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市级公立医院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4-05-01 18:55张红苏凌璎周立涛翁雅琴杨晓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科室

张红 苏凌璎 周立涛 翁雅琴 杨晓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要求,公立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已不能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高质量发展,从规模扩张逐步向追求内涵质量转变[1]。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级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努力适应现代医院发展需求,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构建医院管理体系和实施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公立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能直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3]。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需由重视规模效应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走医、教、研并重的道路,才能提升医院区域影响力[4]。近年来,某地市级公立医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提升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带动区域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1 医院推动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1.1 以学科排名体系为基础,做好学科规划

为进一步激发科室做好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当地率先建立了学科排名体系,该体系从人才培养、临床工作、学科科研、教学工作4个方面对全院各个科室每年的学科建设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细节包括学会任职、职称情况、继续教育情况、科研成果与奖项、业务量、技术开展情况等,由学科管理办公室汇总排名。根据学科排名情况对科室进行分层管理,分为优势学科、培育学科和潜力学科,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不同的倾斜。各科室根据排名情况和失分情况自我剖析,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学科排名有利于科室自我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激发科室做好学科建设的积极性[5]。

1.2 构建“三尺”长效质控模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的提升与持续改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所在。现阶段国内医疗质量管理存在医疗质量评价方法不健全、三级质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基础管理、环节管理到终末管理的全流程管理与控制不理想[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创新性地构建由“标尺、量尺、戒尺”组成的“三尺”长效质控模型:以各项质量指标体系的标准化保障质量的基础管理,形成“标尺”;以“标尺”为准绳,落实全面质控和监督机制,保障质量的环节管理,形成“量尺”;依据量尺衡量出的结果,树先进、抓典型、常态预警,落实质量的终末管理,形成“戒尺”。同时医院从患者服务、手术管理、危急重症、病历质量、合理诊疗、科室管理6个维度建立基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质控办每月进行评分并公示排名,各科室自我剖析扣分原因并持续改进,通过1年多运行,全院围手术期考核、投诉纠纷和病案首页规范性等指标均明显好转。

1.3 实现医疗技术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技术创新转化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积极提升各科室医疗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医疗技术成果创新,推动技术创新转化。医院每年组织4次新技术新项目准入评审工作,探索新技术从规范准入、过程追踪到定期评价、结题转化的全流程管理,实现新技术闭环管理机制。初审时医务管理部门依据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对申请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院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等初步审核;召开准入评审会议,所有新技术新项目须经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并公示后方能开展临床应用;在规范准入同时,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动态评估管理,对落实情况严格监管;新技术新项目按期完成后应作出书面汇总,撰写结题报告,医院在每季度进行准入评审的同时,由医务处一并组织召开新技术新项目结题评审会议。近年来新技术全流程闭环管理取得丰硕成果,专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功打造了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耳后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等一大批先进技术。

1.4 签署个性化科主任责任状,加强科主任目标管理

科主任是医院的中流砥柱,医院每年组织全院签署科主任责任状,对科主任科室管理提出要求,包括落实科室管理主体责任、制定落实科室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科室教学科研工作、合理分配调度科室资源等内容。由医务处牵头从2021年起,对科主任责任状内容进行修订,创新性地制定个性化目标指标,从满意度、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4个维度制定目标值,具体包括病案3 d回收率、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案首页诊断正确率、患者满意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等指标,以科室年度目标指标完成数和完成率、学科排名情况等综合评定,作为科主任评价和年度优秀科主任评选的重要参考。

1.5 引进外聘学科带头人,助力学科提升

该院无论是学科影响力还是建设规模,在当地均处于领先地位,国考成绩在省内也位于前列,但医院在学科成果、高精尖技术等方面与国内顶尖医院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弥补学科方面的不足,医院建立名医工作室,引进知名专家作为外聘学科带头人,外聘专家对医院的帮扶包括:(1)临床诊疗: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指导手术及疑难危重病例诊治等。(2)科研指导:指导国自然标书及各类省市级科研项目,开展临床研究合作等。(3)学习进修:医院各专科组织人员赴对方医院进修与学术交流。(4)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远程视频定期开展线上会议,在线参与对方业务学习,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等。名医工作室成立至今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18项、省级奖项11项,4个科室晋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使医院学科影响力实现大幅提升[7]。

1.6 培养中青年优秀骨干,发掘人才潜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视培养中青年优秀骨干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潜力,根据医院规划制定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规划,包括临床诊疗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提升等,打造一批科研与临床能力强的优秀青年队伍,在进修学习、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医院与高校合作共建苏北临床研究院,为青年人才提供优秀的科研平台,同时推动院内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投入,为科研产出提供支持。积极推动学历提升计划,对45岁以下所有医师要求积极考研考博,在学科排名体系中将硕士博士占比纳入评分体系,通过学科评价激发学历提升的积极性[8]。

2 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于2002年首次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后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成功创建7个。2022年获批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获得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已拥有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有3名省医学会/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4名省级学会常委,3名省级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医院学科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获得极大提升。医院近年来在国考中屡创佳绩,省内排名均在6名以内,艾力彼地市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35位,科技量值排行榜五年总榜排行有4个进入百强学科。

3 讨论

3.1 进一步完善学科排名体系

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应以学科建设为工作重心,通过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在学科建设体系中,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学科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大背景下,很多医院都在对学科建设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医疗品牌、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支撑条件、学科管理、社会声誉6个方面,例如支撑条件方面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杰出团队等,该指标体系对学科层次要求较高,适合国内知名医院或者省级医院[9]。 该院作为地市级三甲医院,人才、科研能力等均无法达到国内领先,因此该院对学科评价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从人才、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建立了适合地市级医院的学科排名体系。虽然评价体系已建立,但仅从人才、医教研等方面进行评价仍显不足,需要从顶层设计,建立全面的考评和激励体系。今后在体系中加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科室管理等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各专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评价指标。学科评价体系建立后所产生的学科排名逐渐细化到病区、诊疗组和个人层面,使学科评价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3.2 持续推进“三尺”长效质控模型的全流程管理

医改实施以来,国内各大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质量安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10-11]。部分医院医务工作者对诊疗流程、法律法规等不了解,难以保障医疗安全;有的医院忽视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频发[12]。基于这些问题,国内各大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构建个性化的质量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往往在全流程管理方面不够深入,从基础管理、环节管理到终末管理无法完全落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前期构建的基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 三尺”长效质控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思维,有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国内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3.3 进一步推动科主任目标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科主任责任状的各种目标指标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科主任目标管理。该体系中包括责任状目标指标完成率和完成数、学科排名体系的排名情况、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质控中心建设情况、基础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排名情况等。综合上述指标,每年评选出5名优秀科主任,在院医疗质量委员会大会上颁发证书。评选细则包括:(1)依据科主任责任状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上一年度指标完成率和完成数得分相加并排名。(2)学科排名体系和基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前25%。(3)科室须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市级质控中心挂靠单位。随着学科排名体系和“三尺”长效质控模型的逐步完善,科主任目标管理体系也将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逐渐凸显,地市级公立医院作为承担医疗服务的重要组分,在国内医疗体系中发挥重要角色。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医院都在积极推动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地市级公立医院来说,应当以学科与人才建设为核心,大力扶持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特色技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学科排名体系、“三尺”长效质控模型、技术闭环管理、科主任目标管理、优秀骨干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不断提升学科管理水平,通过这些创新性举措,巩固和提升医院战略发展地位,持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初心不悔,甘之如饴——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教授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