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践与发展研究*

2024-05-07 14:14贾志雷吕冬梅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吉林省

高 翼,贾志雷,吕冬梅

(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型科研仪器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传承文化创新以及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大型仪器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高校院所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大型仪器设备存在分布不均衡、使用率不高等现象,影响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大型科研仪器等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校企联合、科技创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吉林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展现状

为充分发挥大型科研仪器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吉林省科研主管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3 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2015 年6 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吉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吉林省科技厅按照开放共享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搭建了“吉林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将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和仪器纳入共享服务平台统一管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清单,同时建立了激励引导机制、开放评价体系以及共享奖励办法。2020 年12 月,吉林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吉林省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建立协同化网络工作平台和标准化质量考核制度,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管理服务体系,保证运行质量和成果产出效率。通过考核评价和后补助机制、功能开发创新研究项目进一步引导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的开放共享,充分调动仪器管理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

吉林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累计纳入仪器共享管理单位105 家,专家服务团队133 人,平台联络员154 人,共享平台已纳入科研仪器2 149台(套)。2021 年7 月,根据吉林省科技厅、财政厅关于开展《2021 年吉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吉科发资〔2021〕112 号) 要求,对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共61家单位开展了资源调查工作,并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6 000 余台各类设备进行了梳理和排查,完成了2 387 台(套) 科研仪器信息的补充和完善,仪器总原值20.95 亿元,其中可共享设备2 500 余台,化学设备占比25%,物理学设备占比15%,设备可共享率40%。掌握吉林省科研仪器资源情况,对加强事业单位科研资产管理,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高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符合开放条件的科研仪器纳入吉林省网络管理平台开放共享,建立科研仪器购置、管理、使用、共享、评价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跨区域科研仪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完成跨区域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形成资源和服务互通,搭建哈长科研仪器资源池,累计入网仪器6 903 台(套)。

2 存在的问题

2.1 共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科研院所虽然开展了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工作,但共享设备的利用率未得到有效提升,不能最大化体现共享的真正意义。大量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收益等由仪器所在单位自行掌握,尚未进行官网的展示和汇报,无法检验最终效果,致使一些课题组仍在争取更多的经费购买新仪器设备,而缺少寻求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意识。购买人员没有从共享项目本身意义出发,而购买审批出现不规范等情况,缺少统一、标准的配置方式,最终出现重复购置,导致大型仪器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对于另一些科研仪器设备,实行了专管专用,使设备利用率大大降低,专业化使用范围不断缩小。此外,科研仪器在资源权属、需求对接、收益分配等方面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部分管理单位科研条件相对薄弱、前期缺乏充足的资金,缺少对共享交易理念的认识和科研设备监测服务的途径,难以有效地调动管理单位开展仪器共享的积极性。

2.2 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会涉及多个不同的教学教辅研究单位、实验室和学校部门,与各部门人员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要使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同这些复杂的人员结构结合在一起,首先就要解决部门与人员驱动力不足的问题,须建设科学系统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随着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的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使用率和替代率逐步提高,设备使用的难度和更新换代速度都需要形成可持续的开放共享,这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院所对大型仪器技术人员的重视度不足,现有科研仪器的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和共享补贴机制尚不足以满足仪器机组的需求,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奇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发挥和共享成效[2]。

2.3 大型仪器日常保养、维护有待进一步增强

大型科研仪器属于高端或进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有些大型仪器损坏后甚至需要返回国外的厂家进行维修,而维修周期过长,会延误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部分大型科研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湿度、温度以及电磁干扰等,导致实验数据测量精准度降低,有些仪器只能在出厂时校准,当仪器中某个元件由于磨损、老化等原因需要更换时,会影响大型仪器的灵敏度,使实验数据的结果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此外,部分高校对大型仪器的保养周期太长,为了节约经费开支,不进行任何的保养维护措施,导致仪器的使用寿命大大下降[3]。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高校的重视。

2.4 管理规范性亟待提高

首先,高校、科研院所尚未设置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岗位,缺少专人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但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提升空间较小,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存在人员流失严重、人员水平出现分层、人员之间的工作氛围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其次,高校、科研院所对购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经济来源、支配权限不同,难以对经费实现统一管理和使用。从而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科学规划,不能合理地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及时有效地维护检修,并且没有形成完备的共享平台使用的有偿补助机制。最后,部分高校、研究院所虽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对操作者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但操作者对仪器的详细使用和功能了解并不全面,从而影响仪器设备最大效能的发挥。与此同时,许多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虽然有每日使用登记表,仍难免出现忘记每日填写或填写格式不标准等问题。

3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举措

3.1 完善规章制度,树立共享观念

只有科学、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才能系统、规范、自觉地发挥作用[4]。高校要从大型仪器设备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制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总体规划。充分了解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考核仪器功能、运维保障方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要充分的考核论证,决定大型科研仪器的购置问题,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等问题。根据学科功能和长远培养目标,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类型进行分类,整合设备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专管共用的统一有序管理模式,打破各部门使用设备的行政界线,充分发挥开放共享平台的最大优势,实现各仪器设备之间互相配合的整体优势。与此同时,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充分了解开放共享对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价值。任何组织、单位或个人都没有独自占有的权利,有责任将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各高校、科研院所在满足自身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秉承着开放共享的精神,积极面向大众开放仪器设备。只有打破传统设备使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才能全面推进和深化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3.2 建设高素质人员队伍,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要保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真正实现开放共享,必须有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5]。只有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大型科研仪器的运行使用进行及时有效地维护,才能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目前,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实验技术人员流失的现象,出现为了薪资待遇和补贴而从科研岗位转到管理部门等情况。因此,要制定一系列奖励制度,如提高薪资待遇、增加职称晋升机会等措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建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组织培训,不断学习、补充和完善技能知识,拓宽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设备更迭速度。各高校、科研院所要有培育新人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意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担当。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有利于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人员结构的合理优化。

3.3 提高管理规范性,提升仪器使用效能

使用大型仪器进行样品测试时,要让送样的科研人员进行详细、规范地登记送样信息和样品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准确记录样品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能够让实验技术人员合理地安排测试时间,促进他们专心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仪器的使用效能[3]。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舍去烦冗的流程,节省技术人员的样品检测研究时间。与此同时,对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进行人员和实验信息的登记,有利于准确记录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用户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实现大型仪器跨学科、跨平台的资源共享,为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要实现实验设备的网络预约功能,避免出现科研人员跑空等现象,保障技术人员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同时,对仪器的功能用途、操作方法、每日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进行网络平台监管,利用平台功能进行线上测试,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网络统计和仪器报修等操作,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应统筹规划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综合考虑现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建立仪器设备信息库,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打破各高校间的壁垒,避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效益,最终推动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最终推动社会发展。

4 结束语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存在共享意识缺乏,管理人员鼓励机制不健全,大型仪器日常保养、维护工作有待增强,管理规范性亟待提高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共享观念,搭建科学共享平台,优化服务体系,建设高素质人员队伍,构建评价体系,提高管理规范性,提升仪器使用效能,来解决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