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角思考晋宁区文旅融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024-05-07 05:21陈朱瑜查永仙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晋宁文旅融合

陈朱瑜 查永仙

【摘 要】“秧佬鼓舞”作为晋宁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宁区旅游结合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模式。当代游客对旅游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地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旅游业的双向融合,这对于“秧佬鼓舞”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提高晋宁区旅游业质量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对此,本文以“秧佬鼓舞”文化为例,对晋宁区文化旅游双向融合开展研究,并立足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尝试性提出“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改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晋宁区发展文旅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秧佬鼓舞;晋宁;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J722.22;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63—03

一、晋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秧佬鼓舞”历史来源

晋宁“秧佬鼓”发源于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夕阳彝族乡的彝族聚居村落。在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者波必”是彝语“秧佬鼓”之意。意为敲着空心木跳的舞蹈。《昆阳县志》记载,有关“秧佬鼓”的传统可追溯上千年,“者波必”也就发展演变至今。在悠远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当地彝族的“者波必”逐渐内受外来文化影响,敲击的器物逐渐演变为如今身背的腰鼓,为其伴奏的大锣、小铓、大钹、小钹也保留着很多铜鼓舞打击乐器的原形。历经数百年漫长岁月,秧佬鼓一直在滇池西南岸的大山里传承下来。成为晋宁区当地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2006年,“秧佬鼓舞”被列入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秧佬鼓舞”道具、人数以及形式套路

“秧老鼓舞”的道具主要是“秧佬”身体左边腰部的鼓、龙头以及伴奏器乐组成。秧佬鼓鼓形似圆桶一般,木质材料且两头稍小,鼓面蒙牛皮,木上涂红漆。传统的制作过程需选用60厘米长的优质楠木、水冬瓜木等10—12片,用推创技法推成板瓦型,然后用骨胶黏合而成。中空有钢丝加固,两头用牛皮蒙成鼓面,在鼓背两头打眼钉扣,系彩色背带,斜挎于表演吉左边腰部。传统秧佬鼓的表演人数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每队均由9人组成,伴奏器乐有大锣、小锣、大镲、小镲。九个人的分工为1个龙头,4个鼓,1面大锣,1面小锣,1个大镲,1个小镲。小锣、小镲为高音,大锣、大镲为低音,均为铜质。

三、“秧佬鼓舞”传承人情况

截至2018年底,双河彝族乡进入县(区)级以上的彝族秧佬鼓舞传承人共有5人。截止至2020年仅双河乡秧佬鼓舞民间队伍达60余支(图1)。

四、“秧老鼓舞”的意义

(一)丰富晋宁区百姓的生活

在农耕文明时期以及近代网络媒体普及前。晋宁百姓们在茶余饭后最广泛的消遣方式为聊天。“秧佬鼓舞”的出现以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百姓的业余生活。“秧佬鼓舞”作为民间活动,极具群众性。在攒三聚五相约习舞的过程中,邻里百姓深入交流,渐渐熟悉,增进邻里感情。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扶摇晋宁区百姓的人文自信

民俗本身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民风;二是民间的各类活动;三是指民俗事象。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與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人文作为一个学术名词,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秧佬鼓舞”作为滇中人民优秀民俗之一。对于滇中百姓人文自信的提升犹如璧里安柱。尤其是2001年6月,双河彝族乡“秧佬鼓舞”在北京“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上获得金奖,这对于滇中百姓而言是扶摇的人文自信[1]。

五、“秧佬鼓舞”对晋宁区旅游业的影响

(一)“秧佬鼓舞”带动晋宁区区域经济

旅游业的发展是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提升地域辨识度以吸引游客。将“秧佬鼓舞”与旅游融合,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秧佬鼓舞”往旅游产品上的转化。“秧佬鼓舞”这种资源性质的地域特色在旅游业的协助下可以促进晋宁当地的经济增长,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晋宁区的和谐发展。

(二)“秧佬鼓舞”丰富了晋宁区旅游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党的十八大尤其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及文旅融合工作。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秧佬鼓舞”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实现有机融合。不同的地域特色会给游客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感受。“秧佬鼓舞”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旅客对异域体验的需求,丰富旅游的内容。

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内容更具吸引力,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充实旅游的内涵。

六、旅游对“秧佬鼓舞”的影响

旅游业中游客的构成结构多样,涵盖中老年以及青年人群。以及游客的地域来源差异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以及面对不同地域特色的游客来说,“秧佬鼓舞”满足了游客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需求。反而这对“秧佬鼓舞”的宣传、创新、传承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旅游业对于帮助宣传“秧佬鼓舞”,以及“秧佬鼓舞”如何满足现代游客的喜好保持自身的精神内核以及舞蹈特色之外推陈出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当地利益追求的最大化。这种经济属性可能会导致“秧佬鼓舞”过度“商业化”从而失去其本身的文化精神根基,因此“秧佬鼓舞”与旅游业想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提醒,不可舍本逐末,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磨灭了文化的智慧。

七、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晋宁区“秧佬鼓舞”所存在的问题

所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元素和符号如线条、色彩、文字、图形等元素有目的的排列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效果,并向受众传达某些特定且合乎传达意图的视觉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视觉传达设计值得继续强调发展的核心在于其能运用现代化且富有创意视觉语言有效的传递项目经营主体与受众之间信息。从这一角度出发,视觉传达设计师能有效的抓住旅游地域的特色,突出新意,带给受众以耳目一新、深刻的视觉印象,进一步烘托设计表现意图,营造视觉氛围,进而将观赏者带入视觉设计师所营造的视觉设计情境世界中。从而打破地域原本的平庸形象。

(一)于内晋宁区“秧佬鼓舞”缺失现代化系统的文旅品牌

自2018年国家推行地方旅游业发展“文旅融合”模式以来,我国的文旅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对于地方旅游业来说,迎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如何塑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地文化特色,提高当地市场竞争优势,是每个旅游地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就不得不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介入。

晋宁区虽然积极组织统筹“秧佬鼓舞”与旅游业的融合。但“秧佬鼓舞”却没有形成晋宁区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知名度较低。晋宁区关于“秧佬鼓舞”文旅融合发展的系统设计观念思想还较落后。自2018年中央电视台《我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专题节目摄制组来到晋宁区古滇大码头摄制特别节目,双河彝族乡秧佬鼓队参加拍摄录制,该节目在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之后,至此晋宁区“秧佬鼓舞”知名度逐渐式微。晋宁区“秧佬鼓舞”并没有长远的文旅品牌发展战略,缺失有效的现代化文旅品牌,对外宣传也就丧失了着力点[2]。

(二)对外晋宁区“秧佬鼓舞”缺乏有效的现代化视觉传达宣传方式

首先,晋宁区“秧佬鼓舞”在对外视觉宣传上缺少针对晋宁区“秧佬鼓舞”的宣传。大多数是对晋宁区旅游资源的笼统宣传,没有主动把握特色旅游资源。

其次,对于处在视觉文化昌盛的时代背景条件下,一如既往的追求以往的以陈述式的视觉语言对外传播地域特色的宣传方式是无法获得当下缺乏情感关怀人们的共鸣的。可以关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与四川甘孜文旅和时差岛合作推出《丁真的新年》,两部宣传片运用了大量优秀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促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与城市认同感,有效地塑造了理塘的城市形象且吸引大量游客。而以晋宁区“秧佬鼓舞”宣传片为例,视频内容形式、解说等形式相较而言较为老旧,无法唤起旅客的兴致。

八、解决方法

(一)针对晋宁区“秧佬鼓舞”进行科学的文旅品牌系统化设计

1.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0世纪90年代,视觉识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文旅品牌的宣传和推广。针觉识别系统设计对于各部门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品牌形象建立的过程中,针对“秧佬鼓舞”的系统化设计不能泛泛而谈,原因在于我国少数民族尤其位于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如瑶族、侗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相似。

对于晋宁区“秧佬鼓舞”文旅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而言,可以针对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当地彝族特点转化为图形、文字、色彩,并用适当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设计出其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的基本要素系统以及应用系统。并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成果运用到晋宁区“秧佬鼓舞”文化相关地,体现晋宁区“秧佬鼓舞”文旅品牌的统一性、系统性,同时提高当地彝族的凝聚力[3]。

2.文创设计

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中,旅游地特色文化产品化的转变最典型的措施,就是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旅游文创产品作为旅客精神需求的物化载体,能够根据旅客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形式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并使旅游地蕴含的文化内涵得以广泛的传播。

国内文创产品的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图形在文创产品中的转换应用朝创意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如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设计融入了晋宁区石寨山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为原型的创意图形以及独具特色的各民族纹样,获取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对外针对晋宁区“秧佬鼓舞”进行优质的旅游形象宣传设计,讲好“秧佬鼓舞”的故事

针对“秧佬鼓舞”文化,对外进行文化节宣传设计,现全国各地城市举办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节, 内容丰富、形式各異,力求通过节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而针对“秧佬鼓舞”文化节的设计则可以大大提高其效力,文化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特色魅力所在。

可以利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提取“秧佬鼓舞”艺术的民族特质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化的视觉转化。进行晋宁区“秧佬鼓舞”的文化节海报设计、拍摄文化节宣传短片以及限量版文化节周边设计。同时借助现代短视频等线上媒介对外宣传。唤起潜在游客的情感共鸣,达到完善城市形象、宣传“秧佬鼓舞”艺术以及吸引游客的目的。

九、结语

高质量的旅游业离不开特色地域文化的加持。鲜明的地域文化想要迸发现代化持久的“生命力”也需旅游业的推广。旅游业是晋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秧佬鼓舞”与旅游业文旅融合是新时期晋宁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深思的是将二者的有机结合必须进行严谨的规划,如果操之过急可能过度商业化伤害“秧佬鼓舞”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不论是对晋宁区当地的旅游业还是对“秧佬鼓舞”都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得不偿失。而这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介入,力求深刻挖掘晋宁区“秧佬鼓舞”的文化内核,并使其影响力最大化。促进晋宁区文旅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林.非遗文化在文旅结合中的思考——以滚龙连厢为例[J].天南,2022(4).

[2]常启迪,王家明,于婧,等.金乡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营销界,2021(21).

[3]李宜璇.“在地性”理念下民族特色区域品牌视觉形象研究与实践[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2.

作者简介:陈朱瑜,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查永仙,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晋宁文旅融合
晋宁区档案部门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二)
晋宁区总工会:开展“职工书屋”授牌赠书活动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专题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