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太原市“三区”科技人员专项实施路径研究

2024-05-07 14:14张志勇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2期
关键词:特派团三区科技人员

张志勇

(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 为加快建设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 ,在2013 年组织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旨在加强本土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三区”科技服务水平,而设立的专项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通过派遣和培养等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辅助,增加硬件投入、软件配套,解决“三区”等贫困落后地区在生产、建设、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软件”短板。2014 年6 月27 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在重庆市召开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启动会,要求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理念和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优势科技资源向“三区”流动、促进“三区”内外科技人员互相交流的长效机制,促进区域发展与强化科技工作相结合,推进“三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相结合,把“三区”人才计划总体要求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相结合。王安民等[1]阐述了甘肃省平凉市“三区”科技计划在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做法,细致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连续性、扩大示范推广成效及强化措施推进“三区”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对策。

2018 年6 月8 日,主题为加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在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工作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随后全国各地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不断完善、创新,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严娟等[2]通过制订的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在科技扶贫、带动农户、培训技术骨干、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了“三区”科技人员专项工作实施。姚丽萍等[3]通过对“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 山西省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总体情况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山西省2022 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面向全省58 个“三区”县共选派科技人员889 名,专项继续采取组建科技特派团的方式实施。科技特派团由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等涉农部门科技人员组建,按全省58 个三区县数分配,每县1 个,共58 个。其中:10 个已脱贫深度贫困县每个科技特派团由17 名科技人员组成(其中:大宁县16 名),其余48 个三区县每个科技特派团由15 名科技人员组成。选派的科技人员涉及省直相关部门712 人,市县177 人,选派的科技人员涉及林果、蔬菜、杂粮、玉米、中药材、食用菌种植栽培及深加工,生猪、羊、牛、笨鸡养殖与育种及深加工,现代农业设施建造,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 太原市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总体情况

太原市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以服务为引领,组建了阳曲县、娄烦县科技特派团,深入当地农村基层,对接受援单位,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等服务。2021—2022 年累计选派了60 名“三区”人才,选派的“三区”人才紧紧围绕当地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干果经济林、马铃薯等产业,组建针对阳曲县、娄烦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特派团,实现了对阳曲县、娄烦县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累计服务乡镇58 个,服务村庄133 个,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61 个,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3 个,引进新品种6 个,推广新技术7 项。

以2021 年为例,太原市“三区”科技人员突出团长负责制,一是通过团长组织特派团成员,积极与县区科技部门对接,深入基层调研,详细了解服务县区域内农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技术服务计划;二是结合每名“三区”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组有效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三是由团长根据重点服务对象生产需求、结合团队成员技术专长,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三区”服务技术方案,明确每名“三区”科技人员的重点工作任务。如“阳曲县科技特派团”,根据团队成员技术专长,结合重点服务对象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分组开展十字花科蔬菜和菌类栽培等技术指导与示范、茄果类蔬菜生物防控技术指导与示范、蔬菜集约化育苗和瓜类蔬菜栽培关键技术及后期保鲜储藏环节的技术指导,分别制定了蔬菜育苗与瓜果类蔬菜保鲜储藏、蔬菜绿色生物防控和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技术指导3 个技术服务方向,确保技术服务落地生根,达到服务一个示范点,带动一片生产区域的科技服务效果。

3 太原市实施“三区”项目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 缺乏基层组织管理单位。由于县级缺少独立的科技部门,服务管理能力薄弱,对科技人员的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娄烦县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已经没有独立的科技部门,在“三区”组织管理上存在着难以上传下达、有效组织等问题。

2) 专项服务时间短。由于专项计划周期较短、岗位工作冲突等原因,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科研与实际生产存在脱节现象,企业与科技人员难以形成合力。另外,服务时间受限,服务延续性不强,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受援单位解决生产问题。如何实现多方联动、有效衔接,还需要进一步沟通协调。

3) 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经费不足,制约“三区”人才经常性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集中培训;二是“三区”人才受选派单位、受援单位、地方管理单位的多头监督和管理,多处奔波,对服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4) 管理方式需精细化。“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时间、工作方式、资金申领等方面没有精细化的管理规定,管理没有依据,造成“三区”专项在开展科技服务和资金申领等环节存在不协调现象。

4 科技创新对实施“三区”项目具体路径研究

4.1 人才创新路径

1) 细化个人分工,团队协作完成。太原市科技特派团依据成员个人专业方向进行了工作分组,各项工作任务分配细化到个人,各组在特派团长的统一安排下分成专业指导性更强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小组,组长按照任务分工,组织组员对接合作社和蔬菜基地等,开展相应的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保证完成三方协议中个人任务指标的情况下,配合组长和团长完成特派团其他工作安排。

2) 长短结合,培育乡土人才。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加大基层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创新创业、技术指导和乡土人才培训等,及时解决农业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难题,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科技服务,在两个县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基层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培训,在蔬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乡土人才,培植了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家。

4.2 技术创新路径

1) 多样化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产业找需求,根据需求选专家,找准农民科技需求与“三区”人才技术专长、农业产业特色和科技力量优势的最佳结合点。针对县级科技管理弱化的现状,在专项计划特派团中增设了县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人才,从计划组织、下达、执行、考核等环节,实现了较完整的过程化管理模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组织保障。组织农业多领域的专家深入一线,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培训讲座等方式开展服务,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为服务县提供整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培训、服务。如建立“专家团队+实施主体+示范基地+基地技术员”的技术服务模式,深入乡镇及其周边贫困边远山区,对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种植进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县级选派人员的地域优势,在指导农民积极应对雨涝天气,科学做好秋收秋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郭军权等[4]通过调查研究农业类“三区”人才现状和服务方式,提出了精准扶贫中农业类“三区”人才的技术扶贫的新模式,即“多专业融合科技服务团队+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合作社+农户(贫困户)”。

2) 三区”人才服务加强前期调研。为落实好“三区”科技人才计划的各项工作,加强技术服务的针对性,提高试验示范的带动性,科技特派团多次积极与县区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座谈,详细了解服务县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并一起深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集中区、技术力量薄弱点和试验示范合作社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实际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服务县的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需求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制定科学的技术服务计划和方案。

4.3 服务创新路径

1) 一县一团,推动产业发展。2022 年度“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采取组建科技特派团的方式实施。科技特派团由山西农业大学等涉农部门科技人员组建。“三区”科技人员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针对产业实际及科技需求,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和乡土人才培训,有效解决科技人员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挥科技支撑、引领、示范作用。特派团服务根据受援县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做到科技服务全覆盖,选定种植规模大、积极性高的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工作目标,开展集中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技术服务模式,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2) 深入调研,精准对接。“三区”人才团队先要开展调研,了解当地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后,再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将科技人员各自专长与企业研发方向相结合,积极帮助企业梳理各项技术难题,并与后方高校、科研团队联系,帮助牵线搭桥对接合作项目,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3) 强化培训,提高实效。根据服务地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队伍,开展科技集中培训、农业科普宣传、视频技术咨询、田间现场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并组织培训方和受培方进行业务交流、培训等,做到增强自身业务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培训实际作用。刘风等[5]阐述了“三区”科技人才在助力扶贫工作中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示范推广成效、加强项目合作共赢、健全农产品服务体系以及完善人才激励与考评机制的对策。

5 对“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后续实施的工作建议

1) 延长选派期限,加强延续性服务,巩固拓展服务的成果,便于受援地农民、企业充分消化吸收并加以应用,便于企业与科技人员形成合力,取得显著成效。确保服务一个受援点形成一个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业增产增收。

2) 加大项目资金和专项补助,确保“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能够经常性开展技术服务、系统性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带头人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3) 尽快制定出台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的服务方式、服务成效和资金申领条件,加强“三区”人才管理工作,促进“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工作取得更多的实效。从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创新选派机制、出台配套政策和优化科技服务环境等4 个方面,提出加强“三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6]。

猜你喜欢
特派团三区科技人员
国家乡村振兴四川普格县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完成工作对接与产业调研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北京三区美术馆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藏地三区”文学空间的多样性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省蚕茶所召开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