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礼赞

2024-05-07 04:18袁少华
理财·收藏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半坡炎帝伏羲

袁少华

今春以来,数次山村采风,作文《又闻养田小米香》《养田问谷》和诗《小米》,意犹未尽。

上小学的时候,到东乡走亲戚,父亲指着大片郁郁葱葱的农作物说:“这是谷子。”感觉和城内外农田里常见的小麦、玉米很不一样,倒是和学校操场边狗尾草有几分相似,只是大了好几个型号。

真正近距离亲近谷子,还是因为今春参加平顶山市作协公检法司分会“养田小米”杯征文活动的缘故。其实,三皇五帝并不那么遥远。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炎帝)、黄帝。

三皇的第一位是伏羲,和女娲同时代,传为夫妻,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伏羲生于甘肃天水,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他教民捕鱼猎兽,尝百药而制九针,被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至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

伏羲之后是神农(炎帝)。炎帝共九代,第一代炎帝神農生于陕西宝鸡,所率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曾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他的贡献是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后世相传:“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神农从狗尾草中优选出谷子,并教会人们播种,使部落摆脱了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动荡生活,开始农耕生活。

神农(炎帝)八世孙榆罔(炎帝),生于河南开封,定都河南伊川。

和榆罔(炎帝)同时代的黄帝,公元前2717年生于河南新郑,并定都于此。黄帝统一中原各部落,使华夏民族团结一体;他制井田,发展农业生产;他发明舟车、铜镜、云梯、纺织机等,方便人民生活。

炎黄部落合二为一。炎帝黄帝开启了华夏文明,并称始祖,后世的我们则自称炎黄子孙。

黄帝传子少昊,少昊传子颛顼,颛顼传子帝喾,帝喾传子尧,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禹子启建立夏朝,以下是商周,至元明清,脉络越来越清晰。

自黄帝以来,华夏文明历五千年,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直到20世纪,华夏文明的核心为农耕文明,而稷作为五谷之首,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占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是谷子?粟,亦称稷、粱、谷子,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谷子去皮后俗称小米,为行文方便,下文混用。

在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当时人种植的粟类。在半坡氏族聚居的一个窖穴中,仅粮食腐朽后的谷皮,就有数斗之多。还在一个小的陶罐中,保留下完好的粟种皮壳。除半坡外,在陕西宝鸡的北首岭、华县的泉护村的原始遗址的窖穴、房屋和墓葬中,也都发现了粟的皮壳。这些遗址年代距今六七千年,学术界由此断定,“我国是最早产粟的国家”。

粟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史前考古发掘的粮食作物以粟为多。至秦汉时期,因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秦代置治粟内史掌管谷食钱货的官吏,为九卿之一。汉初因袭,治粟内史又名搜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等事。古人常用江山社稷代表国家,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作为五谷之首,粟自有其独特性。小米以外的主粮作物,或多或少总是缺少某种关键养分,所以有人说:“人一辈子几乎只需吃小米和喝水就可以长期生存下去。”

小米养育了人民,“小米加步枪”之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资都要换算成小米,可见小米在人民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谷子实在不平凡,我赞美谷子!

(作者系河南省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半坡炎帝伏羲
伏羲创八卦
伏羲画卦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
白鹿原民俗村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东方天帝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