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彰显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证成浅谈

2024-05-07 05:21禤妮张筠孙丹凤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桂剧文化自信

禤妮 张筠 孙丹凤

【摘 要】桂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表现手法多样。20世纪末21世纪初广西桂剧出现了较为辉煌的景象,多次参加重要演出和研讨会,甚至曾一度影响了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当代广西桂剧剧种彰显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突出本土特色、强调民族文化特征、传承保护(继往)和改革创新(开来)、彰显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构成了桂剧彰显文化自信的有机组成。亦可以说,这是桂剧得以“彰显文化自信”而又能长期传承发展壮大的内在基础。

【关键词】桂剧;文化自信;《千秋灵渠》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45—03

一、突出本土特色,凸显文化自信

艺术创作是一个民族发展、人民生存的最基本形式。文艺作品反映一个民族,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必须遵循民族的文化法则、生活规律和审美规范。因此,我们必须把尊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腳点。

桂剧《千秋灵渠》讲述的是秦始皇为一统华夏,命人修筑灵渠以沟通湘漓、转运粮饷,但因堰坝溃塌终不能成,后令越人后裔史禄为监郡御史继续监督修建灵渠之工事。史禄临危受命,奔赴修筑灵渠所在地—广西桂林兴安县,并与工程主墨刘成、骆越山寨首领骆月结盟共建灵渠,虽过程历尽艰难坎坷,但在他们的带领以及十万开渠士卒和骆越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灵渠修建终得成功。

本剧叙事内容主要集中于修建灵渠过程中的两大历史故事线索。

其一是秦始皇为统一华夏,令越人后裔史禄继续负责修建灵渠一事,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灵渠如期完成,却不料在通航之日堰坝猛然坍塌,史禄与刘成双双入狱。史禄与刘成在狱中皆找到了解决堰坝溃塌的办法,为能继续完成修渠工程,史禄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经过系列的激烈思想斗争最后决定说服刘成承担此次堰坝崩塌的责任。刘成为了家乡、为了人民亦为了国家,甘愿替史禄赴死,保下史禄以继续完成修渠工程[1]。

其二是人们误以为刘成因史禄贪生怕死且要“独把功臣当”而陷害致死,骆越山寨首领骆月誓要为刘成报仇[2]。史禄深知战斗危机一旦爆发灵渠修建之事将面临再次失败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刘成亦白白牺牲了。于是,强忍巨大屈辱、不顾个人生死,竭力相劝却最终无果。史禄之妻秦娘因史禄被众人误会而百口莫辩,精神备受折磨。在千钧一发之际秦娘以死替夫“谢罪”,为他“洗雪冤枉”。史禄悲痛欲绝,哭祭其妻秦娘、坦诚肺腑之言行感动众人、图崇与骆越族人的战争危机得以解除[3],在众人合力之下灵渠得以修建成功。

线索一作者加深塑造了深受人民爱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形象,并深刻把握历史脉络、尊重历史事实、反映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真相,用表演的方式传播历史,弘扬“克己奉公”“精忠爱国 ”“生死敢为”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线索二不仅弘扬“仁爱孝悌“诚信知报”“屈辱敢当”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还彰显了作者敏锐的文化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艺术感染力,同时彰显了作者扎根本土、敢于担当、积极维护民族尊严的意识和行为特征。两大历史线索的巧妙运用同时体现了创作者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和彰显着民族文化自信。

二、强调民族文化特征,增强文化自信

广西民族文化是一座值得深入研究的宝藏,它具有渊源流长、丰富多彩、朴素务实、乐天勤奋、 开放包容等文化特征[4]。广西桂剧通常能够结合本土民族特色进行创编、排演,强调本民族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彰显着饱满的文化自信心。桂剧《千秋灵渠》以桂林为背景,“以修建灵渠为主线,并以激烈的戏剧人物冲突,成功塑造了史禄、刘成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凸显了桂林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民族文化等独具桂林特色的文化魅力”。[5]

桂剧《千秋灵渠》开头旁白曰:“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兴安境内,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和百越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南方贸易与北方经济这里牵手汇合……周边的四万多亩良田因灵渠而免受旱涝之灾”[6],这里提到的“百越文化”,包括但不仅仅包含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有的地方方言、饮食文化、民族服饰等,在该剧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被充分地运用于创作、演唱、舞台表演之中。

首先是独特地理环境元素也运用于剧中。例如在第一场“结盟建渠”的《心如火燃》一曲中,史禄的“皇命严工期紧觅匠师克难关,哪顾得荆棘遍野山路崎岖”以及《生死一搏半年间》一曲中“胸中顿开一线天拓河道劈开土岭史庙山绕水路湘江漓江巧相连”[7]。在尊重史实的同时,利用了桂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渲染氛围推动剧情的发展。

尤其第二场的《恩情似海》一曲中开始出现广西的饮食文化代表之一“米粉”,随后在开渠士卒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热炕头”“香馍面”之时《美味米粉分外香》一曲由秦娘唱出,广西饮食文化代表的“米粉”以及米粉配菜“葱花”“豆角”“酸菜”“辣椒”“卤水”均在秦娘唱腔中显得格外美味芳香。为缓解开渠士卒的思乡之愁,秦娘与骆越女子共同为士卒们做米粉,以美味的米粉代替“面条”。

本场乐曲《做米粉音乐》是以合唱与舞蹈的方式出现,其中广西特有的衬词“呀”“啰”“吔”“侬”“咧”出现频次极高,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民族服饰元素亦在此得到充分利用和展现。再是将广西民族服饰在剧中大量使用,适时适地地出现。

在军民共同修渠的劳动过程中,采用了陕西民歌和广西民歌交替出现的方式,既表现了中原文化与八桂文化的相互交融,又表达了不同民族的和谐相处[8]。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强烈创作意图与愿望[9]。同时体现了广西渊源流长、丰富多彩、朴素务实、乐天勤奋、 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特征,使得该剧在强调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成为既具有自身特色,又能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

三、“继往”与“开来”并举,提升文化自信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达、各种信息日夜更迭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趋于多元。这种多元并不意味着对优秀传统文化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反而会随着社会不同群体观念以及自身价值导向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桂剧一直坚持着传承保护方式与创新方式相结合这一原则,在桂剧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均得到充分体现。

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唐景崧居于桂林期间曾对桂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创新,不仅编写了大量桂剧新剧本,对化妆、表演、唱腔等方面进行改革,还创办了“桂林春班”,因亦招收女学徒使得桂剧自此便有了女艺人。[10]

我国当代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桂剧的编剧、唱腔、化妆、舞台美术、演员培养、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在改革期间还对桂剧的组织领导方式、理论指导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组织建设了实验剧团,强调与时俱进[11]。

桂剧的改革创新一直都在发展中,在20世纪下半页取得卓著成果,例如参加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并获得诸多荣誉,1959年开办广西戏剧学校。在伴奏方面开始加入民族管弦乐、桂剧唱腔开始有了曲谱的记载。桂剧无论发展到哪个时期都始终坚持传承(继往)与创新(开来)相结合这一原则。

桂剧《千秋灵渠》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例如在演出服饰设计方面在沿袭传统桂剧服装样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广西少数民族元素[12];在传播方式上除了在传统的桂剧院演出以外,还进行了极大力度的外延传播,例如参加剧展,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网络、海报、报纸等手段扩大传播范围,在高档剧院、休闲场所、露天广场等不同地点巡回演出等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13];舞台美术方面,在传统桂剧抽象舞台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下流行的灯光、LED背景、音效等以增加了该剧的舞台效果。该剧同时在传播方式、舞台美术、演员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14],提升桂剧文化实力和观众体验感的同时,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彰显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坚定文化自信

表演艺术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其作品以真实人物为原型,通过演出舞台艺术,直接将人的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因此,在角色的塑造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于角色精神和形象塑造,桂剧作为重要的舞台表演艺术,十分重视在作品中彰显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塑造高尚人物形象,坚定文化自信。

在《千秋灵渠》中,史禄临危受命、为造福家乡百姓接受前几任官员都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建渠过程中既要承受失去爱妻和好友的痛苦,又要承受来自始皇密使的刁难与压力,尽管如此,他依然百折不挠,在困苦中继续前行。体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胸怀大爱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具有崇高的服从意识、对民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史禄之妻秦娘,在修渠之始为支持丈夫事业、支持修建灵渠,不仅忍受几乎见不着丈夫的孤寂毫无怨言,还为修渠众人做米粉、送温暖。当史禄被众人误解,为唤醒众人对史禄的认识、重新建立对史禄的信任,以自刎的方式为丈夫证清白,充分体现了她与夫君间的夫妻之爱,以及对国家的大爱。

史禄之友刘成为保灵渠可以继续修建甘愿替史禄赴死,既是他对史禄的友谊之爱,也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

在骆越全族中具有较高地位的山寨首领骆月,于修渠秦军思乡心切之时,召集山寨众姐妹帮助秦娘一起为修渠士卒做米粉以抚慰他们的思乡之情,在得知刘成替史禄赴死之时“路见不平要为刘成洗雪冤枉”[15],却又在得知史禄用心良苦之时深明大义,继续为修渠工作提供帮助,此间种种皆足以证明她爱憎分明,不仅拥有正确的是非观,而且具有博大胸怀,深明民族大义、国家大义。最后,灵渠修建成功,史禄终以自杀的方式与妻子秦娘、好友刘成永守灵渠,其夫妻之情、国家之情、友谊之情再次得以深化。

可见,桂剧《千秋灵渠》对历史人物史禄、秦娘、刘成、骆月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还体现了拥有胸怀宽广、互敬互爱、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以及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

五、结语

桂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文化。

桂剧的“突出本土特色”“强调民族文化特征”“传承保护(继往)和改革创新(开来)”“重视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彰显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树立高尚人物形象”既是主要特征和核心要素,又是桂剧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将文化自信寓于桂剧的各个方面,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创新与发展是前者与后人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2][3][6][7][15]黎承信.大儒还乡、黎承信桂剧音乐作品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唐正柱.谈广西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研究价值[J].歌海,2016(3).

[5][9]杨力叶.新编桂剧《灵渠长歌》亮相山水文化旅游节[N].桂林日报,2009—11—15.

[8]黎承信.谈戏剧音乐创作中的亮点[J].歌海,2018(2).

[10]熊光嵩.唐景崧与桂剧[J].广西地方志,2012(4).

[11]莫梦娴.浅析欧阳于倩對桂剧的改革[J].大学教育,2012(2).

[12]徐梦柠.论桂剧的传承与创新——以舞台美术表现形式为例[J].明日风尚,2020(19).

[13][14]刘明录.传播学视域下桂剧《灵渠长歌》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桂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KY0958);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度校级美育专项课题项目“以美育人导向下广西桂剧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YZKTGM42);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语文课程 SPOC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XGZJG2021B134)。

作者简介:禤妮(1986—),女,艺术学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专任教师;张筠(1984—),女,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专任教师。

猜你喜欢
桂剧文化自信
非遗视角下广西桂剧的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的数字动画传承研究
浅析广西桂剧的起源发展
新媒体视野下广西桂剧的现代化重构
现代桂剧特点简介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现代传媒视野下桂剧的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