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

2024-05-07 18:10畅里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思想

畅里鑫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发展,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对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正如黑格尔所说,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1]。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有机结合,总结凝练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宝贵实践经验,形成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深刻的理论来源、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思想魂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想魂脉,“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2]。马克思虽然在著述中较少直接阐释“文化”的概念,但他深刻分析了意识形态、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问题,形成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思想发展的脉络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的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突出强调了人在文化创造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在《共产党宣言》中又强调,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由此可见,马克思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人民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性,并在此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12,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之中。在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方面,马克思指出,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4]。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是重要支点”[5],体现了关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深刻洞察。综合来看,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守正创新的坐标视域中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二)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许多极为优秀的文化元素。例如,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富民厚生”;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民为邦本”,主张将道德原则与治国理政紧密结合;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厚德载物”;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天下大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内蕴的丰富思想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文化共识,同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高度契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和魂”[6]。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文明价值,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看待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不同文明成果,强调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习近平文化思想还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提出诸多新的发展战略。例如,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草野”形象地描述网络空间,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运行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提高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了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念,塑造出中华文明极为鲜明的特征和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

(三)现实土壤: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7],这主要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累了大量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8]来改变旧中国愚昧落后的现实状况,为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越是进行国家建设,对文化的需求就越迫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释了发展生产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强调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等,并预测“文化建设的高潮”[9]将不可避免地随着经济建设高潮而到来。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吸收借鉴了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极大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洞察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文艺工作对青年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要抓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10];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论断。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源于实践,源于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诸多显著成就的经验总结。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给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文化工作领域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统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任务、目标、路径等,并对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现实土壤。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笔者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简要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根本立场、基本原则等基本问题。就理论高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是一个论述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思想体系,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继续谱写更多新的篇章,必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新的贡献。

(一)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担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使命确立我国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是明确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来自对时代问题的破解和对现实诉求的回应。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两个变局”的文化回应,科学揭示了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基础性作用的高度重视,是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12]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13],明确了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方面高度凝练,强调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强调“继续”主要体现党的文化工作的连续性,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具有突出优势的文化建设策略框架,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强调“繁荣”主要是指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其次,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国家文化发展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成的时间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最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文明高度赋予文化建设以新的目标指引,要求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强化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多次就人民性的内涵及本质进行阐释。例如,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3]15;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3]264,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艺术创作之目的,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充分表明,人民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澄清了人们在党性和人民性统一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3]10。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其磅礴思想伟力体现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要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这是确保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着力解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从“九个坚持”和“七个着力”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到“十四个强调”对文化建设具体工作的部署,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国力衰微,文化不自信的论调逐渐显现。道路决定命运。实践表明,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守正创新,守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5]。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指引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成就。当前,敌对势力瓦解社会主义政权的企图仍然存在,他们试图以意识形态领域为突破口来搞乱人心,从而“乱中取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会议,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错误社会思潮,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态势不断向好。四是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内涵和根本要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可见,坚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明的重要方法论,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对“第二个结合”的深刻阐释集中呈现了文化主体性。综合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勾勒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系统化指导。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又深化了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标志着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工作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一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将文化繁荣兴盛看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深刻揭示了文化繁荣兴盛与国家富强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最基本的遵循是坚定文化自信,这不仅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还因为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本质内涵方面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洞察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单纯强调“物质文化需要”已经难以科学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因此,必须聚焦我国文化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迭代升级,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发展的成效也应该由人民来评判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论。三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系统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网信工作、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明确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系统论。

(二)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只有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将其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文化建设同社会建设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引,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涤除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雾霾,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二是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方向。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最大进展,极大地开阔了中华文明的纵横空间,更深入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当代中华儿女要赓续中华文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方向。三是指明新时代文化对外交往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高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以开阔的世界胸怀强调人类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并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发出全球文明倡议,指引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大势,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四、结 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表现,是经过实践检验、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性、发展性、信息化、安全性和开放性等实践要求,立足伟大实践、坚持斗争精神,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动仗,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