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当代转换

2024-04-30 12:34史新刚
艺术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剧种戏曲话语

□史新刚

地方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面临着音乐话语的当代转换问题。若想顺利完成戏曲音乐话语的当代转换,我们需正确认知戏曲音乐的美学价值,从多方面总结转换经验,以体现出戏曲的时代性和现代性特征。本文对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当代转换路径进行了探讨。

在转换地方戏曲音乐话语时,我们需认真分析地方戏曲的特色,关注音乐话语的情感,根据戏曲剧种创作不同的话语体系,以展现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美学价值

(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戏曲音乐具备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价值,与西方国家的写实类戏曲有着明显差异。传统戏曲音乐以符号化、代表性和装饰性的表演形式向群众传达着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中心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戏曲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此同时,戏曲音乐所具备的综合性、抒情性和程式化等特征,使戏曲音乐作品呈现方式、审美展示等方面与西方艺术歌曲、音乐剧及话语也有明显差异。因此,传承与转化传统戏曲音乐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变革的重中之重。

(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音乐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人们在观看传统戏曲音乐时,能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和优良传统。因此,传统戏曲音乐是传播民间特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传播我国礼乐文化的载体。另外,不同地区的戏曲种类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加强传统戏曲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好戏曲音乐话语的现代转化,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让人们真切体会到戏曲音乐的魅力。

二、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特征

(一)现代化和传统性

戏曲音乐的现代化包括戏剧体制、戏剧内涵和戏剧形态等。此处的戏剧形态并非人们常说的形式,而是舞台艺术表现手法。在20 世纪下半叶,戏曲音乐创作不断创新,具体体现在创作主体更专业,创作策略更精简,创作观念更新颖等,这在无形中塑造了戏曲音乐的现代化样式。同时,戏曲音乐表演技法的提高是戏曲音乐现代化的体现。通过接受正规、科学的器乐训练,戏曲剧院团的人员皆具备良好的合奏能力、独奏能力和识读总谱的能力等,能以良好的表演技法和现代化的音乐话语表现出独特的戏曲艺术文化,这是戏曲音乐话语的主要构成要素。

戏曲音乐话语的传统性包括悠久的历史传承价值以及约定俗成的艺术话语。比如,戏曲剧种音乐的旋律与剧种风格密切相连。鲜明、特色的主奏乐器和特定演奏技法能体现出个性化的音色等,这都是戏曲音乐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质,也可称为戏曲音乐话语的程式化美学特征。若缺少音乐的程式性,则很难体现出戏曲艺术的价值。

(二)互文性

精致的戏曲表演艺术很难一次性完成。表演者需要经过无数个现场表演,按照文本表演程序,根据不同观众和不同场域进行调适,呈现出优秀的戏曲表演。可见,不同场次的艺术表演文本存在潜在的互文关系。不同戏曲表演艺术的剧种创作特征、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表现形式有着明显差异。戏曲演进过程是音乐表演者、文学工作者共同创作的过程,所以戏曲音乐话语及表演过程同样也是创作过程。与此同时,戏曲音乐艺术的呈现不仅要关注音乐曲谱和剧本内容等静态文本,还需梳理动态表演及交流过程的有关文本,使双方语境体现出互文性,形成更加精致、高质的戏曲表演。另外,戏曲编剧在文学创作唱词中,要求音乐编腔者将故事情节话语和音乐相配合,理解戏曲剧种语言和艺术表演的联系,创作出便于表演者理解人物情感的音乐话语,从而诠释更精致的戏曲表演。因此,戏曲编创者需认真对比戏曲演出时的实时表演过程和剧本戏曲音乐话语,找出其中的不足,加以改进,以推进戏曲表演艺术的长远发展。

(三)音乐性与文学性

戏曲艺术的文学和音乐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音乐歌唱是文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又记载着音乐歌唱。比如,京剧《四郎探母》体现出我国戏曲和文学“重情大于叙事”的艺术观点,侧面反映出故事情节并非戏曲艺术的重点表现形式。而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表现和揭示才是戏曲表演时需呈现的内容。在该种美学追求下,会催生出许多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戏曲文学话语样式,进而形成戏曲音乐和文学话语有机融合的状态。

在戏曲艺术的发展中,文学和音乐一直交织关联,但在主导性上仍存在诸多变化,有时呈现的是文学依附音乐,有时又是以文学为中心,而音乐围绕文学展开创作的局面。该种变化让戏曲艺术在戏剧性表达方面获得了较为灵活的空间。同时,戏曲艺术所具备的音乐性还体现在浓郁的地域性、民间性特征方面,尤其是在曲牌体的音乐结构上,其对应的长句形式和短句形式,与板腔体的对仗关系和字数不尽相同。可见不同音乐体制和不同剧种会决定音乐话语和音乐风格。

三、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价值

传统戏曲音乐艺术的曲体形式大致能分成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类型。其中一些戏曲剧种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不同的戏曲所拥有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情境有明显差异。比如,曲牌体的戏曲音乐中存在的悲伤情节,编腔者或者剧作家会选择体现悲伤效果的音乐来配合词情的艺术表现。如《小桃红》的曲调引进悲情的唱词,会让戏曲音乐出现伤感的效果,这侧面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音乐语境;若是以音乐为本的话语语境,则要对《小桃红》的节奏风格、曲式结构和曲调音程等进行分析,说明曲目曲调哀伤的特质,从音乐艺术的本体分析音乐语境。又如,板腔体的戏曲音乐,在完成剧本创作后,编腔者会选择适合剧本情节的板式音乐与曲调,专门配合词情的表现,从而取得理想的戏剧效果。由此可见,戏曲音乐会因剧种不同采取差异化的创作手段,并且不同戏曲剧种拥有对应的话语体系,适合的音乐话语能保障戏曲表演的整体质量。

立足当前戏曲艺术的多元发展背景,若想大力推广与宣传戏曲表演艺术,使传统艺术适应时代趋势,需要多加关注各层面的观众,构建戏曲创作各阶段的音乐话语体系,帮助表演者理解戏曲艺术的精华和内涵,体现出艺术文化的魅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当代转换路径

地方戏曲话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从歌舞百戏向宋元杂剧和宋元南戏发展,再到四大声腔等话语的形成,都能了解到戏曲音乐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地方戏曲音乐逐渐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特征。比如,地方戏曲剧种具备完整的锣鼓经音响体系,已被管弦乐伴奏拥有的立体化音响所取代,西方管弦乐伴奏的音乐话语也取代了锣鼓经。可见,地方戏曲要紧跟时代趋势转换音乐话语,以顺应时代趋势。

(一)基于传统理论总结转换经验

地方戏曲带有地方习俗、语言和音乐的特点,这类特点是区分剧种和识别剧种的主要标志。若想实现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转换,戏曲工作人员应明确地方戏曲的特征及主要剧种,建构相应的话语体系,以展示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戏曲工作人员在转换与编创音乐话语时,要正确认知话语价值,理清历史话语和现代话语的脉承关系,关注新时期的戏曲编曲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分析当代优秀戏曲剧目的创作手法,总结当代戏曲表演家的相关艺术成就,掌握新时代戏曲音乐的全新艺术面貌、创作观念和创作技法,使戏曲音乐话语的创作更具时代性、继承性。与此同时,地方戏曲是戏曲艺术的一种创作方向,也是题材样式之一。当代社会的戏曲创作文体不仅要具备现代性特点,还需与地方传统文化密切相连。这代表古典戏曲艺术、当代戏曲艺术存在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转换戏曲音乐话语时,戏曲工作人员需以古典戏曲唱腔段落为主,逐渐向整体构思的剧目音乐形态转型,构建出完善的戏曲音乐理论与创作的话语体系,达到地方地区音乐话语成功转换的目标。

(二)结合话语体系的建构特征转换

戏曲艺术话语拥有相应的话语体系,这类体系具备一定的建构特征,是围绕戏曲艺术自身所展开的。在地方戏曲音乐的当代转换中,戏曲工作人员应结合话语体系的特征进行实践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的进程,确定观众审美需求与时代话语的关系,总结戏曲音乐话语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创作,使音乐话语符合时代特征。同时,地方戏曲的独特声腔是在一定地域产生的,具备当地音乐特色和语言特色,也被称为“土腔”。在转换戏曲音乐话语时,戏曲工作人员应结合新流行地区的表演者和艺术家的表现形式,解决原生地音乐、本地语言的融合问题,并构建符合本地社会现象与文化背景的新话语,使地方戏曲得到发展与传承。另外,地方戏曲音乐话语转化还要立足民族语言基础进行转换,要求戏曲工作人员解释、阐述地方戏曲音乐的话语问题,并在现代地方戏曲观念的引领下,通过方法与视野的创新,提炼出具备中国文化品质以及美学意象的话语系统,拓展戏曲音乐文化的视域。此外,地方戏曲的音乐话语当代转换需要长期坚持,要求戏曲工作人员立足历史问题和经验,反思音乐话语的不足,将当代意识有效融入地方戏曲作品,实现戏曲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三)增强地方戏曲工作者的认同感

地方戏曲作为综合艺术的一种,包括许多元素。从戏曲艺术的本质而言,其包括舞蹈、故事、杂技、诗歌、音乐、代言体、讲唱文学、狭隘的剧场、俳优装扮等构成因素,需要集体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在地方戏曲的音乐话语转换方面,戏曲工作人员要认同戏曲表演语境,在戏曲表演创作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会梳理戏曲角色的音乐话语及相关语境。

戏曲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同体现在对人、对己和对事的观察理解,通过整合地方戏曲的情感内涵和话语体系,表演或创作地方戏曲,顺利完成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转换,构建出适宜的语境体系。第一,戏曲工作人员要拥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调控自身的戏曲表演行为,明确戏曲表演的情节和动机、话语等影响因素,根据观众氛围、舞台环境的真实情况,流畅地完成戏曲表演。第二,地方戏曲表演的外显行为,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等,皆需要工作人员了解人物扮饰、戏曲故事情节和音乐话语,在演出前深刻分析与理解戏曲音乐的情感形态,去除紧张的身段表演或无意识的紧张行为。第三,地方戏曲表演者应从心理层面认同音乐话语体系,明白音乐话语体现的扮演的人物情感、性格和思想等,将音乐话语融入地方戏曲的情景,表现出地方戏曲的个性特点。

(四)基于价值取向的转换

地方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曲的音乐话语转换应基于音乐价值取向进行,将音乐话语体现在戏曲作品方面。地方戏曲蕴含丰富的艺术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韵味,加上优美词汇的使用也会凸显戏曲作品的魅力。地方戏曲具备的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话语的文学性上,虽唱词的优美与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曲文学性,但若浅吟低唱词曲,可能会导致词曲的承载价值缺失。因此,在当代转换地方戏曲音乐话语时,戏曲工作人员要明确戏曲艺术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在确定、发现、总结、思考、批判当代戏曲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现代转化,以现代意识推进地方戏曲音乐话语的发展和创新,真切体现出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地方戏曲音乐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要求戏曲工作人员构建符合戏曲艺术的音乐话语体系,着重凸显戏曲的艺术个性和剧种个性,正确认知地方戏曲音乐的内涵与文化魅力,增强认同感,实现地方戏曲艺术的创新性和现代性转换。

猜你喜欢
剧种戏曲话语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