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中医思维培养的再思考

2024-05-07 05:22尚洪宇高丛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流感病毒流感

郑 涛,尚洪宇,高丛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着可靠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布《关于2023 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自2024 年起,……将中医护理并入护理学专业,同时所有护理学专业考试中,相应增加中医内容”。增加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等知识,这意味着护考的难度有所提升,更表明了国家对中医药教育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对高职护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认识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中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等[1]。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如何开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教育,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再展开新研究。

1 教学中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中医适宜技术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灸法治疗,毫针、三棱针、皮内针等针法治疗,推拿、按摩类手法治疗以及刮痧、火罐、中药熏蒸、中药贴敷等其他疗法。适宜技术主要强调中医疗法的安全、有效、简便、易学且成本低廉的特点,非常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使用。在教学中引入中医适宜技术主要有如下目的。

1.1 让学生了解中医防治疾病手段的多样性

问到中医如何治疗疾病,很多人就会想到吃中药,甚至认为中医只有吃药这一手段。实际上中医有导引、按跷、砭、针、灸、药六种医疗技术,每种技术又包含多种方法。比如导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其中艾炷灸又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隔附饼灸等)。用药又包括内服和外用(熏蒸、泡浴、贴敷等)。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会更了解中医医术体系的丰富多样,更有兴趣学习中医。

1.2 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

对于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中医护理课程是其系统接受中医教育的机会。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其产生学无所用的感觉,认为就是为了应对执考而学[2]。笔者认为应当学习中医适宜技术,适当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而不是感觉中医适宜技术太过简单,教师示范演练一下就可。确实,中医医疗技术没有复杂的大型设备,没有太多繁琐的步骤,似乎很容易就可掌握。但中医医疗技术的背后,是对中医理论的准确理解,是对患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的精准把握,是对患者身心状态的密切观察体贴,是中医思维能力的完整体现。会做已不容易,做好更要其在长久实践中慢慢领悟改进。比如学生在操作可以深刻体会“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驱邪外出”“因时因地因人”等医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会中医适宜技术,有助于其使用所学中医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也会更有信心学习中医。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已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各种技术辅助专利也不断涌现,中医适宜技术将会更加安全、有效、简便。

2 引导学生辨析中西医思维的差异

笔者曾专门撰文探讨过如何认识中医思维以及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1]。但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以西医知识为主,突然接触中医理论,必然难以接受。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辨析中西医思维的差异。

2.1 独立思维,关乎兴度

长久以来,中医话语权的缺失,主要在于中医思维独立性的丧失。要想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就必须认真思考中西医思维的差异。西医属于微观的、实证的对抗性思维,中医属于宏观的、整体的、和谐的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与医学体系。中西医的结合只能在治病的疗效上,不是在思维层面,更不能“以西律中”,不能让中医思维被西医思维困住[3]。现在医学上以西医思维、观念为标准,是百余年累积的结果,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中西医之争的关键之处就是双方理论模型的中西医思维之争。

2.2 剖析案例,深化认识

以中西医治疗流行性感冒为例,具体了解中西医思维的差异。西医认为流感病因为流感病毒感染,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从而判定临床诊断病例、确定诊断病例和重症与危重病例,可应用解热药物、止咳祛痰药物对症治疗,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还有疫苗接种的预防手段[4],但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漂移与抗原转换,所以其疫苗预防效率低。血凝素抑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M2 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则对耐药突变的流感病毒作用显著降低[5]。总之,西医抗病毒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症状,但无法针对其传染性、散播性作出有效处理,而且随着流感病毒的变异和耐药性出现,现有抗病毒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流感在临床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6]。

中医主要以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为纲,以中医疾病的诊断为目,将流感分为轻、重、危重症及恢复期四个阶段,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其中流感轻症可以分为伤寒太阳病、手太阴温病和湿热病。发病后1~3 日,以高热、恶寒、头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属“伤寒太阳病”,按病机又可分为寒邪束表(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伴见咳嗽、流涕,无咽痛口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和寒郁化热(临床表现为流感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肌肉酸痛,头目疼痛,咽干痛,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微洪),治法分别为发汗解表和解肌清热,推荐方剂为麻黄汤和柴葛解肌汤[7]。但这只是对流感轻症的病机分析和方药推荐,此外还有针对流感重症、流感危重症和流感恢复期的辨证施治方案。中药熏洗、艾灸、针刺等外治法也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总之,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既着眼于局部的症状,又考虑到机体的整体状况,还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3 鼓励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情况

3.1 立足临床疗效,坚定文化自信

中医传用数千年而不被淘汰,关键就在于其临床疗效,这已被巨量的临床案例所证实。尤其是在西医没有疫苗或专用化学药物的情况下,中医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和危重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中医的话语权。

3.2 构建现代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科学化,不是将其“西医化”,而是要在辨证唯物论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根据中医的自身规律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赋予时代特征,揭示生命的本质。中医理论的重构核心任务是要对中医阴阳五行进行深度解析和挖掘,通过学科内的整合串联与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多角度重新审视中医的阴阳五行[8]。

3.3 构建现代中医诊疗体系

传统中医擅长“调态”,使得它在面对复杂病因疾病、不明病因疾病和新发突发疾病时,有整体扭转、先发制人的优势。但其缺乏对疾病过程的把握,也缺乏对群体化治疗措施的研究,对老慢病的共性规律把握不足。中医要在系统总结传统辩证论治模式的基础上,借助西医学优势,梳理临床诊疗策略,构建足以弥补其短板的新型中医诊疗体系。同时,在一些内在病理机制还不明确的疾病诊断上,借助现代化仪器设备,发挥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特长,对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实现客观、标准化的临床症状评估。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策略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执简驭繁的方式从容面对复杂病情,迅速作出判断结论,这样才能更好配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流感病毒流感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