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04-30 14:03吕倩王心怡张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汽车行业生产力

吕倩,王心怡,张强

(西安财经大学,西安 710100)

1 引言

2024 年1 月31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形成和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诸多前沿科技,是推动社会向绿色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的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鉴于此,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包括:第一,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丰富现有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第二,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后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研究

202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对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相关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学者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黄速建[1]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跃迁。邹亚光[2]认为,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突出表现为劳动者的高素质化、劳动资料的高智能化和劳动对象的高算力化。第二,部分学者从“新”“质”两个维度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沈坤荣等[3]指出,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低效能、高消耗的生产过程,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新”和“质”的蜕变,代表生产力能级跃迁。第三,部分学者从“新”“质”“力”3个维度理解新质生产力。蒋永穆等[4]认为,“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第四,部分学者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综合性的阐释。高帆[5]从结果、要素、要素组合、产业形态、保障等方面进行界定。赵峰等[6]从技术形态、发展阶段和人类社会生产力演进3 个层面探寻其内涵。钟茂初[7]基于当今社会发展转型阶段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替代资本驱动增长的先进生产力。

2.2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4个角度。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周文等[8]认为,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二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任保平等[9]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三为质量与数量相统一的角度。张军扩等[10]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以一定的数量为基础,离开了数量,质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为宏观经济、产业、企业的角度。赵剑波等[11]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3 个层面,以要素质量、创新动力、质量技术基础为基础条件,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3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部分学者从农业领域出发进行研究。侯冠宇等[12]从东北农业领域出发,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及现实路径。郑建[13]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部分学者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现路径。杜传忠等[14]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4 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任保平等[15]提出,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通过改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来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沈坤荣等指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以新技术加速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动能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新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针对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基本理论体系已经完善;现有文献对于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于其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方面的理论研究,鲜有文献研究新质生产力在具体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3.1 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新能源汽车势必会成为当下大多数消费者的首要选择。与国外知名车企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技术薄弱,研发投入力度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第一,导致其无法快速占领市场,出现市场份额萎缩的现象;第二,使产品质量下降,为消费者带来不便;第三,导致人才流失,造成企业人才匮乏。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以外,还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攻克技术瓶颈,加强核心技术的培养,生产高质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3.2 新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涉及电池生产、电动机制造、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复杂的产业体系。但当前,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健全。第一,我国部分城市的公共充电设施配置存在缺陷,有些充电桩长期闲置,而有些则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些充电桩虽然配备了自动控制系统,但无法实现智能化管理,造成充电效率低下;有些地方的充电桩因为使用年限过长,没有经过及时的维修和升级,只起到了装饰作用,缺乏实际用途,这使得消费者因为基础设施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选择新能源汽车。第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规模差异较大,不同企业对充电装置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上存在一些矛盾,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产生不利影响。第三,虽然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相关政策文件,但是很多政策缺乏强制性,法律效果不够明显,在充电桩的安装过程中存在权责义务不明确的问题,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纠纷,从而严重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3.3 企业人才支撑不够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子、电力、材料科学等,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匮乏,这直接制约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缺乏投入和经验,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以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但在供应链管理、品牌推广、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影响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4 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研发水平

科技创新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腾飞阶段,自2015 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 万辆和949.5 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1.6%。然而企业在主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基础上,要重视研发环节,做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用行动助力低碳发展。第一,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陕西调研时强调,制造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定要在研发投入上舍得下本钱。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16]。第三,企业要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环节成本,努力实现产品成本的最低化,同时,企业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研发成本开支,协助研发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减轻企业财务压力,降低企业成本。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都要提前考虑新能源汽车购买之后是否方便充电,若不能真正满足充电的需求,那么新能源汽车将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要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最大程度上缓解“快充要等候、慢充停车贵”的问题;第二,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需要明确各个权利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在安装充电桩时做到有法可依,满足消费者正常充电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争议,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延续财政补贴、给予税收优惠等,鼓励有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投入资金建设充电桩,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加。

4.3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第一,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关机构相互合作,如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推动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助力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急需人才;第二,新能源汽车行业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调动不同类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行业间的人才流动和知识共享,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三,新能源汽车企业要与政府加强合作,提高企业的信誉,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第四,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引进国外的尖端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5 结论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使得汽车强国的建设步伐越迈越坚实。

猜你喜欢
新质汽车行业生产力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时代不等人,汽车行业在完成“双碳”这件事上,责无旁贷
汽车行业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汽车行业 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2015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