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营养需求及饲喂管理

2024-05-07 20:32梁容彬陈业友廖人俊利明洁通信作者屈艳丽
畜禽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母猪生猪体重

梁容彬,陈业友,廖人俊,利明洁通信作者,屈艳丽

1.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28 2.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18 3.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19 4.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5028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能繁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妊娠期母猪的营养调控,不仅能够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还能够保障仔猪的健康,提升养殖效益。

1 母猪妊娠期生理特点

1.1 消化特点

猪的消化道内存在微生态体系,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这些微生物可分为共生微生物、条件性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而妊娠阶段的母猪,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故当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环境突变或患有疾病时都会让妊娠母猪进入到应激状态,影响消化道内的微生态体系[1]。虽然正常情况下机体会对体内的微生态体系进行调控,但如果超过了自身可调控的范围,则会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消化道内占优势地位,导致妊娠期母猪患病。母猪患病后,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会随着排泄物与分泌物排到环境中,加大仔猪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概率,危害仔猪健康。

1.2 内分泌特点

妊娠过程中,母猪的内分泌功能增强,特别是在妊娠的前4个月,甲状腺和垂体功能活跃,母猪体内可分泌松弛素,并在黄体内进行贮存,积累的松弛素会在分娩过程中一次性释放,以保证子宫颈能够完全松弛、扩张,让分娩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妊娠母猪在分娩前15~30 d,体内的雌激素分泌逐渐旺盛,分娩前14d内,黄体素水平逐渐降低,雌激素水平急速上升,分娩后回归妊娠前的水平。此外,母猪妊娠期的后1/3阶段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妊娠第75天,腺泡组织逐渐替代脂肪组织,妊娠90 d的母猪可正常泌乳[2]。此外,妊娠母猪的胰岛素含量也会有所降低,这是由于妊娠母猪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减少导致的。

1.3 体重特点

妊娠阶段的母猪体重会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是自身代谢的需要,妊娠过程会使母猪体重增加40~50 kg,初产母猪可能体重增长更多。

妊娠期的母猪表现为喜静不喜动,常常趴卧,神态安静,警惕性较高,不喜欢其他生猪接近。在妊娠初期,胎儿的体重增加比较缓慢,1个月的胎儿体重仅约2 g,母猪的体重迅速增加;到了妊娠后期,随着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胎儿的体重迅速增加,在第3个月,胎儿体重可达500 g,约为仔猪初生重的1/3[3],胎儿的大部分体重均为妊娠后期增长的,这一阶段母猪的体重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且胎儿体内的水分会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而逐步减少,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逐步增加。

2 母猪妊娠期营养需求

2.1 能量需求

能量是维持妊娠期母猪生产的基础,为了满足该阶段的生理需要,丹麦猪营养标准规定妊娠期母猪饲料内的代谢能(ME)应为12.6 MJ/kg[4],在妊娠前期母猪的净能需要量为10.04 MJ/kg,而妊娠后期则为14.24 MJ/kg,较高的能量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初生重,缩短母猪分娩时间,提升仔猪的生产性能。

2.2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形成乳汁的重要原料,妊娠期母猪饲料内粗蛋白含量应为14.5%,在粗蛋白含量为10.5%~12.5%的情况下,不影响母猪的生产繁殖性能,也不会降低母猪的背膘情况,但可能会影响泌乳后期母猪的产奶量。在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1~118 g/kg时,母猪分泌的乳汁内尿素含量最低且脂肪含量最高。在蛋白饲料短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提升氨基酸水平来满足妊娠期母猪的生理需要。

初产母猪在妊娠期的前90 d和后90 d分别摄入12.4 g/d和19.3 g/d的赖氨酸能够提升母猪体重,改善背膘情况。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日粮的代谢能应为12.47 MJ/kg,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应为1.06%[4]。除赖氨酸外,α氨基酸也对妊娠期母猪有积极作用,日粮中α氨基酸的添加量越高,母猪的产活仔数越大,且α氨基酸/赖氨酸为1.01时效果最佳。

2.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对生猪的生长发育有益处,也可以调节肠道的发育,还是机体内重要的辅酶,参与妊娠期母猪的激素分泌调控环节。在生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可以增加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促进回肠内的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以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在妊娠期母猪的日粮内添加维生素D3,能够提升初生仔猪的腰背最长肌、腰大肌中肌细胞生成素的mRNA表达量,增加肌纤维的数量,提高肌肉横截面积。同时,在日粮内添加氧化锌可以有效提高生猪血液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肠道黏膜炎症的发生。因此,在母猪妊娠阶段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肠应激反应,减少腹泻的发生,提升母猪的产仔性能。

2.4 其他

除了常规营养物质外,一些添加剂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妊娠期母猪的生产性能。如大豆类物质加工后形成的副产品仍可以加工为妊娠期母猪的饲料,妊娠阶段的母猪在日粮中加入9%的发酵豆渣可以提升胎盘对营养物质转运的能力,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日粮中加入大豆黄酮可以提升妊娠期母猪血清中的黄体素含量,激活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提升免疫机能。除大豆类物质外,一些中草药也作为饲料添加剂运用于生猪的生产,如广东紫珠提取物可以降低妊娠期母猪血清内多种炎性因子的水平,激活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炎性反应,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提升有积极作用。

3 母猪妊娠期饲喂管理

3.1 严格把控饲料质量

饲料是养猪业稳产增产的重要基石,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生猪健康。一方面,养殖户应提高对饲料质量的重视程度,采购资质合格厂商的产品,在日常饲喂中不能仅考虑生产效益而在饲料中添加违禁品,在储存饲料或物料时,应注意防潮,设置防虫、防鼠、驱鸟装置,并做好通风工作,以避免饲料或物料发霉变质以及小动物对其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生猪饲料的生产单位应当严格规范生产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做好原料、成分、卫生等方面的把关,同时,相关部门应对原料卫生、成分指标进行检测,制定针对性的饲料验收标准,定期开展抽检工作,对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样品应当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3.2 科学饲喂

3.2.1 妊娠前期(1~28 d)

妊娠前期是指母猪配种后28 d内,这一阶段是精子与卵细胞逐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移行至子宫内着床,逐步形成胎盘的过程。在母猪发情配种后14~21 d是胚胎死亡的高发期,为了确保更多的受精卵着床,应当对母猪的饲料进行调整。这一阶段的主要饲养要求应以受精卵顺利着床为主要目标,通过降低糖类或能量饲料的比例,提升受精卵着床率。

在妊娠的前28 d,黄体素的分泌是需要监控的主要指标。黄体素是最为重要的助孕素,也称为孕酮、黄体酮等,是用来保持妊娠状态的重要激素。而黄体素与雌激素是作用相反的2种激素,存在拮抗作用,在体内往往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可以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方式提升黄体素水平。而糖类饲料可以提升血糖,血糖是调控雌激素分泌的重要调控因子,体内血糖含量越高、雌激素分泌越旺盛。所以饲养管理人员应当对妊娠前期的母猪进行控糖处理,具体方法为:减少饲料内玉米和糖类的占比,调整至55%以下[4],降低饲料内玉米和糖类的占比后,妊娠母猪的血糖水平降低,机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也会相应下降,反向调控,黄体素升高,从而提升受胎率。在此基础上可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日粮中粗蛋白占比在13.5%左右,小麦麸16%,维生素A 5 000~7 000 IU/kg[5]β-胡萝卜素30~90 mg/kg,维生素E150~300 mg/kg,维生素C 500~800 mg/kg。有机铁540~1 000 mg/kg,有机硒0.3~0.6 mg/kg[6]。采食量可控制在1.5~2.5 kg/d,若能量水平过高,不仅会影响受胎率,引起胚胎死亡,还会延长母猪的再发情时间,延长母猪生产周期,提高养殖成本。

3.2.2 妊娠中期(28~90 d)

妊娠中期,胚胎生长的速度仍较慢,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大,此时如果妊娠母猪的饲喂量过大,可能会造成母猪体温升高,致使胚胎死亡。与前一阶段相比,母猪的代谢进一步增强,若仍保持上一阶段的采食量可能会导致母猪因饥饿而暴躁,也容易诱发胃肠炎、便秘和产后不食等现象,因此可适当提高其日采食量,控制在1.75~2.75 kg/d即可。

该阶段的日粮配制仍需要对糖类和玉米进行控制,比例同前一阶段,可提升小麦麸的饲喂量,为25%~28%,以增加可溶纤维的含量,增加胃肠道的蠕动,给母猪提升饱腹感,减少暴躁行为,缓解胃肠炎和便秘症状,也有利于胎儿获取均衡营养。

该阶段应适当提高日粮中粗蛋白的比例,可提升至14%,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和氨基酸添加量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D3的添加量,应分别不低于11 500 IU/kg和4 500 IU/kg。由于胎儿逐渐发育,需要足够的幼鸡矿物质元素,因此应注重有机钙的补充,有机钙应占总钙量40%,以预防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

3.2.3 妊娠后期(90 d~分娩)

这一阶段的胚胎生长迅速,重量约增加5倍,蛋白含量增加18倍[4],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为了使出生仔猪的初生重在健康水平,应保证该阶段母猪日粮的消化能达1.4×107J/kg以上,且粗蛋白增加至17%,也应适当提高氨基酸,以起到营养调节的作用。为了补充能量、便于分娩,饲料内可添加2%~3%的糖和油,供母猪自由采食。

4 结束语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关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应在掌握妊娠期母猪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特点进行饲养和管理,同时做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饲料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大对饲料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把好饲料关。从饲养到饲喂,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母猪生猪体重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称体重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你的体重超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