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性牛腐蹄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2024-05-03 04:34杜培栋
养殖与饲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趾间腐蹄病群发

杜培栋

甘肃省靖远县北滩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靖远 730611

牛腐蹄病也叫“烂蹄病”,主要因蹄部感染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所引起,发病较急,数小时内就会导致牛跛行,后续还会表现出运动障碍、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各品种的牛均易感染,若未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牛的淘汰率。病情严重时牛卧地不起,出现全身症状,最终会因脓毒血症而亡。在养殖过程中,牛腐蹄病还很容易出现群发性特征,实际带来的损失更大。因此,明确群发性牛腐蹄病的病因、科学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促进牛养殖产业实现稳定顺利发展。

1 病 因

群发性牛腐蹄病病因包括:①牛舍过于阴暗潮湿,养殖密度较大,再加上不注重卫生清洁,牛粪、尿在牛舍内堆积,牛蹄部长期浸泡在粪尿中,导致牛蹄周围的皮肤逐渐膨胀、松软,粪尿中的病菌“趁虚而入”,易引起群发性牛腐蹄病。②当外部的气候比较干燥,牛舍内湿度低,容易导致牛蹄部皮肤因干燥发生龟裂,易被细菌入侵,引起群发性牛腐蹄病[1]。③牛舍地面较硬,且地面上有硬土块、碎石、碎玻璃等,很容易扎伤牛蹄,最终因外伤导致细菌入侵,引起群发性牛腐蹄病。④运动场地不平整,尘土飞扬,下雨时会导致场地地面较为泥泞,牛在运动场地中,蹄部很容易被牛粪、泥土包裹,大量厌氧菌的增殖容易造成群发性腐蹄病。⑤牛群蹄部修剪次数较少,导致牛蹄过长、变形,蹄趾间皮肤容易被拉伤,导致细菌入侵发病。⑥饲喂管理不当,牛饲料单一,没有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牛钙磷摄入不足,导致牛蹄角质层较为疏松,牛蹄因此变得脆弱,更容易受伤,遭受外部细菌侵入,引起群发性牛腐蹄病。⑦细菌感染导致牛患腐蹄病,如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这些细菌能够在牛蹄皮肤角质层中长期存活,并持续对牛蹄部皮肤造成感染侵害,引起严重的炎症。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发病较急,几个小时内就会发病。发病后,牛出现跛行,无法正常行走,因为蹄部持续的疼痛刺激,导致牛烦躁不安,为了缓解蹄部的不适感与疼痛,经常高举蹄部,患病蹄部长时间不落地。此时,观察牛的患病蹄部,可以发现蹄部、蹄叉、蹄冠等部位出现红肿现象,患病牛蹄的趾间间隙和蹄冠状带有明显的红斑,同时因肿胀导致牛蹄趾相互分离;有时肿胀还会扩散到牛的跗关节部位,甚至会波及牛整个掌骨或跖骨的软组织[2]。用手触摸患病牛蹄,牛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发病后期,牛蹄跛行症状逐渐加重,蹄部病变明显,严重时会导致牛蹄腐烂,并从蹄部流出脓性分泌物。受蹄部感染影响,牛的体温升高,可达41 ℃,牛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果是奶牛,泌乳量还会下降。后期牛无法正常站立,身体消瘦,严重时蹄部脱落,很容易因继发感染而亡。

2.2 慢性型

慢性型症状发病过程时间较长,最长可达5 个月。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牛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此时牛蹄部皮肤红肿,蹄冠颜色加深,蹄部的角质层颜色逐步变黑。随着病情的发展,牛蹄部开始出现明显的痛感,蹄部病变范围增大,牛蹄肿胀出现,蹄部深部组织也出现了感染,此时牛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牛体被毛脱落比较严重。牛患病蹄肢明显肿大,牛蹄皮壳水肿、变形。按压患病牛蹄,可以发现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并伴有明显的臭味。慢性型牛腐蹄病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对牛蹄的损害非常大,严重时会出现组织蜂窝炎,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发败血症,增加病牛的死亡率。

3 诊 断

在进行群发性牛腐蹄病诊断时,先观察牛具体的症状表现,分析养殖场实际养殖情况,做好初步的判断分析,然后对牛进行保定处理,检查患病牛蹄进行诊断。牛腐蹄病特征性病变为牛蹄1个或多个趾间皮肤出现裂缝,裂缝大小不一,最小1 cm 左右,最大可以横跨整个趾间。在裂隙的边缘,可以发现有发黑坏死情况,伴有明显的臭味、恶臭气味[3]。牛蹄皮下组织以及趾间皮肤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坏死以及脱落,并伴有黏性液体渗出。在亚急性到慢性期,还可以发现牛蹄患肢肌肉萎缩。在牛蹄的趾间间隙中,出现肉芽组织;被化脓杆菌感染后,牛蹄的皮下组织出现脓肿,牛蹄病变分泌物明显增加。

除了根据上述牛腐蹄病典型病变特征进行诊断外,还可以对牛蹄趾间皮肤进行活检或选择渗出液拭子厌氧培养方法,作为牛腐蹄病诊断的佐证。如果检查出或者分离出节瘤拟杆菌、坏死梭杆菌,可以确诊牛患有腐蹄病。腐蹄病的鉴别诊断包括检查牛蹄是否存在趾间间隙撕裂伤、趾骨深部败血症等。此外,如果牛患有趾间纤维瘤,会导致牛蹄深部皮肤发生裂口,从而继发感染细菌,引起细菌性皮炎,但这种病变一般存在牛蹄趾间纤维瘤的底部。趾间皮肤皮炎,会导致皮肤糜烂、溃疡,同样伴有明显的臭味。但与牛腐蹄病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疾病不会造成趾间或者全身肿胀,病变局限于趾间皮肤。因此,在鉴别诊断时,可以根据肿胀蹄部的范围、分布做好趾间纤维瘤与腐蹄病的鉴别诊断区分。

4 治 疗

4.1 药浴治疗

针对群发性牛腐蹄病,药浴治疗是1 种非常有效且应用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牛腐蹄病发病早期,此时蹄部腐烂部位尚未抵达深处,所以采用药浴治疗方便高效且实用。在进行药浴治疗时,由于牛数量较多,可以在养殖场内专门搭建1个药浴池,然后将牛驱赶进药浴池,使药液充分浸泡牛蹄,浸泡时间不少于5 min[4]。药浴液可以选择硫酸铜溶液,它不仅可以清除牛蹄的腐败组织,还能增加痂皮的密度,便于牛蹄部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且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每天用药1 次,直至牛蹄部痊愈。注意虽然硫酸铜药液有着非常强的渗透性,但不能与有机物混合在一起,否则会影响药液活性。硫酸铜溶液也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药浴时要控制好牛,避免牛饮用药浴液;或者在牛药浴前,饲喂充足的水,再进行药浴;或者采用10%硫酸锌溶液作为药浴液,这种药浴液的优点是无刺激,且不会对牛毛发着色造成影响。此外,为了提升药浴的效果,还可以适量添加表面活性剂,因为硫酸锌溶液含锌量比较高,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加快锌离子渗透角质层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除了采用上述药浴液外,如果牛数量较多,为了降低药浴成本,也可以采用5%~10%福尔马林溶液作为药浴液,每10 d 进行1 次药浴。但注意这种药浴溶液有着较强的刺激性,不能频繁使用,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药浴后,还可以搭配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在药浴后的牛蹄上撒青霉素干粉,能够进一步提升牛腐蹄药浴的疗效。

4.2 清创手术治疗

在群发性牛腐蹄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少部分发病比较严重的牛,需要进行清创手术治疗。清创手术可以清除内部的坏死组织,便于牛蹄伤口愈合,避免造成反复感染。首先,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牛腐蹄病变部位,将伤口处沾染的粪尿以及其他杂质清洗干净。然后,进行修蹄处理,将化脓感染的伤口进行扩创,确保伤口创面充分暴露,清除内部坏死的组织。在完成扩创后,采用双氧水进行清洗,清除内部伤口脓性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再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保牛蹄伤口不存在残留的污物以及坏死性组织,在伤口处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最后,用纱布条填充,并用消毒纱布将牛蹄包裹住。注意,消毒纱布应多缠绕几层,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受伤的蹄部。为了防止后续因伤蹄接触外部的污水反复感染,还可以在牛蹄外包裹1 层自行车的内胎,起到防水、阻隔的作用,避免再次污染。在完成上述牛蹄处理后,每天换药1次,病牛置于干燥环境中饲养,牛蹄不得沾有污水、粪尿,一直到牛蹄痊愈。

4.3 全身抗生素治疗

因腐蹄病死亡的病牛多是继发性感染其他细菌,因此为了预防感染,除了采取上述牛蹄部位治疗外,还应使用抗生素治疗。用头孢噻呋钠药物,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用药,剂量1.1~1.2 mg/kg,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5 d;或氟苯尼考药物,肌肉注射,剂量20 mg/kg,在用药48 h 后,可以第2 次给药[5];或土霉素药物,皮下注射,剂量为6.6~11.0 mg/kg,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 d。

5 预 防

5.1 确保牛舍干净卫生

定期打扫牛舍卫生,保持牛舍温暖、通风、干燥,及时清除牛粪、牛尿,避免粪尿在牛舍内部堆积。在此基础上,加强牛舍消毒,可以采用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带牛消毒,有效灭杀牛舍细菌。

5.2 控制好牛舍温湿度

控制好牛舍温度与湿度,牛舍内温度为20~25 ℃,牛舍湿度为50%~65%,避免牛舍过于干燥,导致牛蹄部龟裂感染细菌。

5.3 地面平整无杂物

牛舍采用硬化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便于牛粪、牛尿排出。牛舍内地面可以铺1层垫草,加强对牛蹄的保护。同时,牛舍地面加强卫生打扫,及时将硬石块、土块、碎玻璃等杂物清除。牛舍运动场地同样需要采用硬化地面,加强卫生打扫,及时清除运动场地的碎石等杂物,加强牛蹄保护。

5.4 定期修剪牛蹄

做好牛蹄修剪工作,减轻蹄部压力,确保牛走路更加平稳,预防牛蹄受伤,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微量元素添加剂,提升牛体抵抗力,更好地抵御细菌感染。

6 结语

在牛养殖的过程中,群发性腐蹄病较为常见,如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严重时还会导致牛死亡。因此,应提高对群发性牛腐蹄病的重视,定期检查,提前预防,避免群发性牛腐蹄病的发生,提高牛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趾间腐蹄病群发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绵羊常见蹄病的诊断与防治
借助微信自身功能实现消息群发
群发性犬趾间炎的处置1例
丁酉中秋登楼时家人远离 闻多地无月乃拍照群发(外三首)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策略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奶牛常见蹄病诊治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