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2024-05-07 05:21杨文静杨帅斌
理财·收藏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理念

杨文静 杨帅斌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异中有同,其工作理念、方法、技巧上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具有契合性。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探索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方法和新路径。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既能有效拓宽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也能创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方法。

一、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00后进入大学,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和以往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应紧抓新时代学生特点、把握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新时代学生工作方法,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理念契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在服务中坚持尊重、平等、自决、个别化、服务等原则,同时,社会工作主要有三大工作方法,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独特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和工作技巧符合新时期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它们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都是以“人”为工作对象,核心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青少年群体作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之一,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耦合性。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以青少年需求为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对工作对象的独特性和非评判性,接纳和尊重工作对象,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链接其周边资源,用科学有效的服务实现有效助人。

思政教育当中处在最前沿、离学生最近的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者,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面对个性凸显、需求广泛的00后大学生,要因材施教,注重精细化管理,以人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方式解决好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目標契合:帮助个体实现助人自助

从目标角度来说,不论是社会工作的求助者,还是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大学生,都是引导其从“被助”到“助己”再到“助他”的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助人自助”是指对求助者的问题,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其解决困难,开发潜能,提升能力,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融合。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者的目标在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坚韧性,提升大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与挑战的底气,鼓励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结合起来,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功能契合: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和技巧,包括支持、咨询、援助、教育等,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功能则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者通过咨询和援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学习问题等,同时,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高校中的学生群体特征多样,尤其是一些来自边缘群体的学生,在如今这个现实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他们可能面临身心困境、经济压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提供咨询、援助、支持等服务,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社交和学业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增加他们的成功机会和融入感。目前,在部分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还存在服务过程流于形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意识淡薄,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有助于高校克服服务意识不足的弊端,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凸显优势、提高实效。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专业在实践服务中针对服务对象的多少形成了三大方法:一是一对一的个案工作,二是一对多的小组工作,三是多对多的社区工作,这和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需求相契合,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思政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这和高校思政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一样的。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且强调社会工作者服务的过程,这更加符合高校强调过程性管理的要求,与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相符合,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一)个案工作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

个案社会工作对象主要是个体,帮助服务对象适应身边环境、解决困惑、激发个人潜力、实现个人成长。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学生,比如适应困难学生、心理异常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学生等,这些就需要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通过采取专业方法和技巧开展一对一的专业引导和教育工作。

具体来讲,高校可以成立学校社会工作室,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入驻学校,一是对于学校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学生,一对一的个案工作治疗模式就派上用场了。个案工作的治疗模式在帮助特殊问题学生谈心谈话、解决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在和学生交流时,用温和、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充分运用倾听、回应、澄清、提问等技巧,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促进情绪的合理宣泄,帮助高校大学生解决现实困惑,引导其走出现实困境,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二是对于一些问题本身来源于校外或者原生家庭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链接资源的形式,与其校外或者家庭建立联系,在家校合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小组工作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

小组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个体和小组的互利共赢。我国教育专家王思斌认为,团体过程和经验可以使个人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适应小组工作是对具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群体进行引导,通过系列的团体活动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也可以借助社会工作的团体工作方式开展。

具体来讲,一是可以根据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学业困难、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开展专门的讲座或者小组团体辅导活动,在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中,思政育人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鼓励、强化等多种方式,促进小组成员的反思和感悟,提升小组成员各方面能力。二是可以在大学生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提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机会,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之间的正向影响,增进组内成员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社区工作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

社区工作是通过组织、召集社区内成员,并通过讨论、协商等大家都能同意的方式去解决社区内存在的社区公共问题。在社区成员参与中,社会工作者会有意识地培养成员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以形成更有能力、更和谐的社区。学校可以借鉴社区工作的做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思政育人实效。

具体而言,一是高校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建立學术研究、实践社区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实践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大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二是以高校思政育人社区工作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社区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快地社会化,提升学生对于社区的责任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政教育的辐射面。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逻辑起点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都是通过助人实现其工作目标,它能够有效补充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强调人本主义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促进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促进大学生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