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咨服务方式组合中的三维融合

2024-05-06 13:19吴振全
中国工程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事项建设项目项目管理

文/吴振全

建设领域之所以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以下简称全咨),是为了通过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建设项目提供局部或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项目对于跨阶段、综合性、一体化咨询服务的需要,其核心是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来实现咨询服务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上的全面变革。然而实践中,仍有不少项目未能摆脱碎片化服务的状态,在全咨服务方式组合上呈现出简单叠加的情形,未能抓住传统单项服务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全咨服务流于形式,服务方式“融合”的效果不佳,未能实现全咨的丰富价值。为科学推进全咨发展,激发服务主体能动性,有必要从系统视角对全咨服务方式组合进行审视,特别是要着力破解全咨服务方式“融合”这一难题。唯有此,才能改变传统单项咨询服务碎片化现状,从本质上实现向全咨的转变。

一、全咨三维融合的根本遵循

(一)“三维管理”理念

从系统视角看,建设项目管理可划分为“主体”“事项”和“要素”三个管理维度。其中“主体”管理维度是面向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其中的参建单位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事项”管理维度则是针对建设项目事项的管理,主要包括:建设手续、投资、设计、招标采购、合同、施工及收尾管理等;而“要素”管理维度则是以建设目标为导向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质量、造价、进度、安全、范围、风险管理等。每个管理维度又各自包含了多个管理领域,三个管理维度涵盖了建设项目所有方面。通过“三维管理”能够使得各管理维度及维度中各管理领域内容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了建设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全咨服务方式组合作为项目管理的全面响应,形成了全咨的三维融合过程,这一融合就是要从建设项目“三维管理”视角构建融合框架。“三维管理”有力促进了全咨的系统性,成为了全咨“三维融合”的基本理念。

(二)“管理协同”思想

所谓“管理协同”是指各参建单位以建设单位为中心,对其所实施的管理工作实现全面协作的过程,其核心是对建设单位的管理支撑,其方式是在其管理下的相互配合,其优势是摒弃了各参建单位利益本位。在协同条件下,各单位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可以说,“管理协同”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合作共赢的重要方式,“管理协同”确保全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有效实现了各参建单位的根本利益,成为了全咨“三维融合”的根本遵循。

二、全咨三维融合的基本要义

(一)全咨属性与特征

所谓“全咨属性”是指全咨区别于传统单项服务而表现出的固有特性。全咨强调服务方式组合,决定了其拥有融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管理性、模式性等多种属性。其中,融合性是最根本属性,与其他属性联系十分紧密。全咨所有属性都是基于融合性而呈现的,它确立了全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清晰路径。实践中,对于如何做到全咨服务方式的融合存在多种误解。一种误解认为项目只要由同一服务主体开展两项及以上服务就实现了融合;另一种误解认为融合就是在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中充分考虑了项目实施阶段的影响因素,或者项目实施阶段全咨能够按照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的要求和结论展开;还有一种误解则认为只要项目实施过程达到了技术与经济因素统筹,就实现了融合。可以说,上述误解均是由于对全咨认知的不彻底性导致的。

全咨融合必须从满足建设管理主体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建设项目事项内在联系基础上,针对项目管理目标而展开。首先,全咨并不是不同服务方式的简单叠加,而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且围绕三维管理所形成的系统性响应服务组成的。其次,全咨并非只适用于项目建设的某一阶段,而是在各个阶段均可采用不同服务方式组合,从而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过程。最后,技术与经济仅作为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因素,而非全部。除此之外,两因素本身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对于技术与经济因素的结合需从三维管理出发做出更加系统而周全的考虑。

(二)三维融合要义

基于三维管理理念,全咨三维融合主要有三个要义,即“互利共赢”“科学有效”和“目标实现”。其中,“互利共赢”要义是指以建设单位管理为中心,确保各参建单位与建设单位管理保持协同,并在全咨主体提供的一体化服务下,在实现自身利益同时,更好地满足建设单位的管理需要。全咨三维融合将使服务方式组合更加充分、项目管理成效更加显著,确保建设项目各类主体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利益;“科学有效”要义是指通过全咨三维融合使建设项目各类内在任务衔接更加顺畅、联系更加紧密,传统服务优势得以互补;“目标实现”要义是指通过全咨三维融合使建设项目各要素管理达到平衡,在有限的项目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要素管控的最优状态等。

三、全咨的主体管理维度融合——“伴随服务”体系

“伴随服务”体系建设是面向主体管理维度实现全咨三维融合的重要举措。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必将使得全咨产生一定的对抗性和复杂性。所谓对抗性是指在协作中,当建设单位与全咨主体认知不一致时,出于对各自本位利益维护而产生的对抗行为。唯有秉持“管理协同”思想,才能缓解全咨对抗性。唯有采用“三维管理”理念,才能克服全咨复杂性。全咨服务方式分别能够沿着建设项目各管理维度和各管理领域分解,从而使得全咨三维融合由难入简。在主体管理驱动下,事项和要素管理分别与主体管理实现融合。在建设管理引领下,三维融合使得全咨主体与建设单位利益得以统一。因此,实现全咨三维融合的具体措施就是在“管理协同”思想指引下,构建“1+N”的全咨“伴随服务”体系。其中“1”是指项目管理服务,“N”是伴随“1”即基于项目管理所形成的三维度系列服务内容。

“1+N”的全咨“伴随服务”即是在“管理协同”思想下形成的,也反过来有力诠释了“管理协同”思想。“伴随服务”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有效实现了建设管理的增值。“伴随服务”效果取决于服务与管理的伴随程度。“伴随服务”沿着“三维管理”展开,在主体管理维度引领下,各维度相互作用,进而带动各管理领域“伴随服务”产生更深刻内在联系,最终实现了全咨三维融合。

具体而言,各类服务围绕“三维管理”中每维度各管理领域前展后延,形成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系统拓展服务。“伴随服务”是基于以建设管理为“拉力”和以各服务为“推力”所形成的三维“推-拉”关系过程。通过三维融合,主体、事项和要素管理维度对应的服务关系更加紧密,从而构建出系统性的“伴随服务”体系。实践中,该体系需要通过“项目管理+招标代理”实现。这是因为,招标代理服务的主要成果是产生建设项目中标人即各参建单位,而以主体管理为核心的“三维管理”,就是要通过“项目管理+招标代理”产生出全咨主体,并对各参建单位提出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当然,项目层面的全咨管理制度及全咨所属主体自身治理能力建设均为全咨三维融合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全咨的事项管理维度融合——“服务接口”体系

“服务接口”体系建设是面向事项管理维度实现全咨三维融合的重要举措。事项管理维度运行的关键是构建建设项目各类事项间的内在联系,确立事项推进的关键路径。深层看,建设项目各类事项间的内在联系是多样的,典型包括并行、假设、递进、因果关系等。但无论如何,均可概括为“紧前”和“紧后”关系。其中,“紧前”事项是当前事项的前置工作,“紧后”事项是当前事项的工作结果。因此,在“管理协同”条件下,构建建设事项的“关系链”十分关键。这需要为全咨服务方式间建立起所谓的“服务接口”,其也可理解为是咨询服务间的具体衔接动作。通过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前展后延,使建设项目事项内在联系更加紧密顺畅,从而迫使服务方式通过若干事项良好衔接,即形成所谓的“服务接口”。

从关系上看,紧后事项对紧前事项形成了需求“拉”力,而紧前事项对紧后事项则形成了供给“推”力。这个“推-拉”过程是从事项管理维度扩展到其他两维度的,从而形成面向三维度的“推-拉”系统。也可理解为,通过全咨构建了“1+N+X”的模式,其中“1”是指项目管理服务,“N+X”则是指不同全咨服务方式组合的“服务接口”体系。

为确保“服务接口”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在“1+N+X”模式中,必须注意全咨服务事项的委托时序,即“时序安排”,以及“N”与“X”搭配的内容,即“配置安排”。由于不同项目、项目不同阶段所需的服务是差异化的,为此,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动态变化的特点。所谓“配置安排”是指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项目环境条件基础上,所做出的定制化服务系列。“配置安排”的科学化促进了全咨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全咨效率的提升,保证了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全咨的“协调性”和实施阶段全咨的“协同性”的实现。在“配置安排”中,技术、经济、管理是主要管理因素。其中在技术与经济因素的结合中,经济因素可理解为“推”力,而技术因素则为“拉”力,这同样形成“推-拉”体系。“接口服务”作为“伴随服务”间的衔接操作,同样须遵循“管理协同”思想。

五、全咨的要素管理维度融合——“优化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面向要素管理维度实现全咨三维融合的重要举措,在建设项目要素管理维度上体现出“优化服务”的理念。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对项目状态实施动态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动态优化控制。尽管对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追求是要素管理维度的主要任务,但根本上却是出自建设项目主体管理的需求。目标追求作为“拉”力,“标准安排”作为“推”力。所谓“标准安排”是指全咨所形成的一系列固定做法,是以标准模块化方式通过要素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全咨三维融合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潜能。也正是基于这一“推-拉”过程而建立起的全咨“1+N+X”模式带有自我修正性质,使全咨更具可扩展性。

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依托于管理过程本身,更需考虑推进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源配置问题。为此,全咨三维融合需格外重视“资源安排”,这是确保全咨科学高效的又一重要保障。建设项目管理所涉及的资源是无限的,实际项目所拥有的资源各异,打造科学高效全咨的关键在资源建设上。随着资源的不断积累,全咨发展将逐渐走向成熟。考虑到面向“三维管理”的全咨所涉及的事项繁多,有必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并采用数字化方式搭建。新技术及数字化将大大加速全咨高质量发展进程,确保建设领域最终建设起更加系统化的全咨体系。应该说,“资源安排”和数字化进程是促进全咨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共同构成了全咨三维融合中的又一有力“推”力,并与目标需求这个“拉”力一并构建起“1+N+X”模式下的全咨资源体系。

六、结束语

全咨三维融合过程是开放的,为全咨发展赋予了丰富内涵,孕育出全咨强大的生命力。秉持“三维管理”理念和“管理协同”思想推进全咨三维融合,特别是从主体、事项和要素三个管理维度出发,全面构建全咨“伴随服务”“接口服务”和“优化服务”体系,并分别通过“时序安排”“配置安排”“标准安排”“资源安排”等全面增强全咨效能。相信上述一系列做法的实现必将大大加速全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猜你喜欢
事项建设项目项目管理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