价值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河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例如,豫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传达了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成为河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不仅在河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对全球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河南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技艺,也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信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对维护地区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和方法的局限性

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渐边缘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被削弱。尽管政府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仍然不足。保护方法常常偏向物质化,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这种静态保存的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社会功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此外,保护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和评估机制,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面临失传的风险。再者,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参与度不高,保护工作往往停留在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层面,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和广度。

(二)传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作用。河南省尽管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青年传承人缺乏等問题。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传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存在不足。当前,传统艺术和技艺的学习与传承往往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学习,但相比于现代职业的吸引力和经济回报,这些传统技艺往往缺乏吸引力。此外,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往往面临经济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和经济保障,这进一步削弱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虽然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支持和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助、举办各种展示和竞赛活动,但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覆盖到所有需要保护的项目和传承人。同时,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和政策,使得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和滥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扩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过度商业化,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被削弱,甚至被扭曲。例如,一些传统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在商业化的推动下,变成了纯粹的娱乐和观光项目,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此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和利用过程中出现滥用和误用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影响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理解和评价。因此,如何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滥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四)技术支持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技,如数字化记录、互联网传播等。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得到有效的数字化保护和宣传,这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不足。同时,资源的分配往往集中在少数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而对于一些较小众或地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这种不平衡的资源分配不仅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可能导致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因资源匮乏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支持的普及性和有效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所在。

四、数字化背景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库,完善数字化保护体系

高清视频、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详细记录和数字化再现,不仅能够保存其外在形态,更能捕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和表演特质。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保护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还能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数字化保护体系还应包括建立一个动态更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提供详尽的文化遗产信息,还包括传承人的故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更广泛地向公众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文化自觉。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建议河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更加重视与国内外同类项目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球化。

(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综合性的传承人培训体系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教育和培训,开发在线课程和教学平台,让传承人通过网络教育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方便传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学习和交流,还能吸引年轻一代更容易接触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可以引入更多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为传承人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内容。同时,河南省应当加强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如提供经济补贴、社会认可和职业发展支持。设置奖励和补贴政策,可以减轻传承人的经济负担,激发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热情。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竞赛和节庆活动,可以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媒体和公众活动可以让社会更加了解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价值和贡献。河南省还应当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创新实践。在保持传统精神和技艺的基础上,传承人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表达,如数字艺术展示、在线演出等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传播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扩大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对年轻一代。

(三)减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商业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南省需要制定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政策,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化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这包括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涵盖政府、文化组织、市场监管机构和传承人,共同协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使用和有效保护。法律和政策手段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进行规范,防止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误用和滥用。在数字化方面,河南省可以利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来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开发互动式的数字展览和虚拟体验,使观众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河南省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文化的真实性。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体验方式,如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化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河南省应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公私合作模式,汇聚更多资源和智慧,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技术支持和资源分配,促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和平衡发展

河南省应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入,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档、分析和展示。构建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好地监测和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确保所有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这包括对较小众或地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财政支持。建立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可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知名项目,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河南省应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合作,通过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如教育、旅游、艺术,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应用领域。例如,在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程和活动中;或者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旅游路线和体验项目。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能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也能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分享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五、结语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尤其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合理控制商业化进程并优化技术支持和资源分配,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开辟新的路径。这些策略将有助于确保河南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持續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应持续关注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不断优化和完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繁荣。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况氏武术研究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数据异常和检修状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