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断奶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2024-05-03 04:34王建张伟
养殖与饲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存活率

王建,张伟

1.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泗水 273209;2.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星村镇人民政府,山东泗水 273209

断奶前的仔猪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如果断奶前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则直接影响育肥猪的增重和延后出栏,目前,哺乳仔猪成活率低,断奶窝质量小的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断奶前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免疫机能差,特别容易受到病菌侵害,较易发病,导致死亡。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断奶前仔猪能够健康生长,提升仔猪存活率,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生猪产品,而且还能为养殖者提高经济收入。

1 断奶前仔猪生理特点

1.1 出生应激

母体内的猪胎所处环境温度恒定、无菌,故难以染疾。但当仔猪脱离母体,其独立个体的脆弱性马上表现出来,从而造成身体机能并没有发育完全的仔猪染病。除了病菌的侵入,生长环境较大的改变也容易让仔猪产生应激,从而导致其患病几率的增加。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仔猪进行精心照料,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降低断奶前仔猪生病的可能。

1.2 生长速度快

断奶前的仔猪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10日龄仔猪体质量可达初生时的2 倍以上,而30 日龄的仔猪体质量可达到初生时的6倍。可是由于仔猪的消化功能较差,胃肠等消化器官容量小,对进入体内的食物较为敏感,极易发生腹泻等症状,这就需要仔猪的管理者对其采取精细护理或者采用各种哺乳措施,以便让仔猪能够摄入充足并且均衡的营养物质。假如管理不好,仔猪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导致生长缓慢,产生弱仔病仔。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仔猪因细菌感染发生腹泻,不仅会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产生死亡现象。

1.3 体温调节能力及免疫力低下

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这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新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身体热量会通过四肢、腹部以及呼吸道等散发较多;其胃肠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并且容量有限,营养摄入较少,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断奶前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较难维持正常,对外界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弱。因此,较高的猪舍温度对新生仔猪的正常发育较为有利。此外,仔猪断奶前的先天免疫力低下,需要摄取充足的初乳来获取抗体,以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2 断奶前仔猪的护理

2.1 尽早摄取足够的初乳

刚出生的仔猪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对大分子免疫球蛋白吸收能力较强,因此仔猪出生后6 h内,其内肠道上皮对球蛋白的吸收能力最强,12 h以后开始逐渐变弱。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故及早让仔猪吸收初乳,能够保证其摄取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增加免疫力,提升存活率。为使仔猪达到这一目的,需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分离哺乳。母猪分娩次日,可先把已经摄取足够初乳的仔猪移走,以避免其与其他摄取初乳量不足的仔猪争抢。方法有2 种:一是按照出生时间分离,可将出生时间较早、已经摄取到足量初乳的仔猪及时移走,以便为出生较晚的仔猪提供摄取更多初乳的机会;二是将较健康、初生体重较大的仔猪在摄取足量初乳后进行及时分离,以便那些较弱的、初生体重较小的仔猪获取到足够初乳。有关资料表明,分离哺乳的方法可以提高仔猪存活率30%以上[1]。

2)固定乳头。为使初生仔猪能够较快较方便地摄取到足够的初乳,可以采取固定母猪乳头的办法来帮助仔猪。操作方法是先让初生仔猪随意选择乳头,而不去进行人为的干涉,然后通过观察,让那些体质较弱、体质量较小的仔猪吮吸乳量较多的乳头,让那些较健壮、初生体质量较大的仔猪吮吸乳量较少的乳头,做到弱强区别对待。2~3 d 之后,经过调整的仔猪就基本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吸乳[2]。

3)分批次哺乳。如果母猪分娩的仔猪数量较多,并且仔猪中含有体质量较轻的弱小猪,可以考虑采用分批次哺乳。即减少强壮的、初生体质量较大的仔猪摄乳时间与频率,增加初生体质量较轻的、较弱的仔猪摄乳时间与频率,以便所有仔猪都能充足并且均匀地摄入初乳。分批次哺乳对弱小猪仔的消化系统可以起到较为有利的刺激,以帮助促进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发育完善。仔猪6 日龄时,可采用教槽料诱导其进行采食,10日龄以后,就可以逐渐过渡为用易吸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进行饲喂,以避免仔猪因啃食异物而感染病菌,从而发生腹泻现象。

2.2 补充铁盐

仔猪每天需要补充7~11 mg 铁才能够保证机体健康,但猪乳中的铁含量仅为0.2 mg/100 g 猪乳,远远达不到仔猪的需求。仔猪缺铁会影响其造血功能,出现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甚至会损伤到仔猪的免疫系统,降低仔猪免疫力,因此,及时对断奶前仔猪补铁尤为重要。建议在仔猪出生后2~3 日龄为其进行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iron dex‐tran injection),用量为2~3 日龄1~2 mL/头,15~20 日龄进行第2 次注射,用量为2 mL/头;亦可颈部肌肉注射铁复合制剂100 g,补铁效果也较为理想。只要补铁达到需求,初生仔猪的日增平均体质量可达258 g。如果仔猪的体质量日增低于258 g,就需要养殖户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2.3 减少踏压

当猪舍温度较低时,新生仔猪喜欢拥挤在母猪腹部取暖,极易因母猪的无意挤压或者踩踏而导致受伤甚至死亡。可选择在猪舍内设置保育室或安装保护栏,以确保仔猪不会受到母猪的无意伤害;或者在仔猪不吮吸母乳时将它们与母猪分开,以减少甚至杜绝踏压事件发生。

2.4 为仔猪创造舒适的环境

由于断奶前仔猪的免疫力较差,环境污浊的猪舍会让仔猪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保持猪圈的干净整洁,是预防仔猪感染病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让猪舍保持卫生的方法是:将猪舍清扫干净,用自来水或高压喷枪冲洗,可在水中加入脱脂剂,比如洁康达速效泡腾片,用法为1 片兑70~400 kg水,采用投加方式即可;污垢严重的地方,可采用喷洒与擦拭方式,用量为1 片兑0.5~2 kg 水。此外,还可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进行全面消毒,其用量为用1:200 的比例进行稀释,采用浸泡或者喷雾的方式。在冬季,则可以采用烟熏的消毒方式,以避免猪舍内过度潮湿。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消毒处理后需要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另外,保持猪舍安静,降低饲养密度,经常通风换气,也会减少仔猪感染病菌的机会。还有,断奶前仔猪由于天生免疫力较差,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较高的外界温度维持自身的正常体温,因此,当猪舍温度过低,就需要对温度加以补充。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电加热垫、红外线加热灯和地暖等供暖方式[3]。建议在猪舍顶部距离产仔床50 cm 左右安装红外灯,以便给仔猪提供舒适的温度。舒适的温度通常为刚出生6 h 内为33~36 ℃、1~3 日龄为30~32 ℃、4~7日龄27~31 ℃、8~30 日龄为 23~27 ℃。随着仔猪日龄增加,还要调节红外灯与产仔床的距离,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仔猪染疾。

2.5 合理寄养

帮助仔猪摄入足够初乳是养殖仔猪的关键所在。不过当母猪产仔太多、或因分娩而发生死亡、或自身机体原因导致泌乳能力不足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时,就可以考虑合理寄养断奶前仔猪。即把断奶前仔猪合理地分配给几头哺乳期母猪,以便每头仔猪都能摄取到充足的母乳。仔猪寄养要在其出生之后的24 h 之内进行,寄养前,必须使仔猪至少摄入200 g 以上初乳,才可以与母猪分开,然后让其与另一头体质量相近的新母猪接触,并由这头新母猪为其哺乳[4]。寄养的仔猪要进行挑选,最好选择较弱小的仔猪。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寄养之前,要确保猪舍消毒达标,并保证这头新母猪具有足够哺乳能力;寄养后的仔猪如果发育仍然不良,就需二次寄养[5]。合理寄养是提高仔猪断奶前存活率措施中较易操作、成本较低的方法,建议养殖人员较多采用。

3 关注高产母猪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母猪的产仔量越来越多。假如母猪产仔量过大,仔猪存活率就会降低。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对这些高产母猪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判断分娩时间,关注分娩过程,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比如对难产的母猪做好助产,以保障母猪顺利分娩以及产仔后的正常哺乳,提高仔猪存活率等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断奶前仔猪易发病,死亡率高,因此,提高其存活率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介绍了断奶前仔猪的生理特点,简述了断奶前仔猪护理的技术措施,如挑出弱小、诱导采食、减少踏压、合理寄养等,并提醒广大养殖者关注高产母猪情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等,以期降低断奶前仔猪的弱仔率、提高其存活率,从而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存活率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会哺乳的树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