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8 14:26张婵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张婵

【摘 要】乡土课程资源走进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山西晋城康养文化资源主要分为古堡古建类、历史遗迹类、红色地标类、民俗文化类,可作为乡土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富课程资源,以及助力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内教学、课外拓展、综合实践三方面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高中历史 晋城康养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2-56-03

乡土课程资源指的是本地区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开发各种校外课程资源,逐步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分享。乡土课程资源走进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山西晋城康养文化资源作为乡土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初步探索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晋城康养文化资源概述

山西晋城凭借良好的生态气候,成为全国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同时也被选为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晋城康养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古堡古建类

“太行古堡”最富盛名,被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这些古堡大多在明清时期修建,是典型的北方防御型堡寨聚落,对研究晋商文化、丝绸之路、乡绅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保存完好且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湘峪古堡、郭峪古城、砥洎城、皇城相府等,是北方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群”。此外,这里还是全国早期古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保留有多座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如青莲寺、玉皇庙等。数量众多且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堡古建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材外的有益补充。

(二)历史遗迹类

晋城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晋城的高平市羊头山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炎帝故里,这里有规模庞大且相对完整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如炎帝行宫、神农城、五谷畦、耒耜洞等遗存。目前,高平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问祖炎帝,寻根高平”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活动。在距羊头山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下川文化遗址,下川文化是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这对探究新石器时代的炎帝是否在这里生活有重大意义。

高平市除了炎帝故里,还有一处重要的古代战争遗存——长平之战古战场。现今遗址遗迹遍布高平的山林、河谷、关隘和村落,因此高平许多村镇名称都与这场战争相关,如“箭头村”“企(弃)甲院村”“米山镇”,还有因尸骨如山而得名的“尸骨山”,秦将白起坑杀赵军血流成河而得名的“丹河”。

此外,位于晋城市区北部白馬寺山西南麓的书院村——程颢书院,是理学大师程颢在晋城办乡学、兴教育的讲学之地。现在晋城市城区的古书院村,就是因程颢在那里亲自设教讲学而得名。经过战乱纷争,如今书院只留下文昌阁门楼和供奉程颢的明道祠堂遗址。程颢成立书院、兴办乡学、开启民智,为晋城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晋城、高平一带建有许多“程子祠”,表示当地人民对程颢办乡学造福于民的深切怀念。

(三)红色地标类

红色地标是追溯中国革命历史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晋城这个地区革命的历史记忆,对了解晋城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重要的红色地标,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巴公镇红色三杰纪念馆、马村镇赵輖革命纪念馆等,现在已经开发为较成熟的游览路线。据统计,晋城市经国家认定的革命遗址有311处[2],这些遗址见证了晋城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是民众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表达形式。它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差异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晋城区域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八音会、上党梆子、梨花落、泽州剪纸、大阳面雕等。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晋城的康养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将这些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交流。

二、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认识历史和培养综合素养的机会。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

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真实的历史材料,与学生生活和经历相关,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历史,激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提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能力素养。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乡土资源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应不断挖掘和整理乡土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乡土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乡土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充。晋城康养文化资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人们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康养为内容的乡土资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研究素养。

(三)丰富学习资源

乡土资源可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材料和实例。通过引入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深度和广度。晋城康养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课堂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和传统知识,增强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其爱祖国爱家乡并积极贡献于家乡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助力文化传承

在乡土资源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知识流失、传承断裂的风险。将这些文化直间或间接融入课堂中,既可以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又可以增强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化遗產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进而敬畏历史,增强担当意识。

三、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晋城康养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方式很多,如在日常教学中可利用图片、视频等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在校本研修中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进行沉浸式探究,在课堂外则以实地考察、体验式教学充实课堂内容,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晋城康养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培养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课内教学:紧扣课标,用活教材

用晋城康养文化资源来丰富课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中对“早期中华文明”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但是在教材中对石器时代的内容并没有详细叙述,也没有用相关图片和材料进行解释说明。而晋城中有多处石器古文化遗址,可以作为教材外的有益补充。如下川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尖状器、石核式石器,说明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还发现有石磨盘、石磨棒,这是我国现有最早反映农业形成阶段的考古资料。利用这些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外拓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课堂

课外拓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机会,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相比课堂教学,它的主题更鲜明,形式更多样。专题讲座可以采用研讨会、研究报告、研究沙龙等形式进行,允许演讲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这种灵活性使专题讲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术需求和目标,也更容易将康养文化资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教育,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热爱和传承。例如上党八音会在2006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样的演奏和音乐形式并不被所有人喜爱,原因之一就是对其不了解,其中使用的乐器如口噙子、哑腔等更是闻所未闻。因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八音会的渊源和曲折发展,展示其表演形式、唱词、团队配合等,让学生心怀对历史的敬畏,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2.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为了解决“源于真实世界中复杂、非常规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3]。然而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很难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惑。项目式学习为此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如可设计项目主题为“打造康养特色的博物馆之城”,结合山西省政府出台的文件《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学生可以通过对晋城康养文化资源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探索哪些资源可作为陈列文物和主题展厅。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制订计划,结合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展示方式等因素设计和规划一个理想的博物馆之城。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博物馆管理和运营,了解博物馆的筹展、展览设计、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文化创作

主题式的文化创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形式可不拘泥于文学作品,手工艺品、艺术作品、数字创意、设计产品等各种形式均可。例如学生可结合太行古堡的历史意蕴,以摄影、动画或手工等形式再现出来,如设计康养旅游路线等。

(三)综合实践:家校社三位一体紧密合作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协同育人。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发力,积极合作,形成一种有机的教育网络,携手建立综合实践“大课堂”。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如围绕明清古堡群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城→海会寺→砥洎城”的特色文化体验线路,围绕红色文化的“高平瓦窑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村镇赵輖革命纪念馆→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杜寨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的研学线路,不仅能增加学生在历史中的体验感,而且能让学生在课堂外得到身心的同步发展。

晋城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康养文化资源的城市,其历史故事、文化传承和康养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将晋城康养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当代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思考的素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81.

[2]山西日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EB/OL].(2023-04-18)[2023-11-03].http://wwj.shanxi.gov.cn/gzdt/sxxx/202304/t20230418_8380434.shtml.

[3]董艳,和静宇,王晶.项目式学习:突破研学旅行困境之剑[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60.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