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语境下深圳市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4-05-06 13:19王栎
中国工程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用房床位深圳市

文/王栎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这一新要求已成为牵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牛鼻子,贯穿着经济、教育、医疗等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高质量发展正式被引入医疗卫生领域政策文件,是以《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29号)的印发为标志,该文件从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基本权益、工作环境等维度对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进行论述。后续在关键发展节点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增量政策均聚焦“医教研防”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兼顾建设与发展“优化软环境、改善硬环境”,为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医院作为协同推进“医教研防”、打造软硬双维环境的主载体,其床位规模、建设内容、建筑面积等核心内容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深圳市为例,选取42家已投入运营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线上+线下”座谈调研资料,结合《深圳市医院建设标准指引》(2016年版)(以下简称2016版深标),围绕“医教研防”等四方面内容,深入分析42家医院的基本情况、七项基本设施用房面积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等数据信息,剖析深圳市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不足,并从实际发展的角度提出调整完善意见,为更好推进深圳市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一、调研资料

(一)资料性质

以定量和定性“双重调研机制”作为贯穿本研究的主线,采用“收集、统计、研析、结论、建议”五步工作法,分析建设现状、2016版深标落实情况、存在不足、发展趋势、意见建议五大核心内容。定量资料收集和分析是为摸清医院整体建设现状,集中系统地反映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内容、建筑面积、科研人数、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等情况。定性资料收集和分析主要是用于了解医院建设发展趋势和复核2016版深标落实情况与成效、实施存在的不足及意见建议等。

(二)资料来源

定量资料主要来源于问卷调研。调研小组依据边界条件,从抽样框(≥200床的60家医院)中选取42家已投入运营医院,将其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其中包括1家一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及31家三级医院,类型涉及综合、专科及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调研范围覆盖全市除盐田区以外的8个区,实际获得有效样本35份,有效率达83%。

定性资料收集主要是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围绕医院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和新趋势新发展要求,听取深圳市、区两级卫健系统、医院建设相关部门及医院组织管理、医疗工艺设计等领域专家对医院建设的意见,同时,注重收集卫生健康领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标准规范等文件,以期拓展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资料处理

鉴于定量数据与定性资料属性及特征差异,在做数据分析处理前需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分类、排序,并插入嵌套的分类分项。

(一)定量数据分析

将35份调查问卷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拆分计算,输出得到分类分项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计算出与有效样本相关的重要参数,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数据关联性进行估计和描述。整个处理流程可概括为三步:一是系统梳理“医院基本情况表、特殊用房情况表、大型医疗设备数量及服务能力统计表、临床科室工作量及医疗服务能力统计表”等问卷调研数据;二是以2016年为时间分界点,对调研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床位规模、床均面积、七项基本设施用房面积及用房面积等指标值;三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确定差值,再紧密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对标各项差值进行总结。

(二)定性资料分析

采取政策性文件收集、小组访谈、意见征询三条线并行,在研究分析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医院建设提出新要求的同时,注重纵向收集国家、省市三级政策文件,横向汇总各类医院建设标准。该部分资料的处理流程可分为四步:一是依据国家、省市现行标准规范、专项规划等顶层文件,结合政策出发点和实际需求落脚点,从中解读医院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新趋势新要求;二是梳理市区两级卫健系统、医院建设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医院建设的意见和新要求,分类、分项研究思考,提炼出亟待解决的共性不足和医院建设新要求;三是对共性不足进行分类、编码;四是将定量研究指标与定性研究结果相互关联,梳理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思路。

三、结果分析

(一) 2016版深标重点指标体系的构成分析

2016版深标聚焦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业务模块,以床位数作为规模测算基数,提出1+N模式,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七项基本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教学用房、健康体检用房、夜间值班宿舍、停车和人防医疗工程等建设内容及规模。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布局与选址、建筑标准及信息化系统等方面相关要求,对深圳市公立医院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二)医院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1.床位配置分档有待优化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实体,其医疗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病患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可得性的满足程度,而床位资源的规划与配置对医疗服务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研结果显示,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由2017年的3492家增长至2023年7月的6598家,其中医院165家(三级医院55家,通过三甲评审的医院32家),社康机构891家。全市床位6.91万张,千人床位数3.91张,低于北京5.9张、上海6.4张和广东省4.6张。目前在运营三级医院床位数主要集中于500床以上,并且500床以上医院总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数达82%,共计7家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超过编制床位。此外,在深圳市人口密度高达8791人/km2背景下,医院容积率多数集中在3-4.6之间。

导致出现上述高人口密度、高容积率、高规模“三高”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深圳市在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总目标过程中,囿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客观条件,难以转化为实现既定目标的执行力,再叠加突破常规发展路径,引进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办医办院。

2.床均面积有待合理调整

以2016年为分界点,从七项基本设施用房床均面积及大型医疗设备数量两个方面考量:一是分界点前建成的医院,其七项基本设施用房床均面积主要集中在70-100 m2/床,分界点后建成医院的七项基本设施用房床均面积基本约在120 m2/床,床均面积呈明显上升态势;二是分界点前大型医疗设备数量配置均值为0.6台/百床,分界点后均值为0.9台/百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量也呈现上升态势,其对面积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随着医院床均面积的增加,医院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当医院床位规模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面积增长有利于院内资源共享和规模效益;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医院总规模的同比增加将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投资效益出现反差,需对床均面积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床位数较少的医院相较床位数较多的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面积占比高,床均面积亦需相应调整。

3.科研教学用房资源不足

科研教学用房作为医院的重要资源,其优化配置和使用是适应医院科研、教学及各项事业发展需求,更是加速推动深圳市打造医疗科研高地的内核。深圳市医院现有医疗业务用房较为紧张,一些科研、教学用房被挤占,规模大小不一,难以满足医疗技术及质量提升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目前科研用房人均3-80 m2/人不等,中位数为18 m2/人,平均值为22 m2/人,其仅为2016版深标中规定指标的68%。此外,科研用房床均中位数为4 m2/床,平均数为5.5 m2/床。部分医院教学用房生均指标(包含教学、宿舍)则为11-14 m2/人。

4.各医院的发热门诊建设标准不一

为进一步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样本医院均设置了发热门诊,基本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全天候开放。同时,按要求扩充的发热门诊区域,增加了诊室数量,并配备了医务力量,用以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但由于过去三年疫情防控时间紧迫,深圳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部分中医、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注重建设实效性,未严格对照文件建设要求,导致各医院的发热门诊建设参差不齐。其中,500床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建筑面积主要集中在300 m2-4000 m2之间,个别医院发热门诊设置的区域、规模、流程及防护分区划分不合理,预检分诊不完善。

5.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从软硬件建设、安全保障、新兴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明确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建设要求,具体涉及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新型技术。对标文件要求,目前深圳市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各类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信息化建设与医院战略定位、管理创新不协同;三是部分医院基础设施不健全。

四、解决思路

(一)优化医院床位配置分档设置

在公立医院“三主导、三转变、三提高”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下,各医院须顺应医改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配置医疗资源。近几年,深圳市医院床位设置总体偏向于500床以上,部分医院实际床位数超编,每千人拥有床位比相对较低。因而,建议在控制床位需求总量前提下,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结合服务半径、分级诊疗及实际设置等要求,叠加对标《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对应公立医院单体床位规模的划定标准,调整床位规模分档,缩小档位间距,提升档位起点。

(二)调整床均面积

建议将便民服务用房、文化活动用房及中医特色诊疗用房纳入七项用房范畴。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专科能力建设发展要求及就医环境服务水平双提升需求,适量增加床均面积,同时在实际运营中,充分考虑医院运营成本与医院规模的相关性,合理控制医院床位规模和床均面积分配,实现规模效益、资源共享和运营成本的最佳匹配,在适量调增低档位床均面积的同时,合理调减高档位的床均面积。

(三)调整科研教学用房面积

科研教学是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动力引擎,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水平医院全部建成研究型医院,布局一批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本建成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目前,深圳市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两家医院被列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议结合上述床位规模分档,考虑对新建医院的科研、教学用房按照不同医院等级进行分类设置,基数按照单位面积阶梯式或调整科研、教学人员配置比例进行设置。

(四)单独增设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作为医院落实防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层分级分流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中承担“前哨”功能,其属性已由“应急”转为“常设”。《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着重强调了相关医疗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不得自行取消设置或擅自关闭发热门诊。因而,建议根据《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方案》(粤卫规划函〔2020〕3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深圳市医院发热门诊医疗流程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发热门诊诊疗量,将发热门诊作为单列项增加相应面积,并强调以平疫结合为原则,制定一站式闭环建设流程。

(五)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主抓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进行。因而,为进一步促进医院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建议补充及提升信息化建设要求,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及《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21〕86号)等信息化建设文件中的要求纳入医院建设标准,用以指导新建医院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用房床位深圳市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河南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设计
甘肃兰州市新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项目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