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神话的重述

2024-04-30 14:22龙嘉允
中国故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世神鸿蒙母题

龙嘉允

【导读】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资源,在现代语境中不断被重新讲述和应用,并被赋予新的功能与意义。2019年被称为中国古老神话“鸿蒙”的复活之年,华为“鸿蒙”系统的亮相激活了“鸿蒙”神话。古代神话中的“鸿蒙”涵盖了“混沌”和“创世”的含义。在华为的情境中,“混沌”母题在创立前和技术理念中有所隐喻,“鸿蒙”神话则在商标注册和操作系统命名中得到运用。这一研究不仅与国内神话学界提倡“朝向当下”热点议题相契合,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神话是一种“解释宇宙、人类(包括神祇和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文化产业和数字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神话资源被重新运用、重述和改造。在中国,学界推出了“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卷,如《碧奴》《后羿》《人间》《格萨尔王》等作品,引发了人们对神话的兴趣。叶舒宪关注到“新神话主义”文化思潮,杨利慧提出了“神话主义”理论,这些研究与神话重述相关,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神话传承提供了见解。

在科技领域,我们也能敏锐捕捉到神话重述的现象。2019年8月9日,华为宣布开源其首个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这一极具中国神话特色的命名,激活了古代神话“鸿蒙”。鸿蒙OS这一科技事件对于文学和科幻领域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机遇。有鉴于此,本文以华为“鸿蒙”案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下述问题:华为“鸿蒙”中的“鸿蒙”神话如何被重述?“鸿蒙”神话被隐喻和运用的具体表现有哪些?“鸿蒙”神话在华为“鸿蒙”中承载着怎么样的功能,具有怎么的意义?辨明这些问题,能使我们从更综合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古老神话“鸿蒙”在现代科技中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一、中国古老神话“鸿蒙”含义探赜

追溯“鸿蒙”这一古老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早期的神话文本《山海经》中已有所体现。在诸子散文《庄子》《淮南子》,以及唐代的诗歌《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等中也均有“鸿蒙”的相关记载。此外,“鸿蒙”一词在小说《西游记》和《红楼梦》中被引用,也出现在现代散文如《寄小读者》等作品中。可见关于“鸿蒙”的记载源远流长,贯穿于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

“鸿蒙”,亦作“鸿濛”,原指宇宙未开化前的混沌状态。《庄子·外篇·在宥》中言:“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则寓言,“鸿蒙”被视为自然元气的拟人形象。关于“鸿蒙”,司马彪注:“自然元气也。”《淮南子·道应训》道:“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这里所描述的“鸿蒙”侧重于混沌状态。“鸿蒙”从自然元气之意转变为混沌初开的原始状态,代表着一种未被触及的、待创造的状态。唐代诗歌《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三》:“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此处“鸿蒙”的典故源自《庄子》。“鸿蒙”还出现在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中的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在现代散文中,“鸿蒙”沿用在《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文学作品表明了有关“鸿蒙”含义在不同时期的运用,显示了它在古代先秦散文、唐诗、古典小说、现代散文等作品中的重要性。此外,“混沌”作为“鸿蒙”神话中关键的母题,常与宇宙起源之初的神话相关。即使没有明确提及“混沌”,“鸿蒙”神话仍承载着这一隐喻的意义。通过分析这些引用的内涵,可发现它们与“鸿蒙”神话中“混沌”概念的一致性。

“鸿蒙”是华夏文明中开天辟地的本土创世神。袁珂的《山海经校译》提到“鸿蒙”,一个称之为帝江,另一个则被称作帝鸿。《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山海经·西山经》言:“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这是早期关于鸿蒙大神奇异外形和能歌善舞技能的描述。叶舒宪研究了史前文物图像,在《创世鸟神话“激活”良渚神徽与帝鸿——兼论萨满幻象对四重证据法的作用》《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这两篇文章中都认为帝鸿即鸿蒙,为创世神。由此,鸿蒙被视为开辟宇宙的创世神,这与“早期神话中出现具有超常属性和建功立业的一类神话人物,在某些神话中的动物形象”的文化英雄紧密契合。正是“鸿蒙”创世神和“开天辟地”的特质,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历史演变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被运用对象背后的文化资源。

综上,“鸿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含义:宇宙前混沌状态和创世神的象征。这反映了其文化内涵,表现了古代对宇宙生成和秩序的思考。这种文化内涵也让古代神话中的“鸿蒙”在现代语境得到了新的文化意义。对“鸿蒙”含义的探赜,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为神话作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二、“混沌”母题在华为“鸿蒙”的隐喻

“混沌”在原始神话中被视为宇宙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描述了宇宙在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同时也是“鸿蒙”神话中的一个关键母题。华为的鸿蒙系统(HarmonyOS)是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新分布式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的背后,蕴含了对“混沌”文化内涵的隐喻,这主要体现在“混沌”的两个含义上:一是宇宙未开化前的混沌状态,二是“浑沌(混沌)之死”,宇宙通往秩序。

“混沌”最初是宇宙未开化前的混沌状态,可以视为华为创立“鸿蒙”之前,各种电子设备之间无法无缝连接的无序情况的一种隐喻。“混沌”通常在不同文化中与宇宙生成前的混乱状态相关联,它是描述宇宙起源前状态的神话之一。例如,纳西族的《创世纪》《黑白之战》、景颇族的《穆脑斋瓦》以及拉祜族的《牡帕密帕》等不同民族混沌的神话。荷兰学者加里奇(Jarich G. Oosten)关注到宇宙起源的生成形态:“创世之初天地一片混沌,不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也是极具创造性的状态。”宇宙形成前是一种无序、混沌的状态。类似的,在華为“鸿蒙”系统创立前,各种设备缺乏一个国内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来连接彼此,造成了无法无缝互联的问题。鸿蒙系统的推出象征着华为克服了过去没有独立操作系统的困境,使各种设备得以无缝连接,这与古代鸿蒙所代表的“混沌”文化内涵产生了共鸣。

“混沌”另一含义指“浑沌(混沌)之死”,意味着宇宙通往秩序,而这也反映在华为“鸿蒙”的技术理念中。在中国创世神话中,关于浑沌的记载,《庄子·应帝王》言:“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则寓言中的“浑沌之死”象征着将混乱转变为秩序,代表宇宙新秩序的开端和万物生成的起点。袁珂指出:“混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混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也因之而诞生了。”因此,宇宙最初是混沌状态,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秩序演化。同时,鸿蒙系统的技术理念也与宇宙生成的演变过程相契合。比如“鸿蒙OS模块化耦合,设备弹性部署;首次终端分布式架构,跨终端协同体验”,以及“统一IDE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跨终端生态”。此外,2023年华为发布的《鸿蒙生态应用开发白皮书HarmonyOS应用开发官网V.2.0》与“华为开发大会2023”的活动都涉及技术理念,这些理念类比了宇宙生成的秩序性特征。两者反映了从混沌到秩序的演变,宇宙和鸿蒙系统都逐渐形成了有序的结构,各个元素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整体。

可见,“混沌”母题在华为“鸿蒙”中呈现出“混沌”的隐喻,一是象征着宇宙生成之前混沌的状态;二则反映了“混沌之死”,宇宙将通往秩序。“‘隐喻也恰恰是高度关注宇宙科技与电子传媒的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神话学里的关键词”。鸿蒙系统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展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能力,提升了生活便捷性。它的技术创新在科技领域呈现出与“混沌”母题隐喻相关的新秩序。这种隐喻不仅延续了“混沌”母题的传统,还使古老的“混沌”母题在科技领域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赋予了其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三、“鸿蒙”神话在华为“鸿蒙”的运用

神话并非仅仅是古老的遗留物,而是处于被持续运用和转化的状态。“鸿蒙”作为创世神话的类型之一,在现代语境中得到了新的运用和诠释。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鸿蒙”神话在华为“鸿蒙”中的挪用与改造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华为鸿蒙商标名称的注册,二是华为鸿蒙系统的命名。

“鸿蒙”神话符号是华为注册数量较多的商标名称之一。2019年5月14日,华为成功注册了“鸿蒙”商标,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商标注册方面,“鸿蒙”这一神话词汇被直接应用和改编。“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网站显示,华为公司已经申请通过了‘华为鸿蒙商标,适用于第9类别和第42类别。申请日期为2018年8月24日”。我们可以观察“鸿蒙”在华为商标注册的情况,单单针对“鸿蒙”这一商标名称,华为公司对其在不同的国际分类下就进行了93次的注册申请。其次,以“鸿蒙”为基础改造的商标组合名称类型丰富、数量众多。比如鸿蒙智联、鸿蒙 HARMONY、鸿蒙 OS、鸿蒙 HILINK等24组商标名称。华为运用“鸿蒙”神话符号,对其重新组合,凝结成新的符号。“鸿蒙”神话在新的语境获得了生命。

“鸿蒙”的神话符号也沿用到华为“鸿蒙”系统命名中。在中国古代,“鸿蒙”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创世神。余承东解释说,“‘鸿蒙的中文意为‘开天辟地,英文名为‘Harmony,旨在实现设备之间的融洽和和谐,消除全球设备之间的隔阂,造福全球。”鸿蒙“是面向物联网和万物互联时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代表了操作系统技术的重大进步,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流畅、更安全的交互体验”。这意味华为的鸿蒙系统不仅是科技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象征,能为现代生活带来更多智能场景。华为通过“鸿蒙”之名,传达开创性的意义。中国创世神话的“鸿蒙”代表着开天辟地的力量,这一文化意义延续至科技领域,激活了“鸿蒙”在科技中的文化价值。古老的神话在当代语境中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使用,连接起了传统与当代,延续了神话的文化价值。

总体来说,华为对“鸿蒙”神话重述呈现出直接引用和改造两种类型,它将古老神话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了神话的活力。这意味着神话不仅是古老的传承,也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存在。华为“鸿蒙”将神话引入现代语境,反映了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四、结语

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资源,并未因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走向终结,相反,科技时代为古老神话资源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语境。华为在国际商标注册中运用了诸多神话词汇,如“当康”“朱雀”“白虎”“饕餮”“灵犀”等神话符号,这些显示了古老神话在现代语境中的重述。“鸿蒙”这个古老的中国神话符号具有“混沌”和“创世神”的含义,为现代重述提供了文化基础。华为在创立之前和技术理念中隐含着“混沌”母题的隐喻,而“鸿蒙”不仅在商标注册中被使用,也成为鸿蒙系统的命名基础。这一现象凸显了古代神话对于现代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呈现了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继承和创新。可见,在科技应用的背景下,“神话被从其原来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

关注神话在当今语境中如何重述,是当前国内神话学界关注的热门议题。在现代语境中,考虑神话的叙述方式、传承形式和应用场合的变化,这种研究能让古老神话在传承的同时具备现代性。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民族特性,而且凸显了时代特征。这既与中国神话学界倡导的“朝向当下”研究新路径相契合,也构成了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利慧. 神话与神话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叶舒宪. 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J]. 中国比较文学,2007(4).

[3] 杨利慧. 神话主义研究的追求及意义[J]. 民间文化论坛,2017(5).

[4] 孙通海,译注. 庄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萧兵,叶舒宪. 老子的文化解读[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6] (汉)刘安,等. 淮南子译注[M]. 陈广忠,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7] 范之麟,吴庚舜. 全唐诗典故辞典(上)[M].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8] (明)吴承恩. 西游记[M]. 曹松,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 (清)曹雪芹,(清)高鹗. 红楼梦(第2版)[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 冰心. 寄小读者[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11] 袁珂. 山海经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2] 叶舒宪. 创世鸟神话“激活”良渚神徽与帝鸿——兼论萨满幻象对四重证据法的作用[J]. 民族艺术,2019(2).

[13] 叶舒宪. 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J]. 中华文化论坛,2020(1).

[14] 李鹏. 中国多民族文化起源神话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15] [荷]加里奇·G.奥斯腾. 众神之战:印欧神话的社会编码[M]. 刘一静,葛琳,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6] 袁珂. 中国神话传说[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7] 李艳,刘丹,田小东,等. HarmonyOS特点与应用前景分析[J]. 通信与信息技术,2019(5).

[18] 张多. 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19] 华为自研操作系統:已注册“华为鸿蒙”商标[J]. 中华商标,2019(5).

[20] 陶善才. 鸿蒙系统发布对我国科技研究和创新的启示[J]. 安徽科技,2021(8).

[21] 杨利慧,等. 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与重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创世神鸿蒙母题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奇思妙想(4)
创世神话
鸿蒙:打破安卓垄断 所有权归属国家
鸿蒙来了
创世神话
华为一大批鸿蒙商标等待审查
比较文化视阈下的中西创世神话探析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