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背景下某三甲公立医院医疗电子票据现状和问题思考

2024-05-07 04:18唐冰玉
理财·收藏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票据医疗医院

唐冰玉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已经成为健康中国的主旋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成为医疗行业改革的新方向。而全面推行并普及财政医疗电子票据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一、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仍在延续使用纸质票据,由医院所属的当地财政部门负责票据样式的设计、编码和填写规范的制定,并委托厂家进行印刷后交归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医院如果有需求,需向财政部门进行申领。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这种高成本、难保存、低效率、不易监管的弊端就严重制约了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票据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财政部2018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支持下,“互联网+智慧医疗”也在稳步推进医疗行业的新变革。不少医院开始进行电子票据试点工作的开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票据服务。

二、公立医院推行医疗电子票据SWOT分析

笔者将通过电子票据在某三甲公立医院的应用,对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有效加强财务票据内控管理

在某三甲公立医院中,审计部门专门设置票据管理岗位。门诊部和住院部将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医疗票据进行统一归类、整理、装订,经审核后报送审计部门再次复审复核后存档。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如果有患者前来查阅数年前的票据,还需耗费大量时间查找。这种方式的票据管理无疑增加了该院的档案管理成本,且超过保存年限的票据后续进行统一销毁也需要发生高昂的处置费用,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该院在试点开展了电子票据应用之后,往常的票据申领环节直接改由电脑自动将票号段派发给各收费员,由系统进行统一有序的票号整理。

2.减轻窗口员工工作量

在没有推行电子票据之前,员工在轮岗之前都要仔细计算所剩纸质票据张数,并在轮岗时带到新的工作窗口使用。窗口的票据领用登记由专人负责,尤其涉及节假日更是需要关注是否需要及时申领。而在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之后,上述问题不复存在,而且淘汰了原来的针式打印机,改由现存的复印打印一体机完成,不仅有效避免了卡纸、跳号、串号、票号核对等问题,而且还简化了工作流程,使得办公桌面更加简洁。

3.提升就醫体验,方便患者查询、保存和打印

对于患者而言,就医过程中的排队挂号缴费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结算体验,由此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和纠纷事件也不在少数。自从电子票据上线后,患者就诊的结算发票可随时通过手机查询、保存、打印,不仅减少了排队时间,也免去了就医过程中的来回奔波。对于异地就医以及有其他报销需求的患者,电子票据解决了不易保存、容易丢失的烦恼,一部手机即可全面归档个人所有就诊票据。这无疑大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院财务票据管理方面的不足。

4.从源头杜绝“假票”现象

医疗电子票据实行全国联网,每一张发票都可通过票面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登录财政电子票据查验网站进行票据查验。

(二)劣势分析

1.在患者中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由于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纸质票据,电子票据启用之后,在患者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比较低,尤其是老年患者群体,普遍对电子票据比较排斥,认为其不具备纸质票据同等的法律效力,通常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加盖票据专用章,窗口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解释才能让他们接受。另外,在电子票据上线初期还属于摸索阶段,存在线上获取和线下报销没有有效衔接的地方,部分单位对电子票据合法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往往要求患者往返医院补开纸质票据,这无疑又给患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获取流程较为复杂,不易操作

该医院电子票据获取流程首先需要微信扫描获取票据的二维码,然后通过在院就诊时预留的手机号登录页面,一般情况下,点击“我的票夹”即可查看归档于此手机号下的所有电子票据。但是遇到住院患者预留手机号非本人的情况下操作起来就非常受限。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普通操作通常都无法查阅全部票据,有时候需要患者上传本人身份证件进行实名制认证,再通过自助取票,输入患者身份证号码和姓名进行查询。另外,也存在通过上述操作依然无法完全获取电子发票的情况,需要联系工程师后台查询原因,故而该院仍然设置了票据复印岗位以便处理患者出现这类情况。因此,虽然该院放置了电子票据获取的宣传展架,但其实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展架上的操作流程图顺利完成电子票据的获取。

(三)机遇分析

1.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为适应加快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2017年开始,财政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正式开启我国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体系的建设。在随后的2018年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为财政电子票据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19年,财政部再次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统一了全国收费医疗票据式样,规范了票据的填列要求,这些文件的颁布为电子票据的管理改革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的可行性保障。同时也为“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迎来了医疗行业发展的新纪元。

2.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

毫无疑问,医疗电子票据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医疗电子票据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加快建设,也为电子票据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病患规模与日俱增

在“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实践发展中,电子票据的改革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4岁,近日,《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了一项针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人口寿命的预测,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随着寿命预期增加,带来的必定是医疗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平均每人每年去医院看病由2010年的4.4次上升至2022年的6次。在人口老龄化和患病率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家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都为电子票据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威胁分析

1.醫保报销风险

电子票据本身的便捷性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医保报销风险。由于电子票据的不唯一性,患者可随时进行保存打印且不限制次数,这就存在多次重复报销的可能性,特别是跨地区报销。在对该医院报销过程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有患者试图通过发票的重新打印实现多次报销。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窗口人员仔细甄别、对患者的就诊台账进行查询,必要情况下还要联系相关医保部门进行核实。

2.数据安全风险

现阶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较为普及,但是在每个医院建设的程度和效果存在不小差异。对于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而言,完全基于医院的HIS系统。如果医院的HIS系统存在漏洞和缺陷,就极有可能造成数据失真,甚至存在被恶意篡改的可能性。

三、公立医院医疗电子票据的建议

(一)多方联动,加大宣传力度

该医院在上线医疗电子票据之时已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门诊部和住院部都放置了比较明显的宣传展架和获取电子票据流程图,并且在医院公众号、财政官网、卫健委网站也进行了相应的宣传。但这种宣传无法延伸至更多用户。由于其获取流程操作性较强,受众群体多为老年患者、城乡居民,导致推行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医疗电子票据的推广,需要医院、财政部门、医保部门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医疗电子票据管理细则。

(二)完善电子票据配套信息技术支持

笔者对该公立医院报销流程了解后发现,门诊对电子票据应用与之前纸质票据相比,优化效果并不明显。依然存在患者积压窗口排队获取电子发票的情况,患者如果存在住院前门诊治疗,则需要持有窗口打印的电子票据,才能参与住院结算报销。而该院目前在用的自助机尚不支持电子票据自助打印服务,因此,如想解决积压排队现象,通过对自助机的升级,理论上能够得到流程合理优化。

(三)完善内部控制,保障数据安全性

医疗机构在启用电子票据系统之时要同步贯彻内部控制的理念。由于电子票据的开具、入账和归档都在网络端进行,因此就需要特别注意数据安全问题。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电子票据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保障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预和影响,加强系统安全的监测,能够随时核验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效防范因人为或病毒入侵等造成的信息泄露。

(四)完善电子票据管理系统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财政电子票据查验平台,但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票据可能存在重复报销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财政电子票据平台与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的对接,窗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医保平台就能查到发票是否已经报销,这样就能避免重复报销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票据医疗医院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