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窗口期,加快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发展

2024-05-06 15:22杨长汉
中国社会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养老金养老保险收益率

■文/杨长汉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基金积累制养老金体系。未来,我们应抓住发展战略窗口期,进一步完善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扩大基金积累规模和年缴费规模,保持合理投资收益率,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在促进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贡献力量。

发展基金积累制养老金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国际共识

养老金制度从筹资模式上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类型。现收现付制采取当代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来支付上一代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模式,理论和实践上都不需要基金积累,实质上是代际赡养;基金积累制则是当代人员在年轻时积累养老基金,用于满足老年退休生活需求,实质上是当代人自行积累基金保障未来养老需求。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实行代内老年赡养,可以有效缓解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障的代际矛盾。国际上普遍选择在完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发展基金积累制养老金有效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因其缴费与待遇直接关联,对养老金的缴费、长期储蓄积累具有内在激励效应;普遍采用市场化投资管理办法,在缴费积累之外通过市场化投资来分散化解投资风险、提高基金收益、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基金积累制养老金的发展,在国际上亦有大量成功的典型案例,比如瑞典和挪威的主权养老基金、美国的企业养老金401K计划和个人养老金退休账户(IRA)、英国的职业年金、智利的完全积累制养老金、德国的李斯特养老金,等等。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包括公共积累制养老金和个人积累制养老金。二者共同发展,可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共同发展,促进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分担养老负担。区别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对储蓄产生挤出效应,基金积累制养老金通过长期储蓄生命周期形成巨额的养老基金积累,促进长期储蓄和长期资本形成,对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及长期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效应。

我国发展基金积累制养老金的两大着力点

在公共积累制养老金发展方面,着力点在于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公共积累制养老金既具有再分配功能、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又可以通过市场化投资提高收益、扩大基金规模、增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养老战略储备。2000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2001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行为进行了规范。2017 年,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随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完成,全国社保基金规模显著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2 年度)》显示,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66%,累计投资收益额为16575.54 亿元。

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群众的“养命钱”,也是重要的公共资金。2015 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允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留足必要的准备金之后,在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下,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2023 年11 月4 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2022 年度)》显示:2022 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益总额为16198.15 亿元;当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51.05 亿元,投资收益率为0.3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 年12 月受托运营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为2670.82 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44%。

在个人积累制养老金发展方面,着力点在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个人积累制养老金具有内在经济效率机制,通过缴费与待遇的直接关联促进个人养老储蓄与投资,通过市场化投资收益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并降低个人和社会养老负担。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相关办法陆续出台并逐渐完善,两类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22 年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全国共有超12.8 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3000 余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超2.87 万亿元。2007 年—2022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历年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5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 年全国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显示,截至2022 年年底,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单位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超过2.11 万亿元,自启动投资运营以来,全国职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29%。

2022 年,《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和《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颁布实施,个人养老金开始积极拓展。截至2023 年6 月底,全国36 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4030 万人。

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发展

其一,应尽早、尽量扩大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初始规模和年均缴费规模。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运行起点时间越早则初始规模越大,未来形成的基金规模越大。作为公共积累制养老金,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基金规模,应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委托投资力度,在保持地方社保基金必要的支付准备金的基础上,更大规模地依规实行委托投资,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市场化投资规模。

作为个人积累制养老金,在提高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方面,可以探索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整合,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整合等策略;个人养老金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加大政策宣传、激发有效市场需求等方式,加快从部分地区试点向全国全面推广。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激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者合理提高缴费比例或缴费额度。

其二,保持合理的投资收益率,坚持风险收益平衡。影响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投资收益率,只有长期保持适当的收益率水平,基金积累制养老金才能实现显著的规模扩张。安全第一、防范投资风险、追求合理投资收益、权衡风险收益,始终是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监管要求,也是对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参与者的基本要求。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要保持合理的投资收益率水平,一是目标收益率必须超越同期通货膨胀率水平,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长期保持必要的实际正收益。二是注重养老金投资的风险调整收益水平,对比养老金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用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信息比率等指标,可以科学地衡量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对比关系;合理采用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策略,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通过市场化、分散化、专业化投资实现合理的风险收益水平。三是追求长期的合理收益率水平。

其三,抓住未来30 年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发展的战略窗口期。资金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C(1 + r)t”,决定养老金资金积累终值的3 个基本指标是:资金(C)、收益率(r)、时间(t)。根据资金复利终值系数表,单笔资金如果保持3%、5%、7%的年收益率,30年积累可以分别达到初始资金的2.427 倍、4.322 倍、7.612 倍。根据年金终值系数表,年金基金如果保持3%、5%、7%的年收益率,30 年积累可以分别达到年缴费资金的47.575 倍、66.439 倍、94.461 倍。基金积累制养老金的发展经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运行,才能逐步形成宏大的规模。我国从目前到21 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时间周期为30 年左右,同期与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相伴随的是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的挑战越来越激烈。客观预期,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将促进养老金资金来源在目前庞大的存量基础上不断扩大增量,基金积累制养老金通过良好的投资收益率和长期投资带来的复利效应,可以积累巨额的养老基金,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和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养老金养老保险收益率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