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关键能力考查路径及备考探究

2024-05-08 13:33黄晨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关键能力

黄晨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地理不仅仅强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章基于高考地理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及要求、考查目标,探讨分析地理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即依托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结合地理图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入社会热点,精准解读地理信息;加强复习巩固,精炼高考习题。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 高中地理 关键能力 考查路径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2-35-03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自然景观、地域特征、气候系统等多个方面。地理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地理感知力、综合分析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图形解析能力等。面对这些学科要求,教师需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与方法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进而培养健全的地理思维模式。学生应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强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和综合理解能力。这种深入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地理学科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一)考查内容及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的评价体系通过设计巧妙的试题,深入考查学生的地理理论基础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试题通常结合实际地理现象和案例,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例如学生可能需要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或者评估城市规划对地区发展的长远影响,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从单纯记忆地理知识转变为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高考地理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试题设计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和分析问题。例如学生可能被要求探讨历史事件如何影响特定地区的地理特征,或者分析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将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相结合。

(二)考查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中地理学科的考查目标为全面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和关键能力发展的程度。首先,评价体系要考查的目标是学生对地理学科核心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包括地球与地理现象的基本知识、地理环境的变化与调控,以及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其次,评价体系着重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涉及对地理数据和信息的解读,还包括能够从多个方面分析地理现象,识别其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再次,评价体系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即如何对地理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最后,评价体系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解释地理信息的技巧。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和方法,还要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关键能力分析及考查路径

(一)地理视图解读能力及其考查路径

地理视图解读能力指学生解读和分析地理相关视图资料(如地圖、图表、卫星图片等)的能力,包括理解视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识别地理现象或过程,并能据此进行合理推断。考查这一能力的载体通常包括多种类型的视图资料。学生在考试中可能需要解读特定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模式等,通过这些视图资料,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体现出他们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此外,这类题目还可能结合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对视图资料中呈现的地理问题进行解释或提出建议,从而考查他们的应用和推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快速有效地识别视图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将视图数据与地理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以及基于视图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和结论总结。

(二)地图论证探讨能力及其考查路径

地图论证探讨能力主要指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分析、解释和论证的能力。学生需要基于地图提供的信息,如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来分析特定地理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或假设,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论证。这一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而且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技巧。在考查路径上,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设计复杂且情境化的地图分析题,这类题目可能包括对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如山脉、河流的分布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可能是对城市规划、经济活动分布的解读和评价。学生需要根据地图上的具体信息,结合地理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如探讨某一地理现象的成因、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地图论证探讨能力的考查还包括将地图信息与现实世界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学生可能需要根据地图数据对某一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对某一地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三)地理事物描述能力及其考查路径

地理事物描述能力体现为学生对地理现象、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准确表述,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而且能够对各种地理事物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地形、气候、生态、人口分布等。此能力考查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捕捉地理事物的特征,并用适当的地理术语来表达观察的结论。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地理事物描述能力的考查通常通过描述性题目来实现。例如试题可能要求学生描述特定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者描述某一地理现象(如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除了对具体地理事物的描述,考查路径还可能包括对地理数据的解读和表达。这要求学生能够从图表、地图等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清晰的地理描述。地理事物描述能力的考查不局限于书面知识的复述,更多地侧重于考查学生如何将抽象的地理数据转换为具体、生动的地理信息描述,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学科备考策略

(一)依托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教育教学需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备考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真实世界的地理问题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本地区的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也是依托课程标准培养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生动性。

例如组织学生前往河流、山脉或城市区域,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分析这些特征背后的地理原理。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不仅仅包括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评估、创新性地應用信息,通过讨论课、辩论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就地理议题展开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探讨。在备考策略中融入以上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和综合应用地理知识。

(二)结合地理图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了在备考中有效利用这个工具,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地理图表相关的活动和练习,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在探讨农业区位的选择时,可以结合农业区位的因素变化思维导图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类型、水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学生可以对比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理解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展示全球主要的种植业地域,如稻米种植区、小麦种植区等,并通过图表展示这些地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特征,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图表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种植业地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教师还可以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世界各地的畜牧业分布,包括牧场的地理位置、畜群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通过完成这些涉及地理图表的练习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解读和分析地理图表,而且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实际的农业地域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提升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这类练习还强调学生基于表面数据挖掘深层含义,并创新性地应用这些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三)引入社会热点,精准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学科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的学习,还包括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话题融入地理教学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让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估时,应专注于对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巧的评价,旨在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深入探究问题,总结学习模式,并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如教学“人口”这一课时,可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动态,了解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现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在评估学生的表现时,教师不只是对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评价,还需考量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四)加强复习巩固,精炼高考习题

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都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指向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这是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有机融合。地理高考试题情境主要包括生活实践情境、学科探索情境、学术探索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习题和情境来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自然灾害”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近年来我国实际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案例,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这些题目可涉及对灾害本身的描述和分析,还可以要求学生对防灾减灾的措施进行评估。为有效地加强复习和巩固,教师应重视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在讲解习题时可以指出各个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并将地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逐一解决问题。例如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考地理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而且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地理课程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覃祚敏.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J].读与写,2021,18(31):250-251.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