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科学护理与疾病防治

2024-05-07 20:32李光秀
畜禽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菌血症泌乳母猪

李光秀

湖南省江华县沱江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江华 425500

0 引言

母猪分娩后因激素波动、体力消耗、免疫下降等因素影响易生病,不仅影响母猪机能,还会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只有制定科学的且能执行的护理方案才能将产后发病率降至最低。

1 母猪产后易发疾病的类型

母猪分娩后一方面受激素水平的影响母性逐渐增强,泌乳量加大,同时在子宫肌蠕动作用下胎衣排出,之后宫颈口闭合进入哺乳期。另一方面腹腔中的胃肠道器官不再受子宫体的挤压,位置重新恢复,采食量会逐渐增加。在此期间,最易发生的疾病是产后感染、全身菌血症和乳房炎。

1)产后感染是分娩过程中宫颈口开张,外界病原微生物乘机入侵,或助产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病原体感染生殖系统[1],可引发恶露不尽,外阴红肿,发情周期紊乱,体温升高,繁殖障碍等现象。

2)菌血症通常是在宫内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宫腔中的微生物经受损的黏膜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扩散全身,引发全身多处组织器官感染。若感染的微生物能产生恶性毒素,还会引发脓毒败血症,母猪表现出高热稽留,食欲停滞,泌乳量下降的现象,治疗难度增大。

3)乳房炎多发于环境卫生差的猪场,因产后乳管开放,环境中的病原菌易经乳头上行感染乳腺而导致发炎[2],也可继发于菌血症后期,病原微生物经血流到达乳腺后,通过内源性途径感染。

2 产后疾病对生产的影响

2.1 影响生殖功能

感染微生物的腐败性代谢产物早期可导致子宫发生功能性病变,宫腔环境发生理化性质改变,精子进入后难以存活,无法进入输卵管受孕,母猪表现屡配不孕。功能性病变若治疗不及时,黏膜细胞会发生坏死、脱落和炎性改变,严重的还会出现腐败性变质,阴门流出黄褐色恶臭性分泌物,该病变称为器质性病变,也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即使进行针对性治疗也难以恢复产前健康状态,对下次配种造成影响,且即使能成功受精,受精卵沿输卵管到达子宫部后也基本无法着床,这类母猪最终会被淘汰处理,对繁育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2.2 影响母体健康

产后疾病除了影响生殖系统外,还会对母体造成多种影响。如菌血症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血液和组织液中,代谢过程产生的产物能引发机体发热,体温上升后消化酶活性下降,对饲料无法充分降解,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影响饲料转化率。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会进一步下降,后期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还有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毒性较强,导致全身多处化脓、蜂窝织炎、组织坏死和机能障碍,母猪高热稽留,发情周期出现紊乱或不发情,拒绝公猪交配,也拒绝人工授精,机体逐渐衰竭。

2.3 影响仔猪健康

母猪感染疾病后因局部疼痛,采食量会严重下降,有些母猪乳房胀痛,拒绝哺乳,导致后代猪无法摄入足够营养而影响生长发育。还有些患乳房炎的母猪母乳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仔猪吮吸后可经口感染,尤其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发严重腹泻和全身症状。据调研,母猪产后有相当一部分为隐性乳房炎,尽管对泌乳功能影响不大,对母猪健康的影响也较小,但常引发仔猪不明原因的高烧、腹泻、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猪乳在生产中基本未检测,导致很多猪场对仔猪的这种群发性疾病难以找到原因,最终误将感染源判断为环境消杀不严格,从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 产后科学护理措施

3.1 产后及时抗感染

产后感染对母猪健康威胁很大,建议待最后一头小猪分娩出后第一时间采取抗感染措施。根据常见病原种类可将第三、四代头孢类药物作为首选,尤其是第四代头孢类兽药,具有耐药率低、安全性高、刺激性小和疗效确切的特点。可使用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按照体质量5 mg/kg,肌注1次/d,连续使用3 d。也可选择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在分娩当天按照体质量(国标2.5%剂量浓度)肌注0.08 mL/kg,间隔1 d后再重复用药1次即可。因头孢类药物普遍价格较贵,有些猪场使用青链霉素、氨苄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进行抗感染也能起到一定效果。笔者建议头胎母猪将头孢类药物作为首选,经产母猪抵抗力更强,可选择其他品类。另外,如果养殖环境较差或场内感染率较高,除了进行注射给药外,还可配合局部抗感染,如母猪产后可在子宫颈部位塞入抗生素栓,通过栓剂的缓慢溶解而将药物逐步释放,药效可持续72 h以上,能有效帮助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生殖系统。

3.2 加强局部消毒

母猪卧地后腹部容易受产床表面或地面粪便的污染,导致仔猪吮乳过程中经口感染病原菌,仔猪黄白痢、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大多都是因此而感染。建议临产前先将产床用清水进行洗刷,之后喷洒0.1%戊二醛苯扎溴氨溶液。分娩后用0.1%高锰酸钾水对腹部进行清洗消毒,高锰酸钾溶液温度控制在35~40 ℃,这种温度的溶液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增加泌乳量,并可增强高锰酸钾的杀菌力。消毒频率可控制在3~5次/d,消毒后皮肤表面残留的高锰酸钾无需清水冲洗,尽量保持腹部皮肤干燥。有些养殖场用0.1%苯扎溴铵或过硫酸氢钾溶液清洗消毒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必要时可采用轮换用药的方式消毒,防止出现耐药。除了腹部外,阴道在产后也容易受到排便时粪便的污染。空怀时阴道环境呈酸性,对外界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时阴道狭窄,微生物不容易侵入;分娩后的数日内产道开放,阴道壁肌肉松弛,局部酸性环境在羊水的稀释下pH值升高,从而为近阴门处的微生物入侵提供可乘之机。建议消毒腹部的同时也对阴门和肛门四周进行清洗,直至胎衣彻底排干净,恶露完全消失。

3.3 科学调配饲料营养

产后母猪在激素影响下泌乳量迅速增加,而乳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元素,这些营养直接来源于母体,而母体的营养依赖于饲料,因此,合理的饲料营养水平才能保证泌乳量,从而确保仔猪能食入足够的乳汁。一般情况下,母猪产后由于宫体回缩,腹腔和盆腔器官不再受子宫体的物理性挤压,可快速恢复到原来位置,但其功能需要时间恢复,若大量饲喂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因此,建议母猪分娩当天不喂料,如果产程较长或出现难产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则可喂少量精料,饲喂量控制在500 g以内,用红糖水浸泡后饲喂,帮助恢复体力。产后2~5 d,增加1 kg/d的饲喂量,要严格控料,不要突然增加,防止发生消化道应激。分娩5 d后需要结合母猪的体重、营养状况、精神状况和仔猪数量来补充营养,按照母猪体重1%加上仔猪头数×0.5 kg来计算日投料量。另外,饲喂期间需要同时对母猪、仔猪进行观察,发现泌乳不足及长期饥饿的仔猪应适当提升日粮中的蛋白含量和钙磷水平,确保可吸收的营养达到标准。产仔数高于12头的建议前3 d吃足初乳后通过寄养的方式让其他母猪代哺乳。

3.4 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是通过使用药物使母体的机能快速恢复到产前状态,同时还能提升母猪的消化能力和健康水平。药物保健多使用中药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中药保健以补中益气、行血化瘀及清热利湿为用药原则,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清热解毒散等,每头按照20~30 g/d剂量全天饮水或拌料,连用3~5 d。

3.5 合理利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以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电解多维等为主。①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能通过竞争空间和营养的方式对有害菌形成抑杀,从而帮助调理肠道微生态,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推荐按照0.1%~0.5%比例加入饲料中全天采食,连续使用至哺乳期结束。有些微生态制剂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帮助母猪快速恢复采食量。另外,有益菌还能刺激肠道发生黏膜免疫,从而产生分泌型抗体IgA,更有利于减少产后消化道感染概率。②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能促进相对应的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如蛋白酶能将日粮蛋白降解为氨基酸,淀粉酶能将淀粉降解为葡萄糖,脂酶能将脂肪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母猪产后以使用复合酶为主,可促进饲料的消化,增加泌乳量,防止便秘等疾病的发生。因不同酶制剂的酶活不同,临床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添加即可,一般需要连续使用一周以上。③电解多维可提升机体代谢水平,增强抵抗力,建议按照1~2 kg/t水剂量加入饮水中连续使用5~7 d。

3.6 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环境卫生与母猪产后感染密切相关,环境卫生差的猪场环境病原微生物分布较多,分娩时容易被感染。建议场内人流、物流和粪污流较大的道路每周撒2~3次生石灰粉,一方面生石灰能吸收地面水分,干燥条件下病原菌很难生存;另一方面生石灰吸潮后转变为碱性氢氧化钙,消毒作用更强。舍内卫生每月进行1次大扫除,尤其是对产床附近、墙角以及门口的卫生进行重点打扫,粪便至少清理1次/d,并通过专门粪道输送至场外,也可进行人工清粪,通过运粪车运出舍外,最终经过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了控制夏季蚊虫,场内除了绿化带外,其余地带需要及时清除杂草,死水坑塘也要及时填埋,或者在水坑里撒漂白粉对水质进行净化,防止出现蚊虫滋生。母猪产床建议每周用清水刷洗1次,因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污渍、粪便等可成为病原依附的载体,清除之后能降低产后感染概率,不建议使用氧化剂类、强酸类、强碱类消毒剂刷洗,虽然这类消毒剂兼顾一定消毒功能,但容易对床体材料形成腐蚀,可缩短产床使用寿命。养殖场四周建议种植高大的乔木,这样能起到一定屏障隔离作用。场内绿化带以种植易打理,同时四季能保持常绿的灌木为主,从而起到隔离不同功能区和栋舍的作用。员工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饲料袋、口绳、疫苗瓶、注射器、兽药包装、一次性手套、口罩、输液管、包装袋等是生产区内最常见废弃物垃圾,不可随意丢弃,必须自觉带出场,同时进行严格分类处理。建立科学可行的卫生管理制度,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力求环境卫生质量达到最佳。

4 病猪的科学治疗

产后感染的母猪应首先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如果能分离鉴定出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则应尽快使用相对应的敏感抗生素,如果养殖场条件有限无法鉴定,则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配制0.1%高锰酸钾溶液,水浴至35~38 ℃后将其注入宫腔内进行清洗消毒,至少反复冲洗3次,最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观察。感染严重的母猪可在阴道内塞入抗生素栓进行辅助抗感染。

有菌血症的母猪可按体质量肌内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早晚1次,连用3 d。采食量下降的猪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头,若伴有腹泻可在饲料中按照0.5%比例加入蒙脱石,全天使用,连用3~5 d,通过吸附作用减少毒素吸收。有呼吸困难同时伴发咳嗽的猪每头灌服30~40 mL/d麻杏石甘口服液,连用4~5 d。

患乳房炎的病猪每头猪取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40万IU,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混合进行菱形封闭注射,一次用药即可,用药48 h后观察仍有炎性表现,可重复用药一次。有些乳房炎为菌血症继发感染所致,这种情况治疗方法同菌血症。

5 结束语

母猪产后护理是维持母猪健康和延长可利用年限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场建议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派专人从事该项工作,将重点集中于预防产后感染和加强机体调理上[3]。中小型猪场建议通过多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提升产后护理水平,确保母猪生产性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猜你喜欢
菌血症泌乳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